旅行 Travel

野生黑猩猩的火山國度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千丘之國盧安達已擺脫戰亂,跨著自信的步伐迎向未來,每座山丘與谷地,飄揚著希望的歌聲。

星期日上午,盧安達首府吉佳利(Kigali)熱鬧滾滾,素樸的教堂及汽車音響飄出陣陣歌聲,樂音在城市的四座山丘蔓延,湧入山谷。孩子們隨著喇叭傳來震天響的美國搖滾藍調,熱情的舞動身子,在他們興奮的叫喊聲中,可隱約聽見鄰街迴盪著抑揚頓挫的布道聲。在一間可說是簡陋的五旬節教會裡,全體會眾起立、跳舞、拍手、歌唱,舉著胳臂,唱詩班引吭高歌,隨著越漸強烈的鼓聲唱出歡欣的福音。

乍看之下,這樣歡喜的陳述似乎不適合盧安達,因為若在Google搜尋打出盧安達,就會自動冒出「盧安達內戰」的搜尋建議。這場大屠殺發生在一九九四年,一百天的暴動共造成五十萬名孩童淪為孤兒,更有一百萬名圖西族人與不少胡圖族人喪命,全國無人不受波及。為了擺脫上世紀的種族政治紛擾,盧安達設計了新國旗與國歌,取新的地名,畫分新行政區。「向前走」可說是國家的新口號(正式為「團結、工作、愛國」)。在山丘間環繞的道路,從吉佳利延伸到全國各個角落。這些道路原是難民逃難、戰火蔓延之處,現在則因為川流不息的人而顯得朝氣蓬勃。多數的人步行,有些人則騎著破舊的腳踏車或木製摩托車,搖晃前進。日日夜夜,整個盧安達似乎都在移動。

傍晚微光中,果蝠棲息於基伏湖(Lake Kivu)銀亮的水畔,湖畔有曬魚架排列,海鵰盤旋其上。種植咖啡的梯田與泥磚房屋蜿蜒至後方山上,濃密的尤加利樹與香蕉樹間,能隱約看見山坡村莊的裊裊炊煙。湖畔則有許多村莊,村裡的漁夫通力合作,將三艘船綁在一起好平衡,每艘船已協議好各自在何處捕什麼魚,並指派一名領導者將魚貨販售到地方市場,獲利大家共享。這種制度在盧安達隨處可見,從農夫輪流在彼此的土地上耕種,到旅遊、保育組織都是如此。

在基伏南邊的小村莊「夏姆當果」(Cyamudongo),女人們成群坐在矮凳上,雙手捏製陶罐。夏姆當果位於紐威國家公園(Nyungwe Forest National Park)邊緣的另一處森林。此國家公園位於盧安達西南部,是占地約一千三十二平方公里的雨林保護區。紐威在二○○四年升格為國家公園,目前保護的是仍住在森林中的靈長類動物。儘管紐威國家公園有超過五百隻黑猩猩,但即使在導覽員的帶領下,也不保證能靠近黑猩猩。順著往北的路前進,紐威雲霧繚繞的雨林及茶園環繞的蒼翠山丘,漸漸變成一處處種植玉米、豆類與高粱的梯田。向北直到快抵達烏干達與剛果邊境時,這個自稱為「千丘之國」的盧安達,化為廣大的平原。在稻田與馬鈴薯田拔地而起的是一連八座火山,較低矮的山坡上覆蓋著竹林。這就是火山國家公園(Volcanoes National Park),在此可以找到和人類基因組成相同度近百分之九十八的山地大猩猩。

在國家公園平緩的山坡上走了九十分鐘後,這裡的嚮導丹妮斯停下腳步。「我們在大猩猩附近了,我嗅到牠們的氣味。」她邊說邊放下用來在路上披荊斬棘的彎刀。沒幾分鐘,第一隻大猩猩出現了:黑色皮毛的身影,在灌木叢間快速溜過。接下來一個小時,克維托達(Kwitonda)大猩猩家族多達十九名的成員紛紛出現。森林不斷傳出枝葉摩擦的沙沙聲與斷裂的劈啪聲。因為正忙著處理日常家務,完全不受人類出現影響。四面八方傳來低沉的咕噥聲。「牠們在說歡迎來我家。」丹妮斯仍低伏在灌木叢間,輕聲說道。

這個家族並非一直住在火山國家公園,牠們原是屬於剛果的一支族群,二○○六年才過跨越邊界,往東來到盧安達。「牠們已經在這裡超過六年了,這表示牠們喜歡盧安達。」她笑說。閉園時間到來之際,其中一隻家族成員昂首闊步的經過。牠雖然在一場鬥爭中半盲、並留下累累傷痕,但走路時仍保持高貴的姿態。牠背上四個月大的寶寶毛髮濃密,眼睛炯炯有神,清楚展現出盧安達大猩猩擁有光明的未來。或許這景象也說明克維托達這個族群,深知為何決定來到這自由、盈滿歌聲的非洲角落,以此為家。現在,誰還願意離開呢?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