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林麗珍

從台灣跳出世界 一場六十年的舞

2015/08/03

  • 文字 / 駱亭伶
LINE分享 FB分享

三年一磨練、五年一錘鍊,她的舞者用十年光陰跳好一個角色,而她用二十年磨成三齣作品。她的舞蹈每次都是一場靜心,里昂國際雙年舞蹈節藝術總監基.達梅(Guy Darmet)讚頌她的表演帶走他的呼吸;還有外國老太太視她如達賴喇嘛。今年五月,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宮城聰欣賞《觀》時驚訝不已,中途還陷入冥想,不敢置信這兩者竟同時發生。

她吸引新銳導演成死忠粉絲,一追就是十年。今年四月上映的紀錄片《行者》,讓許多觀眾在漆黑戲院裡釋放心緒淚淌成河,更吸引企業與粉絲包場環島接力巡演。一個在國外演出比國內多出好幾倍,卻堅持將台灣稻穗、芒草、棕櫚葉帶出國表演的舞團;一個從西方走回原鄉、從台灣走向世界的舞蹈家;一趟橫跨近六十年身心靈的追尋之旅,每齣舞作都是本心的回溯,讓人在每次觀看中,看見最純粹的自己。現在,請跟著alive一起走進林麗珍的無垢世界。

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今年五月在靜岡二○一五富士山世界演劇藝術節首演後,有名日籍女子前來與她相認,未開口已淚如雨下。她說,「我是一名舞者,看了妳的舞蹈,我決定重新開始跳舞。」語畢,林麗珍與她相擁,足足兩分鐘之久。「她一定碰到了困難,一個舞者用了一輩子去學習,卻要放棄最愛的東西,有說不出來的痛在心裡。」

時間回到三十三年前,三十二歲的林麗珍宣布解散自己的舞團,當時,她已經是國內知名的編舞家與服裝造型設計師。二十八歲開始發表個人舞展的她,一邊在長安女中教舞蹈,連續五年都為學校贏得冠軍。從劇場到電影圈都有表現,其中電影《搭錯車》的插曲、蘇芮演唱的〈一樣的月光〉MV中,全身塗滿金粉的舞者何篤霖,就是林麗珍所設計。

那段時間,林麗珍因為孩子的出生,加上舞團面臨經營困難而疲累不已,尤其一九八二年的舞作《我是誰》發表過後,她更感覺儘管舞蹈技巧再好,卻仍然跳不進心裡。不僅如此,年輕時倚賴爆發力跳舞所造成的舊傷,更告訴她一定要停下來。

原來,林麗珍從小就知道要順著心性走。她愛畫畫也愛跳舞,對她來說,跳舞就是把身體當成畫筆,把空間描繪出來。「小時候我只要一跳舞就會安靜下來,那是靈魂被觸摸到的感覺。」走上舞蹈之路,是林麗珍力爭來的。十二歲那年,父親因腦溢血驟然離去,母親一肩扛起家計;初中畢業她依母親意願就讀金甌商職,卻在中山堂看了保羅泰勒舞團的演出,第一次感受舞蹈的偉大。歷經家庭革命,林麗珍轉到當時五年制的中國文化學院舞蹈科,從此展現驚人的編舞天分。

終生支持林麗珍創作的無垢舞蹈劇場團長陳念舟,也是學生口中的師丈,當年在文化擔任音樂舞蹈科籃球教練,與林麗珍熟識是因這個十幾歲的小老師到系上抓男生練舞。林麗珍對舞蹈的認真出了名,畢業舞展發表的舞作即占系上的三分之二,充分展現過人的才情和毅力。

畢業後她跳舞、教舞十多年,而後沈潛七年。休息期間她和導演虞戡平到布農族部落進行田野調查,看到原住民的生活中處處是儀式,打獵前要唱歌、要為孩子唱搖籃曲,「為什麼原住民那麼會唱歌跳舞?因為那是生活的一部分,若天天唱歌跳舞,情感釋放流動,等於是靜心呀!」她看見部落有高度社會次序與文化傳承,卻因漢人的強行進入而解構,當新次序沒有建立,人必然失落。「文化認同非常重要,知道自己哪裡來、哪裡去,文化才能加分,不管別人怎麼批判,都會因內在的安穩而豐厚。」林麗珍回想在南投武界躺在芒花叢裡,芒花飛揚,周遭空無一人,她獨自面對天地,第一次潛心觀照自我,下山後便為蘭陵劇坊編創了《九歌》。

而這一段田野調查的經歷,就像一面鏡子照見林麗珍心中的疑惑。過去她所學習的舞蹈,以西方芭蕾為基礎,然而,東西方的文化體系與身體骨架的演化完全不同。「農耕與狩獵時的肢體是彎曲、蹲低、胯鬆的貼近於土地,這跟西方重視人與上帝(天堂)的關係完全不同。」原來,過去的她,像是一株切插的花,截來一段瓶養,卻從不知其根源。

「強勢的政治伴隨強勢經濟,也等於強勢文化,即使中國大陸的民族舞蹈,也是蘇俄芭蕾體系,全世界的舞者多用同一個身體形式在跳舞。」林麗珍體認若不調整,永遠跟隨西方文化,再怎麼努力還是別人的影子,西方國家永遠不會正眼以對,一定要發展出自己的身體脈絡。訓練的過程就像用最細的梳子梳開肌理,當舞者的身體自覺被喚醒,自由度更大。林麗珍的舞作從周邊的土地、信仰、文化、自然取材,還原得益加純粹,自然的走向儀式劇場形式。

無垢的第一齣舞作《醮》出來時,所有人都震懾了,這是舞蹈嗎?就連陳念舟也擔心觀眾耐不住性子,「能不能再快一點?」林麗珍卻相信只要身體訓練好,舞者內在的肌理豐厚,情感跟著每個線條流洩而出,迴盪至觀眾席,一波波的感染力那麼強,若沒有真情,線條一出去就斷掉了,技巧再炫也沒有用。這時候舞蹈對林麗珍來說,已經不是要跳多少動作,而是一種放對位置、放對時間的美學形式。

一九九五年,無垢舞作《醮》在國家戲劇院首演。幽暗舞台上,飾演新娘的舞者全身抹白,僅以一塊繫於臀部的紅色桌圍裸身出場,舉座譁然;深沈空緩的美學形式,開創台灣儀式劇場之先河。

一九九七年,法國馬恩河谷國際雙年舞蹈節藝術總監米雪.卡西耶達(Michel Caserta)看到《醮》的DVD驚為天人。當時,亞維儂藝術節總監伯納•費弗爾.達榭(Bernard Faivre d’Arcier)來台遴選一九九八年節目,但無垢尚無國外演出經驗,很多人試圖影響他的決定,然而他獨排眾議:「我不要穿著東方的衣服跳著西方的舞步,這是真正的原創!對於男女情愛的詮釋,已經是世界大師級!」

從此,無垢打開一條活路,在當年成為法國亞維儂藝術節五十年來第一個受邀的台灣舞蹈團體。礙於台灣的表演藝術團體須自己負責宣傳和票房,故無垢在國內的演出場次不多,但海外的邀約不斷,從巴黎、莫斯科、巴西、墨西哥到里昂等都有。二○○○年《花神祭》推出後,二○○二年林麗珍即被歐洲最重要的文化藝術電視台ARTE遴選為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編舞家之一,亦是唯一出身亞洲的編舞家。

二○○九年的《觀》,是林麗珍醞釀近十年之作,去年再度於國家戲劇院演出,這一批跟了十年以上的舞者,完美呈現圓熟顛峰之作。

今年五月,《觀》在「日本富士山世界演劇藝術節」演出,這是播種於兩年前的演講邀約,當時日方只提供一張機票,但林麗珍一口氣帶了六位舞者前往,讓演講現場變成工作坊,也因此無垢才在今年獲邀演出,震撼日本藝文界。策展人橫山義志說:「我在作品《觀》中看見了時間的重量。」

紫藤廬藝文茶館的主人周渝回憶,三十多年前她初識林麗珍,當時鄉土文學在台灣才剛萌芽,尋根聲浪不絕於耳。他曾詢問林麗珍的看法,「根不是可以去找的,而是在做中、在行動中自然發現。」林麗珍向來自稱從事劇場的人是一群拙夫,是做手工的人,二十年來,她帶著一群認分、認拙的孩子,在緩行中慢舞,用三個世界級的作品,回答了這史詩式的大探索。

小檔案_林麗珍

出生:1950年
現職: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經歷:第九屆國家文藝獎得主、文化藝術電台ARTE遴選為世界八大編舞家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