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從黑膠學視覺創意,唱片設計大師蕭青陽:用最少的錢,買一張藝術品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我的唱片設計能力是從小學時看黑膠封面開始!」對唱片設計師蕭青陽來說,黑膠是他的啟蒙老師。

蕭青陽對音樂的自覺很早。家裡開麵包店的他,從小就跟著師傅聽收音機長大,小學五、六年級,他常趁空偷溜到唱片行。雖然當時對音樂懵懵懂懂,但蕭青陽卻深深被這些黑膠封面給吸引。他還記得年輕時曾看過一張封面,正面是一架畫工精細的手繪飛機尾翼,打開封底連成一氣後,才發現機頭已撞到山壁損毀。「這創意好吸睛!這就引起我好奇,為什麼一台飛機會撞到山壁?」

長大後才發現,不少黑膠設計都出自名家之手,這些封面帶他看盡世界各地的設計手法,「它很像你在美術館看到的藝術品,以前美術館並不普遍,但這一張張黑膠封面就像是無底洞一樣,看都看不完。」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普普大師安迪沃荷,為The Velvet Underground(地下絲絨)設計的大香蕉封面,如今這支香蕉已成經典。

「對我來說就是用少少的錢,買一個藝術品回家。」蕭青陽翻出Coldplay(酷玩樂團)發行的專輯《Viva La Vida》和EP《Prospekt's March》,乍看封面有點像,都用油畫表現革命戰爭,這是截取法國畫家Eugene Delacroix(歐仁.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一個是描繪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引導人民》,另一個則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普瓦捷戰役》,「後來在美術館現場看才覺得很震撼,原來原作這麼大!」

接著,蕭青陽拿起Radiohead(電台司令)主唱Thom Yorke發行的個人專輯《The Eraser》,封面由英國設計師Stanley Donwood操刀,他以簡單的黑白線條,描繪英國市區遭受洪水侵襲的景象。其實,封面原作是一幅長達12呎的大型版畫,攤開後如同清明上河圖一樣壯觀,從泰晤士河上游開始,大水一路淹沒了巴特希發電廠、西敏寺、大笨鐘等知名的倫敦建築。「這影響我很深:不要把唱片設計變成是速成表現,它也能以很藝術的角度去完成。」

黑膠為他上的第二堂課,便是拿掉華麗包裝,直指背後的設計概念。他拿起Pink Floyd(平克‧弗洛依德)的《Wish You Were Here》,封面是兩位西裝男正在握手,其中一人身上卻著了火。蕭青陽佩服的說,即使是70年代發行的專輯,設計手法卻非常前衛,封面沒有偶像大頭,也沒有文字解釋,乍看有些摸不著頭緒,卻表達出現代社會人們在來往時,總習慣隱藏自己真實的情緒,免得引火上身。

而饒舌歌手T.I.的《Paper Trail》,以精緻的拼貼手法,用數千張碎紙片組成他的頭像,靈感來自T.I.創作時習慣將歌詞寫在紙上,表達他親力親為的創作精神。「我常用小時候看黑膠封面的精神,提醒自己,封面設計絕不只有漂亮,而是跟音樂的靈魂有所連接,每個包裝都在跟世界宣揚一個概念。」即使從未上過正規的封面設計課,但蕭青陽卻從「黑膠」這個老師身上,得到世界級的美學滋養,學到什麼是足以稱之為經典的唱片設計。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