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箱故宮重量級特展《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揭密皇帝賞賜制度與珍稀文物
2025/03/25
- 文字 / alive編輯部
隨著2025年春分節氣的到來,萬物復甦、生機盎然,也象徵轉運與財運增長的吉時。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重量級特展《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將透過珍貴史料與文物,揭開清代皇帝賞賜制度的神祕面紗,帶領觀眾深入探索「天子的禮物」背後的文化意涵與權力運作。
展場燈箱設計讓院藏〈清郎世寧畫阿玉錫持矛盪寇圖〉畫中人物戴上本次展件的翠玉扳指、火鐮荷包展件,讓觀眾具體想像天子的禮物。(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本展覽精選大量故宮典藏文獻,包括奏摺、文書、檔冊等第一手史料,搭配實體賞賜禮物展示,從物質到精神、從制度到人情,全面剖析皇帝賞賜臣子的各種面貌。以下是四大主題單元:
- 「禮何處來」:探討賞賜制度的起源與象徵意義
- 「升職加薪」:呈現賞賜與官職晉升、功勳制度的關聯
- 「好禮降臨」:揭示賞賜品項的多樣性與生活化特質
- 「賞罰有道」:透過密摺文書揭示權力與獎懲的精密平衡
「今天,您想要收到老闆送的什麼禮物呢?」展場設計禮物互動牆,民眾可抽取禮物卡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火鐮荷包。(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皇帝賞賜的禮物有哪些?帽袍配件、藥材食物應有盡有
不同於一般人對「皇帝賞賜」只聯想到金銀珠寶的印象,展覽中的賞賜品從書籍文房、御書詩文、帽袍配件、瓷器鼻煙壺、藥材食物,到馬匹、銀錠、官銜與勳章,展現極致的豐富性與日常性。其中包括珍貴的〈清 乾隆粉彩御製詩花卉紋鼻煙壺〉套組,以及滿族勇士佩戴的火鐮荷包、象徵官階的頂戴與翎管,無不令人驚艷。
今日常吃的「哈密瓜」,也是皇帝賞賜臣子的禮物之一。圖為「清 雍正朝 奏謝恩賞哈密瓜摺 河南河北總兵官紀成斌」。(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故宮特別向國立歷史博物館洽借〈光緒紙質功牌〉展出,功牌類似於今日「奬狀」的概念。(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射箭用具變飾品,象徵權力地位的「大拇指戒」?
現代流行的大拇指戒指,其實在古代稱為「韘(扳指)」,原本是射箭用具,後來演變為象徵權力與地位的飾品。清代皇帝透過賞賜扳指,延續滿族尚武傳統,塑造貴族身份象徵。此外,展覽特別向國立歷史博物館借展的〈光緒紙質功牌〉與〈御賜雙龍寶星〉,則展現清廷如何吸收西方勳章制度,將賞賜制度現代化與外交化。
扳指是射箭時用來保護手指不被弓弦劃傷的護具,具有滿族騎射傳統的深刻意涵,也是皇帝御賜的禮品類型之一。(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代的玉喜字扳指。(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揭密「 王鴻緒小密摺」,君臣交流第一手機密文書
清代著名的密摺制度,是皇帝與臣下私下交流政務的重要機制。故宮館藏《王鴻緒小密摺》共52件,是康熙年間的第一手機密文書,內容包含官場弊案、賞罰決策,反映出「賞賜」背後往往牽動龐大的政治與社會網絡。
康熙時期的王鴻緒小密摺。(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展覽資訊
- 時間:2025年3月22日至6月8日
-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103陳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