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大江健三郎是繼川端康成以來,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大江健三郎是繼川端康成以來,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史上最年輕芥川賞得獎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逝世

2023/03/13

LINE分享 FB分享

日本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3月3日逝世,享壽88歲。他在日本經歷福島核災後,積極投入反核運動,曾號召千萬人連署,呼籲以自然能源取代核能。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於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就讀東京大學法國文學系時以「奇妙的工作」奪下東大五月祭賞,受到文壇矚目。

1958年23歲時,大江健三郎以小說《飼育》成為當時史上最年輕的芥川賞得獎人。內容描述二戰期間,一架美國戰機墜毀在日本偏僻山村,機上黑人飛行員遭到村民俘虜後,與書中主人公少年經歷一連串事件。

故事中的山村有他童年時期生活的大瀨村的影子,大瀨村之後也多次成為他作品的舞台。

1963年,大江健三郎的長子大江光出生,但出生時就有頭蓋骨異常與認知障礙。隔年,大江健三郎發表以此為感悟的作品《個人的體驗》,獲得新潮社文學賞。內容描述一名父親起初希望有認知障礙的孩子死去,在經歷各種心路歷程後,最後接受現實,決定與孩子一起活下去。大江光之後也出現在他多部作品當中。

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深受法國與美國文學影響,內容多出自於他的個人經歷,包含對殘疾的看法,以及山村與大城市間的疏離感等。

1967年,大江健三郎發表30歲後的最初長篇作品《萬延元年的足球隊》,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谷崎潤一郎賞得主,這也是他最受到推崇的作品。大江健三郎1994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時,這部作品被引用為他的代表作。

大江健三郎是繼川端康成以來,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兩人的獲獎演說也有所呼應。

1968年,川端康成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獲獎時,發表演說「日本之美與我」,向世人介紹日本古典與藝術,宣揚日本之美。

20多年後,大江健三郎在斯德哥爾摩發表演說「曖昧的日本與我」,相對於川端,他把日本視為一個「曖昧」(ambiguous)的國家,強調日本不只有美好的一面。

大江健三郎曾發表諸多與政治相關的批判性作品,並在反核議題上積極發聲。

兒子大江光出生後,大江健三郎前往廣島參加反核會議,見到許多核爆倖存者,並開始了「廣島筆記」的雜誌連載。這一年,他經歷長子出生,以及接觸到反核,從此成為他終生的兩大重要議題。

2012年,大江健三郎等各界名人發起「再見核電廠 千萬人連署」活動,呼籲以太陽、風等大自然能源來取代核能發電,在311震災1週年的前1個月2月11日,在全日本主要都市及福島等地進行1千萬人連署活動。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