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外觀像是「皮蛋豆腐」,也因此獲得此暱稱。(攝影/李清志)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外觀像是「皮蛋豆腐」,也因此獲得此暱稱。(攝影/李清志)

北藝中心啟用,揭露「皮蛋豆腐」建築之謎

2022/09/25

LINE分享 FB分享

花了10年時間,這顆蛋終於誕生了!那天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親臨開幕酒會,為大家介紹台灣新世紀的公共建築——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它前衛卻親民,即將成為台北最受歡迎的表演藝術場所。

一開始大家看到北藝中心建築,一定非常不習慣,因為這座劇場建築並非傳統國家劇院般金碧輝煌、雕梁畫棟,極盡華麗之能事;反倒走庶民美學的路線,以簡單、效率為主,甚至故意凸顯內部機械裝置,或以原始建築材質呈現。

S玻璃 ©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for OMA(圖片來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S玻璃 ©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for OMA(圖片來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建築整體也不是走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而是以不同塊體堆疊為主,因此有人嘲笑這座建築是「皮蛋豆腐」,不過荷蘭建築師對於這種嘲笑譏諷並不以為意,反倒覺得很有趣!因為建築師庫哈斯本來就不是以傳統美學來設計建築,反而以機能、城市互動及市民生活為主要考量。

如果大家去看庫哈斯在波爾圖(Porto)所設計的音樂廳,一定會覺得這座建築怎麼像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但是這塊多邊石竟然被評為近代三大最重要音樂廳,原本不是很喜歡的城市居民,也因為這座音樂廳創造出很棒的城市廣場,而逐漸喜歡上這座公共建築。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也是如此,看似怪異的建築其實容納三個大小形狀不一的表演廳,滿足現代表演藝術的多元需求。這座巨大的公共建築位於劍潭捷運站與士林夜市之間,原本就是人潮擁擠、動線複雜的地方,因此庫哈斯特別將表演藝術中心的底層抬高,成為大型半戶外廣場空間,創造出人群可以交織流動的場所。這種設計策略對於荷蘭建築師來說,可能是最擅長的事,因為荷蘭也是地窄人稠、城市空間狹小,因此他們設計新的公共建築時,常常也希望創造城市新的廣場空間。

對於平常不會去接觸表演藝術活動的一般民眾,建築師特別設計一條「參觀回路」。(攝影/李清志)

對於平常不會去接觸表演藝術活動的一般民眾,建築師特別設計一條「參觀回路」。(攝影/李清志)

對於平常不會去接觸表演藝術活動的一般民眾,建築師特別設計一條「參觀回路」( Publicloooooop),那是一條直接穿過這座巨大建築的管子,讓民眾可以從不同角度深入觀察這座建築,好像走進腸子裡觀看身體內各個部位。人們走在「參觀回路」裡,可以透過玻璃觀看劇場表演,以及後台排演等空間,讓民眾雖然沒有買票入場看表演,也可以藉此進入建築內部一窺究竟。

球劇場-©-OMA-Photography-by-Chris-Stowers。(圖片來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OMA-Photography-by-Chris-Stowers。(圖片來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注重庶民美學的建築新時代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應該是我見過內部機能最複雜的公共建築了!三個表演廳可以合併連結、移動而變化,有如機械變形金剛,如今懷胎10年終於完工啟用,期間歷經了許多困難,我真的很佩服OMA建築師事務所!

庫哈斯在他的著作《譫狂紐約》(Delirious New York)中曾經描寫一九三九年紐約世界博覽會的巨大球型建築,他說「在西方建築史上,球出現的時間大概都跟革命的時刻相呼應。對於歐洲啟蒙運動而言,它是世界的擬仿物,是大教堂的世俗對照組;一般而言,它是一座紀念物,而且整體來說,它是中空的。」

這座劇場建築並非傳統國家劇院般金碧輝煌的風格,反倒走庶民美學的路線,以簡單、效率為主。(攝影/李清志)

這座劇場建築並非傳統國家劇院般金碧輝煌的風格,反倒走庶民美學的路線,以簡單、效率為主。(攝影/李清志)

如果說球型建築是一種革命性的出現,那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這顆「皮蛋」建築,似乎也宣告新世紀台北建築的革命性時刻。

過去那些附庸傳統官僚或頌讚宮廷美學的建築時代即將過去;強調庶民美學、城市生活的建築時代已經來到。我相信沒有多久的時間,人們會開始喜歡上這座「皮蛋豆腐」,這座演藝中心也將成為台北最受歡迎的公共建築。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