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川滿、台灣文史狂熱鐵粉黃震南:藏書根於「用」,讓書本被使用也很重要
2020/06/11 (2024/12/06 更新)
- 文字 / 黃怡蒨、胡芝寧
買書、藏書若只是為了自己的喜好,那麼獵書是否能更肆無忌憚、更理直氣壯?
談到獵書的樂趣,恐怕只能用「痴狂」來形容他們對追尋書的迷戀。有人執迷於版本、有人專注於研究主題,也有人只在意珍本的追求。
39歲的黃震南,自幼就在舊書堆中打滾,追隨父親逛舊書店、研究台灣史,投身台文研究,並在網路經營「活水來冊房」分享藏書經歷、研究心得。目前藏書達兩、三萬冊。
父親是黃震南藏書的啟蒙,也是夥伴。台灣學、文獻史料、文學詩、武俠小說、漫畫、傳統詩都是收藏範圍。藏書界只要提到台灣文學、西川滿的限定版裝幀書就會想到黃震南。
藏書量不是拿來說嘴的,質才是重點,「我書架上已有幾本自己想起來都會嚇一跳的老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社會運動家《蔡培火全集》是他近十年來「曾經」著名的收藏之一。
之所以說曾經,是因為這套書包含整批日記和相關書信公文,黃震南已全賣給台灣文學館。
他認為,藏書要根基於「有用」的基礎,如果心中里程碑已經到達,或是想轉換收藏主題,「讓書流通,給更多人使用,也很重要。」
誠如他的粉絲團「活水來冊房」取名源自朱熹的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持續讀書、吸取新知,是活水,還有收藏也需要活水。」黃震南將不再需要的書釋出,「對我來說這是活水,對下一位書主或研究者而言,也是活水。」
此外,黃震南另一個收藏重點是西川滿的作品,是個不折不扣的滿迷。他收藏了幾部限定本,如《梨花夫人》《嘉定屠城紀略》《傘仙人》《亞片》等,而所謂「限定」,當時發行量都是百本以內。
曾經,書友在臉書上玩輪流貼出最喜歡的書封遊戲,但只要黃震南一出手,話題就戛然而止,再也沒人分享,因為他的收藏無人能敵,特別是他口中「滿爺」的書封。
80年前的「玩」書狂人西川滿,把書封設計成陞官圖桌遊。(攝影:駱裕隆)
西川滿何許人也,能讓黃震南為之傾倒?他曾以「天之邪鬼,珍本之神:西川滿」為題,這樣形容他的偶像:翻開討論台灣書籍裝幀的書,西川滿無疑能放在第一章,並大書特書。無意外的話,若300年後,有人再寫一本討論台灣書籍裝幀的書,最前面、最重要的章節,還是要讓給西川滿。
他為我們介紹手上收藏的西川滿1937年限量的《亞片》,這位上個世紀初的裝幀狂人,不只在內頁玩桌遊拉頁設計,攤開封面封底也是一張陞官圖的桌遊設計。
《亞片》限量版書名頁上載明,這本書印了百本及送給誰的書;注意到了嗎?也是媽祖迷的西川滿,用北港朝天宮的靈寶印(聖母大印)做為裝飾設計。(攝影:駱裕隆)
問到這本書肯賣嗎?他淡淡的回答「我有兩本。」語畢,我們相視大笑,也看到他眼底滿滿的驕傲。
採訪近尾聲,隨口問了句,最近有什麼新的收藏?
黃震南默默拿出一個約莫10乘5公分的布面精裝小冊子,小心翼翼打開,「這是1923年裕仁巡視台灣時,隨行的井茲常伯爵所側拍的底片,約有100張,」又是一記《灌藍高手》裡櫻木花道,籃框前45度角的無聲出招,只留下目瞪口呆的攝影師和我。
※延伸閱讀:百年前政治大秀,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臺灣行啟」寫真帖影像線上開展
近百年前裕仁來台,是台灣近代史的大事,當時側拍的底片,是黃震南的新收藏。(攝影:駱裕隆)

日本皇室海外出巡時,隨從人員條列的攜帶品清冊。(攝影:駱裕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