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開在北回歸線的花

土地長出的嘉義美學

2019/10/03

LINE分享 FB分享

北回歸線經過之處,多為旱漠。嘉義卻因為高山與季風在此相遇;
山生河,河沖原,生態多樣,創作生活在此呈現豐富風貌。

根藝術 讓國際驚豔的原生創作力


嘉義在多數人心中還停留在鄉鎮型的慢城市。沒有產業,人回不來,城市沒進展。但在歷史的縱軸上,這裡曾經誕生重量級畫家陳澄波、台展三少年之一國寶級畫家林玉山,也造就了「嘉義畫都」的美名。曾在嘉中任教三年的畫家席德進,在這南島四季中採集了大量的野鄉筆記,成為日後創作的重要養分。時至今日,這裡有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定位的故宮南院、有帶著山區手藝在國際舞台發亮的藝術家王文志。這城市聚集許多具藝術與生活美感的創作人。這些具當代、有城市設計氣質的私人空間或營業場域,發展出不同於都會、直接鏈結土地氣力的藝術生態。

阿嬤筆下的釘子花有著當代畫作的筆觸,明豔又婉約。

阿嬤筆下的釘子花有著當代畫作的筆觸,明豔又婉約。


八十歲學畫畫
用色彩揮灑人生風景

「作品跟畫畫的阿嬤好像喔!」來到竹仔腳貨櫃美術館,看到畫家本人幾乎都會這樣驚呼。松竹阿嬤的畫作真誠、樸質,卻又散發著大膽無畏的自在氣度。這裡位於平原地理的坐標中心,卻因為年輕人很難留下來而顯得邊陲。旅外的美術老師鄭炳煌在理事長的力邀下,趁農閒時,教連自己名字都不太會寫的長輩畫畫。才嚷嚷自己不會拿筆,一眨眼的工夫一幅幅畫作已完成,畫的是最熟悉的日常;下手麻利、用色大膽,畫作有著每日操持農務的扎實敏捷,卻沒有一般坊間畫室的習作感。

三十幾位平均年齡八十歲的老人家,畫作多到活動中心放不下。開始有人捐貨櫃、捐地無償使用,有人幫忙整理環境,有人寫計畫找經費……。在大家共同「參詳」(商量)之下,一座社區美術館慢慢成形。嘉義縣社區規畫師輔導團隊計畫主持人許芳瑜說:「參詳的概念源自傳統聚落生活的協調智慧,也是農村生活的一種謙和人生觀。」

「我蹛佇牆圍,路邊的牆圍,你逐工經過我攏毋捌斟酌我的,我就是紅紅,足紅的紅紅,若熱天風吹有熱情溫柔的滋味。」MV中穿著紅襯衫在人潮熙攘的天橋上,卻被視為透明人。出身嘉義六腳的伍佰,以第一人稱唱出從小被忽略﹑誤解的《釘子花》。而阿嬤筆下的釘子花自發絢爛。社區理事長湯莉芳笑說:「一直有人詢問是否有蒐藏作品的機會,但我們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定價啊。」作品少了商業動機,對松竹阿嬤來說,藝術是日常行進中,自長出來的趣味花蕊。

田野中學習
從問題裡找創意

一群集體穿著藍色連身工作服的青年們,皮膚曬得黝黑,眼神不時透露出對現今生活價值的提問準備。「全嘉義年輕人是不是都在你這呀?」每次遇見台灣田野學校的工頭葉哲岳,彷彿看見青春汗水為城市畫出未來希望。

以嘉義舊監宿舍群為教室圓心,田野為老師,讓自己參與其中做為學習起點,這是臺灣田野學校從行動中取得知識的基本信念。藉由大量勞動實踐、現場問題收集,輻射出解決城市問題的創意。

台灣田野學校從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ing)的口袋公園改造串聯、失能市場功能的重新校正、到廢棄空間整理置入木材之都新種子。在嘉義引進東京設計師交流議題的形式(PechaKucha),集結城市青年一起談嘉義目前所面臨到的各式議題,大方暢談自己的失敗經驗。他們的夥伴不斷在疑惑中前進,而問題往往指向最有創意的解方。

美好的停駐
人人是生活藝術家

在嘉義這個小城市有許多小店默默支撐在地創作人,其中島上西西就是這樣特別有心意的空間。老闆德西(Daisy)習慣對美好事物停駐,藝術之於生活就像是呼吸、喝水般的需要。

從一杯果汁來源的選擇、一組杯盤的訂製、一盞吊燈的費時手作、一個展覽的策劃始末,整個島上西西其實就是一個動態大作品。除了對生活美感品質的把關,背後有更多是對每一位創意人的體貼關照。

這個城市有許多人因創作友誼而緊緊吸附著。如果你來到這裡,不用懷疑,你遇見的就是你以為的那個藝術家。

小檔案_領路人黃韋維

學歷: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博士班肄業
經歷:承億文旅集團藝術長、微建築設計事務所主持人

旅遊資訊

- 竹仔腳貨櫃美術館
地址:嘉義縣鹿草鄉170縣道
- 臺灣田野學校
地址:嘉義市東區維新路134巷23號
- 島上西西
地址:嘉義市東洋新邨603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