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大林 「慢」是一種生活態度
慢城運動源自義大利托斯卡尼的Greve小鎮,在1999年由4個義大利小鎮共同發起成立了國際慢城組織,它的理念是:促進地方發展必須在提升生活品質的原則下,呼應慢食(slow food)與慢活(slow living)的精神,包括7大面向、72項指標。問大林在地人,獲得「慢城」認證對他們有什麼影響?得到的回答是:「沒有影響,這本來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旅行作家邱一新的回家生活
這就是了,就像旅行作家邱一新,他是大林人,如今爸媽都還住在那兒,他也經常回鄉,和他聊到怎麼看「慢城」?他先說自己最喜歡體驗大林的方式。因為每天有走路10多公里的習慣,由大林糖廠廢鐵道改造的自行車道,對邱一新來說正是一條很好的散步道,沿途有蔗田、花草蟲鳥、綠蔭隧道,邊走邊觀察邊思考,是他最喜歡的速度。就算是半天的旅行,也可以有很「生活」的玩法,這就是「慢城體驗」,邱一新說。
其實,大林曾經富裕又熱鬧,早年靠著糖業興盛,當時中山路上短短一公里就有10家規模在60個房間以上的旅館;大林早期也是軍事要地,造就了娛樂場所的繁華。糖廠關閉後,大林跟著變成一個安靜、不被注意的小鎮,直到四年多前,「萬國戲院」重新亮燈、再度敞開大門,勾起在地人的回憶,也帶起小鎮的關注度。
從萬國戲院開始認識大林
讓萬國戲院重生的關鍵人物是江明赫,他回憶早年戲院是居民情感交流的主要場所,儘管他離鄉在外地工作,卻一直對家鄉保有濃厚的情感,在一個機緣下,屋主樊豐正願意將閒置的戲院無償提供使用,於是江明赫開始四處奔走籌措整修經費,終於在2012年底讓外牆上「萬國戲院」四個霓虹燈大字重新點亮。
亮起的不只是戲院招牌,江明赫維持每月在戲院裡舉辦藝文活動,但總不能讓大家來就只有戲院,於是他結合小旅行,帶遊客漫步街區。跟著他穿梭大林早市,這裡有許多在地美食,只見百年春捲皮店的老闆展現單手抓起麵團、推開麵皮的俐落身手,不一會兒春捲皮起鍋,一口咬下,麵香四溢。老闆很有自信地說,他的麥粉可是特別挑過的。江明赫忙著帶遊客踩點,邱一新卻對江明赫說:「你就是一個風景」,旅行中隨興地與在地人閒聊,「人」常常才是影響我們對一個地方的感受。
在江明赫的熱心奔走下,街上不少老店接班的第二、三代也紛紛響應,願意敞開大門接待遊客。「泰成中藥行」因應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研發多款中藥茶包,後來更買下另一間老屋成立文物館;「十信視界」眼鏡行裝潢得像咖啡館,就算不配眼鏡都想走進來看看。300多年前就是清朝官道的中山路散發著新氣息,但藏在泰成中藥文物館後方的「63公園」更是我心目中的祕密花園,這其實是一條巷道,坐落其中的「Barbizon巴比松美食文化」,主人何茂榮曾經在台北的大飯店服務,是接待過柴契爾夫人、戈巴契夫的名廚,回到家鄉後,他致力推廣法式料理文化,更把整條63巷布置得好像花園一樣,讓人轉個彎眼睛一亮。
大林人分享慢生活
大林除了熱鬧的鎮上,還有許多精彩的社區。來到上林,荒野保護協會嘉義第一個分會就在這裡,除了守護土地,嫁來18年的孫家榕更想守護社區裡的老人和小孩,她推動友善耕作和自宅經濟,像是運用黃梔子作為粉粿的天然黃色素,這也正符合「慢食」的概念。她更做活化老屋、街道家具,百年龍眼樹下的「柳花福圓」是誠實商店,也是社區小孩的遊樂園;以太陽能發電的「亭仔腳」是小朋友的故事屋;紀錄耆老的口述歷史,孫家榕說:「不一定要青年返鄉,老人家也有珍貴的價值。」
想要更融入大林的「生活感」,造訪了「禾樂居」,這是大林第一家民宿,主人劉炯意和謝媛玲夫妻倆買地蓋屋,實驗農村、藝術與生態的社區營造,鼓勵客人自己到菜園拔菜、撿雞蛋、下廚,田野間騎腳踏車,在大林這個沒有大山大水、名勝古蹟的小鎮,實踐與分享真正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