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PIN sstudio別件室的首飾獨特且具現代感,共同創辦人陳映秀展示由中國獨立首飾藝術家尤目創作的螞蟻環形糖紙耳飾。

拆船王國的新煉金術

尋一只五金別針

2016/10/13

LINE分享 FB分享

要說高雄鹽埕的歷史,這麼譬喻吧,老天用海風、鹽分、油漬與時間醃起來風乾,最後成了鹽埕。鹽埕,意指曬鹽的地方。二十世紀初期前,這裡放眼望去盡是鹽田與沼澤。直到一九一二年第二期打狗築港計畫,將港口內泥沙填築新生地,進行現代市街規畫。填海造陸,改變鹽埕的命運。

鹽埕可以說是台灣的銀座,娛樂場所如雨後春筍而生。高雄第一家戲院、第一家百貨公司,都在此誕生。「可以把當時的鹽埕想像成台北信義區,」叁捌旅居創辦人邱承漢說,「鹽埕本身就像是一個巨大的Shopping Mall(購物商場),你可以找到商店、美食街與購物街。」

《港都人生鹽埕市井》共同作者李怡志的外公許龍甲,就經歷過那般繁華光景。一九三七年(昭和十二年),來自澎湖望安的許龍甲先抵台南,再去高雄謀職。他找到一份擔任商船跑船員的工作,專進口國外舶來品。大半時間都在船上度過,每隔一、兩年才回家一次,連自己女兒的婚禮,都遺憾錯過了。

我們跟著李怡志,追著許龍甲過去的步履,順著原運河渠道加蓋的大溝頂,筆直道路直通高雄港。「為躲避員警的追查,外公一下碼頭,迅速將身上的貨物卸下,包括穿著七、八件內褲、半打內衣與墨鏡,以及走私的水貨,準備兜售給堀江商場。」李怡志說。

由於出國管制與進口物品的限制,舶來品珍稀罕見,五福路和七賢路上的堀江商場成為鹽埕人購物重要標的。奇貨可居,一擺出來,往往搶購一空。如今漫步在駁二園區,可見一個個拉著鐵門的高雄關私貨倉庫、台糖倉庫。當年許龍甲在公園路也有個小倉庫,放置跑船的舶來品,養活一家子。

絕佳港口位置,加上工商發展,鹽埕漸漸形成許多「產業街」。一條街,就是一個產業。例如新樂街南端曾為日據時代的遊廓(編按:官方劃設的街區,內有藝伎服務的料亭),後成為「金飾銀樓街」;七賢三路是美國大兵休假必報到的「酒吧街」,如今以啤酒屋居多,常客也換了面孔,多為東南亞籍船員。

其中公園路的「大五金街」,更見證鹽埕昔日拆船王國的歷史。李怡志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百艘沉船充斥高雄港,高雄人暱稱為台語「丸仔湯」,因日語稱船為「丸」而得名。《港都人生鹽埕市井》記載,戰後物資短缺,沉船拆卸的船板、廢鐵與機件等,衍生為鋼鐵業、拖船業等相關產業鏈。

當時公園路成為全台第一位大五金集散地,全盛時期多達百戶大五金商店。然而目前僅剩旗津擁有唯一一間拆船廠,大五金街轉型從日本進口二手大型機具。時光荏苒,拆船王國已凋零。

令人驚喜的是,年輕人起身接棒,賦予「五金」嶄新的意義。

我來到由許鶯薰、陳映秀與李恆三位七年級生創辦的「PIN sstudio別件室」,在這個當代首飾展覽、販售與金工教學的複合式空間,發現土與洗衣袋等複合材質,化為前衛感的珊瑚首飾,以及煉成像糖果紙般的金屬,撞擊觀者對於首飾的想像。在今年總統就職典禮,禮賓人員佩戴的青銅胸針,正出自別件室之手。

五金店水泥地 也是靈感

在別件室的「鹽漬—醃漬鹽埕大小五金創作聯展」計畫中,三位創辦人另邀五位金工、纖維或工藝創作者,實地走訪鹽埕大小五金店,去港史館讀歷史,擷取靈感,再利用各自視角,創作所見的鹽埕故事。

「每家五金店風格不盡相同。但仔細一看,店家水泥地因為鏽水、油漬長年浸染,變成橘色的色調,」許鶯薰說,「像醃泡菜一樣,充滿時間的軌跡。」於是在金工藝術家蘇健霖的詮釋下,金屬與琺瑯變成酸梅,讓我想起剛才在鹽埕名店「婆婆冰」嗑下一碗雪花冰,主角正是李鹹。這類鹽埕人酷愛的「鹹酸甜」,充滿回憶的味道。

而陳映秀更在車葉工廠撿拾金屬廢料上了癮。來自澎湖的她,特別喜歡密集、重複性的東西,例如海葵。她把廢料用硫化處理染成黑色,邊緣再上金箔,密集堆疊,成為四件圓形的胸針。

船的鋼索與鐵鏽染、電子零件、拆船廠壓克力……,都成為這些藝術家揮灑創作的素材。許鶯薰說,其實早在計畫之前,他們就常來擁有「小五金街」名號的新興街尋寶,在橡膠、螺絲堆中找尋靈感,透過這次計畫,更貼近鹽埕。

港口餵養拆船業,拆船業滋養五金業,如今五金業又孕育一片創作天地。時間醃漬的鹽埕,越陳年,越入味。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