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記洋行舊倉庫」到台南「安平樹屋」,樹根與倉庫的百年之戀
2007/10/25 (2025/03/19 更新)
- 文字 / 駱亭伶
一棵榕樹,從兩幢老倉庫縫隙間拔地而起,盤行頎長的氣根順著面屋頂,取代了瓦簷;資料記載其樹齡可能超過半世紀,但在這大樹前,卻分明感受到盛夏光年的姿態。這裡,以前是台南市「德記洋行舊倉庫」,現在,人們稱它為「安平樹屋」。
安平樹屋,不是印象中,蓋在樹上的小木屋。而是一幢被多株榕樹徹底占領綁架的老倉庫;張牙舞爪的樹幹氣根,恣意在屋頂網絡交纏、在牆面盡情塗鴉;綠葉枝椏破瓦而出,形成濃密庇蔭。倉庫老員工回憶,1935年榕樹已然生成,那時樹仍是樹、屋仍是屋;30多年前,倉庫廢置,因歲月與雨水侵蝕逐漸頹圮;榕樹卻吸收豐沛水氣,迅速擴大版圖;食榕果鳥雀在屋內恣意播種,助長繁衍。終於,一興一廢間,樹與屋難分難捨、自然融合,教人已分不出是樹支撐著屋,還是屋支撐著樹。
昔日鬼氣森森的安平樹屋,現成了人氣景點,從服裝秀到攝影展,都喜歡這詭譎奇幻的空間氣氛。(攝影:楊志雄)
超迷幻的登樓樂趣
魔幻寫實宗師馬奎斯在《百年孤寂》書中寫道:「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問題是如何喚起它的靈性。」安平樹屋的引路人,正是在喚醒樹屋靈性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建築師──劉國滄。
遊安平樹屋,因倉庫的格局分野,多已傾頹,又因為榕樹恣意生長,自創一局,逛起來有點莫以名狀,卻也因捨棄章法,別有情趣。順著參觀路線指標,可以看到第一幢倉庫是結構最完整的,一整片紅磚牆,繁茂枝葉自屋頂竄出,由於還可以帶到旁邊殖民風的德記洋行建築,成為民眾最喜愛的留影地點。
粗壯氣根在黛青殘牆上盡情塗鴉,留下愛恨糾結的意象。(攝影:楊志雄)
劉國滄指著紅磚牆說,仔細看會發現裡頭有兩種磚牆,據的磚雕師傅說,比較窄薄的是荷蘭時期的磚,厚重的則取自安平古堡,也是明鄭時期的磚。有趣的是,進樹屋之前,劉國滄經常會被突然出現在屋頂的人嚇一跳,原來通往屋頂的階梯在屋外是看不見的,當人踏上棧橋的那一瞬間,會有騰空而起的錯覺,創造出連設計者也意想不到的驚奇效果。「呵,飛簷走壁不用吊鋼絲,可以來段電影《臥虎藏龍》的追逐戲。」我不禁做起夢來。
樹屋入口狹窄壓縮,進去後空間頓時放大,有種奇異的戲劇效果。這是全然屬於榕樹主宰的創作舞台,黛青磚牆上以稀疏氣根細細描繪,出乎意料的以同心結做為簽名;另一幅則是虯髯蒼根盤據殘牆裂縫,營造無比荒頹卻豐盈的意象,彷彿是種在愛恨中糾纏,痛苦中快樂著的表情。
還有堆疊在牆角中數個被人遺忘的廢輪胎,遠看有如巨蟒,走近才發現,地上的板塊氣根,已上走攔腰纏住,細如髮絲的鬚根密密垂下,看起來隨時可進行一場令人不設防的冷血絞殺。這時而平面、時而立體,時而細膩、時而狂放的自然之作,真是一步一景,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廢棄的輪胎,眼看著就要被鬚根和板塊氣根給纏繞,有如自然藝術傑作。(攝影:楊志雄)
兩百年的時光之旅
劉國滄當初聽到我們要把樹屋當成秋天園林遊逛,即疊聲稱妙,因為,園林講究的透、漏、借景、造景與意境,樹屋裡都有,從樹梢、破瓦間降落的天光,隨著時光游移的疏漏光影,石窗、空門、樹影、殘垣間的層次變化,全是無心經營卻更細膩烘托出深邃幽長的美感。
觀覽完樹屋內部,登上棧橋,迎面而來的開闊視野,和巨大綠榕,讓心情自然轉換,人行走其間,凌躍如雀,更感受到一種豁然自在;難怪小朋友喜歡把這裡當成天空之城,流連嬉戲。
站在高處,可感受不同角度下,樹屋的生命力;在空間中其實更包孕著一段時光的旅行。站在前方的瞭望塔,可看到洋樓造型的德記洋行;及橘色台鹽宿舍建築,後方的瞭望塔,可以看到魚塭後面就是舊鹽水碼頭,一下子,200年歷史就湧上來了。
架設在屋頂牆緣的棧橋,讓人可體驗飛簷走壁的趣味。(攝影:楊志雄)
1865年,安平開港,英國領事於安平設立德記、怡記、和記、唻記、東興等洋行。德記洋行後方臨鹽水溪畔,即昔日的鹽水碼頭。日治時代(約1919年),日本人接收後建立「台灣鹽業株式會社」,倉庫擴充改建成為鹽業出貨倉庫。
1946年,國民政府接收、改制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南鹽業公司」,繼續營運至1975年,台鹽通霄廠成立,安平鹽停產,倉庫自此荒廢頹圮,成了樹影幢幢、鬼氣森森,人跡罕至的不祥之地。對比今昔,如今安平樹屋門票收入高居台南古蹟第二,滄海桑田,全在眼前。
「這樹屋的存在,太奇巧,太珍貴,在某個歷史轉折點,某個人的念頭一轉,就可能不復存在。」劉國滄嘆道。過去,人去樓空,看似悲涼,新的契機卻秘密醞釀;現在,屋與樹共生,人退居為客體,悲劇變成喜劇。
其實,遊客自由穿梭在樹屋空間,也為樹屋增添遊賞趣味。一扇石窗,忽見一長髮長裙女子飄然走過,畫中人雖僅出現一秒,形影卻停駐腦海。有拍婚紗照的新人,來此尋覓同心結,在斷垣殘屋中,見證今世的傾城之戀。更有青春正盛的女學生在方盒狀的瞭望塔中,以手機自拍寫真,我猜想當她們有「不能說的秘密」時,或許也會向老樹傾吐。
站在前方的瞭望塔,可看到洋樓造型的德記洋行。(攝影:楊志雄)
建築師的老莊實踐
5年前,劉國滄因台南市政府委外徵求古蹟修建,而與這幢樹屋共生的老倉庫結緣。「一間看似無用之屋,反而比建築師費盡心思的有用之器,更引人入勝。若求其之用而害其奇,倒不如維持當初被發現的樣子。」在這思維下,劉國滄採取了減法藝術。
倉庫面積約400坪,5幢倉庫被3組盤根錯節的榕樹所包圍吞噬。他先將屋子結構毀壞、危險的地方清理補強,讓光線透進來,然後引雨水至隱藏於地石下的透水式排水溝,解決積水損害結構安全的問題。
在樹根與屋子的縫隙之間,他新架設木棧道,創造流暢的遊園動線,又可避免破壞樹根。此外,設置空中棧橋,以及三組黑色方盒造型的鐵網瞭望台,讓人可以自在游走於牆緣樹梢,同時瞭望四周的風景。
令他高興的是,在完工後一週,就在空橋的欄杆上發現蜘蛛網,表示這新添的部分已經被樹屋「居民」所接受。
陸續完成開放,生態專家先來了,主動研究分析裡邊植物、昆蟲的生長;文史工作室的人出現了,熱心提供好多傳說史料和老照片;攝影師來這裡拍照、辦展;晚上投射燈光,詭譎奇幻的三度空間氣氛,成為服裝設計畢業展最愛的時尚舞台;平常更有鄰近的小學將美勞課移師於此。
看來當一個空間,不講究功能,不巧立名目,更不單只為一時一地的使用需求服務,竟然,能夠創造更大的功用!
「無用方為大用」,這叫人拍案驚奇的自然園林,竟早已把老莊、易經、禪宗的意境哲理都包孕其內,這份自然厚禮,能看懂多少,能體悟到什麼,就看個人緣分了!
經典風景》樹屋聽絮語
劉國滄說,在樹屋裡,24小時都有鳥叫聲,正午時,陽光會直接照射在樹屋,光影的表現更豐富。
而他之所以將樹屋瞭望塔,設計為鐵網材質的方盒造型,是因為春天的時候,樹梢的綠葉會穿透過來,藤蔓也會往上攀爬,整個瞭望台會變成一個綠色的盒子,這段隱形的綠葉與鐵網對話,呼應著樹屋內部氣根與磚牆的對話。
秋冬之際,老樹可能一夜之間葉子全掉光,這時的樹屋反倒一掃陰鬱,乾淨明朗多了,枝幹線條另有極簡之美;而枯黃掉落的葉片,則在地面與方盒上寫下秋詩翩翩,「這時就希望打掃的阿姨不要太勤快,把葉子掃得太乾淨了。」
樹屋瞭望塔設計為鐵網材質的方盒造型,春天時樹梢的綠葉會穿透過來,整個瞭望台會變成一個綠色的盒子。(攝影:楊志雄)
〈台南安平樹屋〉
- 成立時間:1865年,2004年整建
- 成立者:原建築為英商德記洋行,劉國滄整建
- 占地:樹屋約400坪,園區近千坪
- 風格:魔幻寫實
- 電話:06-391-3901
- 地址:台南市安北路194號
- 價格:全票50元、半票25元,台南市民免費
- 開放時間:08:30-17:30
- 搭車資訊:公車2路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