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超寫實畫 比照片更震撼

生活新鮮事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汗珠,已經要滴出畫面;石頭,從畫布凸出來了。仔細一看,啊!原來是超逼真的寫實畫。

在裝置、錄像等新媒材藝術在國內外藝壇上受到矚目的年代,台北市立美術館沒讓它們獨占鼇頭,由自由策展人劉永仁帶頭,同時聚集台灣本土及旅外共十三位寫實藝術家,難得的大規模展出逾百件寫實畫。證明在照相機如此普遍的時代中,自十九世紀演變至今的寫實畫,也可以是非常前衛的。

這次展出的寫實畫,大都是照相寫實派。不只是逼真、細膩,事實上根本就是強調以相機拍了,再以投影機投射在牆面畫布上,按著輪廓線分毫不差的構圖。

原先這種技法,想凸顯的是放棄個人主觀,刻意生冷、不帶感情的去描繪生活中通俗的題材,是七○年代中以紐約為核心、普普藝術的支流── 超寫實主義。例如這次展中,韓湘寧描繪紐約的《帝國大廈》、《新澤西高架橋》,就是當時不折不扣的代表。然而你可能想悄悄的問:每個人都畫得跟照片一樣,還有什麼看頭?

其實走到二十一世紀,超寫實只是一種技法、一種途徑。逼真,不是最終目的。即使畫得跟照片一樣,每個人卻都有能被一眼認出的特殊印記,想表達的觀點全然不同。在這次大型的超寫實畫展上逛一圈,你就明白了:現在大家哪裡「放棄個人主觀」了?

十三位畫家作品或憂鬱、或開朗,或迷離,天差地別。

在不同的筆法、色彩下,更有照片不見得傳達得出來的世界觀和言外之意在。然而正因為採用寫實技法,和你眼睛所看的影像一模一樣,觀者很容易懂,畫中獨特的情緒也更容易渲染。

像是葉子奇《樹的追想‧台南》,將一棵老榕樹的繁枝茂葉、粗幹細鬚,細細密密的編織出來。原也可以把榕樹葉畫得反光強烈,就像它在南台灣的陽光下那樣矗立,但葉子奇的寫實裡,筆觸卻略帶霧濛濛的綠,營造出一種寧靜到近乎虔誠的氣氛。滿得超出兩百公分畫布之外的,不只是榕樹樹冠,而是他旅居紐約,對台灣想念了十九年的鄉愁。

相對於淡淡的憂愁,熱情到近乎黏膩的,是陳昭宏的《海濱》系列。在烈陽下,女人胸口、腹部的毛細孔、皮膚、汗珠,無一不精細,彷彿會呼吸喘息。它已經一點也不生冷了,躍動於紙上的,是熱烈的生命力。

特殊印記從老遠就認得出來的,夏陽、李足新,是其中之一。夏陽的城市人物系列,有著相機對焦失誤的特色:背景清晰、人物晃動模糊。招牌「毛毛人」勾起我們對於城市的疏離、小人物的無足輕重,那種強烈共鳴。濃烈易感的畫外之意,遠遠超越只是張模仿失焦照片的表象。這種效果和情感,是非常前衛的。李足新的《老兵傳說》── 三顆在水中載浮載沉的光頭。背景像劇場般黝暗,凸顯前景細膩寫實的人物表情,是他擅長的魔幻氣氛。蒼涼、無奈,歷經兩岸離合的老兵情感,悶雷般後坐力極強。

至今七十五歲,相機不離身、創作不歇的韓湘寧,照相機是他的工具、不是繪畫的敵人。其實在七○年代早期,他所使用的照相寫實技法,就和別人不一樣。採用噴槍作畫,甚至刻意像印象派大師秀拉那樣點描的效果,比一般寫實畫,感覺更平、更不帶感情,忠實、冷冽,是「當代秀拉」。受到極簡主義的影響,色彩極淡,遠看以為什麼都沒畫哩,疏離感更重。

這次展中有韓湘寧好幾幅高兩、三百公分的代表作,雖是二十年多前同樣在北美館展過,如今和年輕一輩、以身邊小景物為題材的周珠旺、黃嘉寧的作品對照,一面再回頭審視超寫實誕生之初的時代,很有感覺。

【延伸閱讀】「見微知萌→台灣超寫實繪畫」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北路3段181號)

時間:1/18~4/20(週二至週日0930~1730,週六延長至2030)

內容:參展藝術家(依生年序)夏陽、韓湘寧、姚慶章、陳昭宏、司徒強、卓有瑞、黃銘昌、葉子奇、顧何忠、郭淳、李足新、周珠旺、黃嘉寧

備註:除夕(1/30)及初一(1/31)休館,初二(2/1)恢復正常開放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