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佛塔之國學單腳划船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今天抵達的這個國家到底應該被稱為Burma或者Myanmar?(編按:一九八九年緬甸軍政府把緬甸的英文國名由Burma改為Myanmar)當我一邊在想這個問題時,緬甸的景色從飛機窗外映入眼簾:在晨間的陽光下,稻田閃耀著微光,看來有如咖啡的棕色河流於鄉間蜿蜒著。

那天早上在仰光市降落時,正是緬甸的溼熱雨季。吃了一頓牛肉咖哩當午餐,然後就去了雪德宮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在煙霧瀰漫的仰光市天際線之下,這一座全緬甸最為神聖的佛寺閃耀著天界一般的金黃色光芒。

來緬甸前我就曾聽說緬甸人議論政治時總是只敢竊竊私語。但令人訝異的是,佛寺裡一位友善的年邁僧侶蹣跚的走過來與我攀談,用喇叭似的聲音說起了軍政府已經交出政權。聊天時,兩個人從我們眼前走過去,身穿印有翁山蘇姬圖樣的T恤,這在幾年前根本是絕對不可能會發生的事。突然間,佛寺上空的天色變暗,開始落下了像黃豆大小的雨滴,打在大理石上面,發出劈啪聲響。有一位老僧與我在一座亭子裡躲雨,看著雨水從佛寺的鍍金圓頂上往下流。過不到半小時雨就停了,空氣變得更為清新,大家也都覺得舒服多了。

緬甸的茵萊湖(Inle Lake)是一個狹長的湖泊,四周被一個個低矮丘陵圍繞,到處散布著竹子搭建而成的房屋。因為湖面上的蘆葦實在太多了,當地的茵達族(Intha)漁夫必須用一種很特殊的方式划船才能從湖面上看見水裡的魚。他們站在船上,以大腿夾著船槳,用腳划槳前行,一隻手拿著魚叉目標是任何一尾從船邊游過的魚。旁人對於這種技藝莫不感到驚歎不已,他們的腳好像已跟船槳合而為一似的。

今天,茵萊湖一些懂得用腳划船的高手想幫我在半小時內學會這門絕活── 但我就算不說你應該也知道,沒有人覺得我學會了。湖裡的魚倒是感到很慶幸。不久後我就明白,這些船是專為那些身材矮小、雙腳敏捷的當地人設計,當然不適用於我這種高大笨拙的英國佬。光是要在船上站著我就辦不到。我像個芭蕾舞者似的直挺挺站著,然後就掉進水裡,吞了一口水藻,在湖面上激起一小陣漣漪。漁夫們都用一種憐憫與困惑的表情看著我。

從一座座閃閃發亮的金頂佛寺到一片片倒映著藍天的稻田,緬甸這個地方似乎有看不盡的驚人景象。然而,它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並非地景,而是人民的臉龐。不管是在市場裡、在原野上或街頭,你都可以看見有些婦孺的雙頰與額頭擦著細緻的黃色粉末,他們把粉末塗成厚厚一層,或變成花紋。那就是所謂的「檀娜卡」(thanaka)──一種用當地樹皮製作出來的粉末,也是讓緬甸人熱愛與自豪的文化特色。

檀娜卡的傳統至少可以回溯到十四世紀,它是一種可以讓皮膚變細緻,避免受到緬甸烈日曝曬的日用品。檀娜卡不只是一種保養品,它就像西方人使用的睫毛膏一樣,在緬甸如果能在臉上塗抹一層漂亮的檀娜卡,妳就是個時尚的女人。破曉不久後,距離茵萊湖大約一兩英里的娘水村市場開始忙碌起來,幾十個女人穩穩的坐在擺滿芒果或螢光塑膠玩具的桌上,手拿著髒兮兮的小鏡子,開始在她們臉上塗抹一層檀娜卡。附近的一個攤商馬妮妍(Ma Nyein)正拿著一根短短的原木,用一塊緬甸文稱之為「kyauk pyin」的圓形石板,磨製現做的檀娜卡,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加一點水,藉此磨出稀薄的黃色膏狀檀娜卡,這樣就可以拿來塗抹了。

入境隨俗,於是我請妮妍幫我依照當地的風格塗抹檀娜卡。她輕輕的下手,把溶液抹在我額頭與臉頰,然後用一枝粗糙的梳子輕輕刮過,畫出條狀紋路。檀娜卡有一種清新的淡淡柑橘與花香,也像香茅的幽香,讓皮膚覺得有點癢。

就在我要為如此優雅的扮相而感謝妮妍時,她又把手指伸進檀娜卡裡面,把我的脖子、鎖骨等地方也都塗上檀娜卡,一直塗到耳際。等到她完成儀式時,我身上所有看得見肉的地方,都塗滿了檀娜卡。似乎這就是最傳統的打扮方式,而不是像市場裡大部分女性一樣,只在臉頰塗上一點點,看來極為美觀。妮妍對我露出燦爛的微笑,她說:「你看起來就像是個緬甸女人。」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