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荒誕造字術 延燒全球藝術展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徐冰來了。他,是誰?近期台北市立美術館和歷史博物館新春重要檔期,都看得到他的名字。

他是放眼全世界最重要的三大華人藝術家之一,與蔡國強、艾未未齊名。十年前就是《美國藝術》雜誌所選十五位國際藝壇年度最受注目人物之一,現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他在一九九九年,就因自己「發明」的文字,以及對書法和版畫的原創力,實至名歸的得到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歐美從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一路到雪梨雙年展,沒有誰曾錯過展出他的作品。

但成名近二十年以來,第一次回顧展,就是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全球策展人中,台灣的王嘉驥首度打動徐冰,花了一年半的功夫,把歷年代表作幾乎一件不漏的,總共二十二組呈現在台灣觀眾眼前。

其中最大亮點,是把北美館窗玻璃當屏幕,背後用光打出的〈煙江疊嶂圖〉。十年前他在柏林,當時「東亞藝術博物館」中的三件東方山水作品,已在二戰中遭掠。他根據檔案照片,在玻璃上勾線造影,然後從背後打燈,以類似皮影戲的燈箱「臨摹」該作。有趣的是,正面看去雲影婆娑、山水縹緲,背後其實都是枯葉雜碎。兩相對比有哇然趣味,也有荒誕與真實對照的深意。

之後,總共十五次受邀到世界各地重做展出。番茄蒂仿矮草、塑膠袋編織藍色雲影,甚麼垃圾都用過了。這次臨摹董其昌的〈煙江疊嶂圖〉,是史上最大、現地製作的一件。許多植物筆觸、用墨,利用的是台灣植物。

其實徐冰一生至今,都關心文字、書和人之間的關係,這與他小時候經歷有關。他常常被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系工作的母親放在書庫裡玩;一九五○年代他也親身經歷大陸簡化漢字過程,這學期這樣,下學期又改了,他幽默的認知到:「原來,字是可以拿來玩的。」

早年他以〈天書〉名震西方。花了四年的時間,煞有介事的從雕刻活字、編列,到找到專印古籍的傳統油墨印刷廠,編纂出一套〈析世鑒── 世紀末卷〉。然而,他造出的這四千多字,卻沒有一個是可念、有意義的。部首、筆畫,因為是對著《康熙字典》一一編造的,好像真的有一回事;但是從頭到尾「這本書不具備做為書的本質。」他說,凸顯了捏造字的荒謬。每次,當他回憶起當初不知道有多少個知識學者,想破腦袋的欲念出、想出這些字的讀音和意義,就覺得很好笑。

〈地書〉卻是完全相反的概念,不懂得任何語言的人都能會意。我們現在可在北美館該展間電腦上,輸入句子,不管英文、中文,它會「翻譯」成徐冰和工作室同仁長年蒐集的圖案、標誌。比方說:「你中午吃飯了嗎?我吃了漢堡和汽水,很好吃」,變成時鐘、刀叉、問號,漢堡和汽水圖案,以及表情符號,既好懂又有趣味。

荒誕能成真,認真的卻很荒誕。這是他的藝術感之一。

最令人流連忘返的,是他用中國書法,把英文字母組成方塊字,寫成詩的牆面。他把字母寫得像漢字部首,如B寫成阜字旁,Z寫成孑。再把一個單字裡的字母,根據中文筆順組成漢字。簡單的說,如「AO」可以組成「合」字,上半是A,下半是O。有書法點勾撇捺的美感,卻有英文的詩韻,光在那前面我就讀得不亦樂乎。

每每造成話題、手法令人譁然,徐冰說:「有問題(的地方)就有藝術。太把藝術本身當回事,就不會有什麼作為。」他解釋自己的創造力來自:「用中國的思想方法、文化態度,結合其他優秀文化,尋找新文化方式。」

【延伸閱讀】徐冰回顧展

時間:即日起至4/20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北路3段181號)

推薦展品:有〈地書〉、〈英文方塊字書法與教室〉、〈背後的故事:煙江疊嶂圖〉、〈漢字的性格〉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