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節慶 /
連續3天的祈福祭儀
November 16, 2020
以前賽夏族的祖先住在新竹平原、苗栗後龍一帶,和矮人(達隘人)為鄰,後來因大洪水來襲而移居五峰山上,賽夏族住在上坪溪的上游左岸,矮人則住在對面右岸Maybalay山的半山腰岩洞內。雖然矮人體形短小,但身手靈活精悍、皮膚黝黑、頭髮捲曲,即使身高僅3英尺,但臂力超強,非常擅長弓射、爬樹、農務與巫術,因與賽...
斐濟迪瓦利節美食與燈飾
November 09, 2020
從西元1874年起,斐濟就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早在這之前,就有探險家發現了斐濟。加上原本就遷徙到此生活的玻利尼西亞人,以及更早之前就來到斐濟的美拉尼西亞人,連同從澳大利亞逃亡到此的囚犯,還包括傳教士、教徒,組合成了斐濟最初的樣貌。這也就是為什麼斐濟超過一半以上的居民,都信奉基督教,由於被大英帝國殖...
雷女織女傳授技藝
November 09, 2020
雷女下凡播種 授農耕技術相傳久遠以前,賽夏族人只會打獵,不懂得農耕,頂多是到山上採野菜、野果來食用,過著看天吃飯、簡單的採集生活。天上雷女的母親看到地上肥沃卻無人耕種,便命女兒娃恩(Wa:en)下凡來傳授賽夏族人農耕的技巧,也給了她一個裝滿小米種子的葫蘆帶到人間來播種。當雷女娃恩一到人間便巧遇正在打...
池上藝術節開賣即秒殺,推手是「不特別懂文藝」的碾米廠老闆
November 05, 2020
秋天的池上,隨處可見層層黃金稻浪隨風搖曳。一年一度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在地人當成如「迎媽祖」般重要大事,外地人也蜂擁而來,今年票依舊一開賣,即秒殺。歌手盧廣仲第一次登上藝術節舞台,中央山脈成為布幕,飛鳥偶爾當了臨時演員。如此特殊的場景,曾登上《紐約時報》。「我第一次被稻米包圍,這裡的天空好大片。」...
阿爾薩斯微醺縱貫線prat 2──恣遊歡騰酸菜節
November 07, 2019
阿爾薩斯自一九七四年來,每年九月最後一個週末與隔週六都會舉辦「酸菜節」。地點在史特拉斯堡往南車程約二十分鐘左右的小村Krautergersheim(阿爾薩斯語「酸菜」之意),今年適逢第四十六屆,《alive》幸運趕上這個充滿在地特色的嘉年華會。車子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一路上並沒有看到太多高麗菜田的畫面...
品嘗在地日耳曼式的浪漫
November 07, 2019
果醬(Jam)走在阿爾薩斯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見到一瓶瓶果醬,在市集或是流動攤位上,節令限定的水果黃香李(mirabelle)、阿爾薩斯粉紅櫻桃(griotte)等,鮮美滋味都被完整保留下來外,當地也很盛行將釀酒葡萄製成果醬,我偏愛酸甜架構均衡的蜜思嘉(muscat),抹上烤好的白吐司上,最能吃出天...
消失百年,泰雅祭典再開箱
October 31, 2019
泰雅族豐收祭失傳近百年,在日治時期被消弭,祭典文化消失殆盡。阿美族有豐年祭,賽夏族有矮靈祭,屬於泰雅族的豐收祭是什麼樣子?四十一歲的他返鄉尋根,企圖重建部落祭典,尋找泰雅族消失的時光。他是黃一峯,知名 Wind Salon創辦人。另一個身分是雷沙・達斯(Leisha Dabasi),泰雅族之子。平日...
糖果如驟雨般自天而降
October 24, 2019
「今年底還來過節嗎?」一封巴塞隆納友人的郵件,將我帶回西班牙聖誕節慶的歡樂時光。色彩繽紛的糖果如驟雨般自天而降。一雙雙向上仰望的期盼眼神,雙手高舉小塑膠桶、倒拿撐開的傘、用力張開袋子口,迎接遊行花車如消防車噴水般撒下來的糖果。這是每年西班牙「三王節」(EL Dia de los Reyes)前一夜花...
參與舉世聞名的節慶
October 01, 2019
我披著斗篷,帶上面具,走在被細雨洗滌過的石板窄巷裡。這身裝扮有點像《Eyes Wide Shut》(臺譯:大開眼戒)裡Tom Cruise穿的,但這扮相和我穿出巷子後將要遇見的裝束相比,恐怕不能相提並論。而我此刻正要進去這個充滿奇幻的「空間」。這「空間」源於一個傳奇的節日。和世界上的重要節日一樣,參...
新竹燈會探索幸福
January 31, 2019
現在起至農曆正月二十日新年期間,如果你行經新竹市東門城與護城河一帶,會遇見穿著太空裝的小豬與燈泡人、由二手家電重組的登陸月球小艇、持續發出密碼的「光電獸」、變化極光般色澤的彩虹光帶,以及最關鍵的──一顆空中的「地球」。彷彿這兒正進行探索太空計畫。原來這是二○一九年的「新竹過好年」藝術燈區,其策展主題...
過年賞味╳應景意象 孔雀烏魚子
January 31, 2019
說起台灣料理,我們得從西元十七世紀開始說起。當年,從廣東、福建渡海來台的祖先,運用在地的各種食材,搭配原本所擅長的烹調技法,讓台菜增添了閩、客的口味,發展到日據時代,漸漸成形。有別於平民百姓家的家常料理,宴席是烹飪的極致展現,無論婚喪喜慶、神誕建醮、議事調和、慰勞酬謝等,早年幾乎都會特地請廚師到府做...
時髦鍋物╳南北分派 魷魚螺肉蒜
January 31, 2019
四年前,來台客座的西班牙二星主廚安東尼.路易斯.阿杜里斯(Andoni Luis Aduriz),抵台當晚吃了鍋「魷魚螺肉蒜」,感動到不能自已。而這道感動「前衛廚藝大師」的鍋物,源自福建菜,在台灣風行則主要受到日本鍋物的影響。運用在當時採用代表食品加工技術進步的螺肉罐頭,與昂貴的乾魷魚,因而躍上檯面...
綿蒸蛋白╳脆口食材 風花雪月
January 31, 2019
深受福州菜影響的台灣料理,早期地方士紳在大宅的花廳中宴客,經常出現一道在打發蛋白上做畫的菜色。將海蜇與豬腰炒熟後,再把打發的蛋白塗抹在上方,入鍋蒸定型後,依據宴客主題讓大廚以蛋白為畫布,在上方做做畫,也能展現主人家的文化底蘊。這道菜的烹調關鍵為「做白雪」,它是早期台菜烹調方法之一,也是展現廚師細膩廚...
惜福料理╳五色搭配 五柳枝
January 31, 2019
五柳枝是台菜中的魚料理,由來有許多說法,有一說是它是道惜福菜,在農業社會時,將家中多款青菜切成小塊或絲,搭配烏醋、糖煮製成醬汁,與拜拜用的整尾魚燴煮,取當時以五代同堂為天倫之樂,故取名「五柳居」。因「居」的台語發音與「枝」很相像,演變到後來才變成「五柳枝」,無形中各式青菜也變成被字面制式化要切成絲。...
以參為城╳以豆為兵 萬兵圍城
January 31, 2019
乍看這道菜的名稱,我還以為是道萬馬奔騰的大場面,所以可能是一大盤菜色,才推上桌就發現,這不是和我前幾天吃的「一品大烏參」有幾分相似嗎?事後向老師傅阿塗師詢問,他才告訴我:「你的感覺沒錯啊!不過,當年在酒樓賣的菜都得要包裝一下,用一個歷史典故來妝點這菜,讓大家一邊吃飯一邊學歷史,你不覺得一舉兩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