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希薩的攝影作品「Angels」記錄香港外傭參與選美活動的模樣,也凸顯出即使一週工作6天,身體疲累,她們依舊認真實踐自我價值。

曾是香港外傭 憑照片闖進台灣最高規格藝術博覽會

2022/06/22

LINE分享 FB分享

集結超過六十家藝廊、兩百位藝術家與上千件作品的台灣最高規格藝術展覽會──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後簡稱台北當代)即將於本月二十日展開。

過去兩年,因Covid-19攪局,許多藝術博覽會幾乎暫緩。藝術家們經過兩年醞釀,壓箱寶將在這次展覽會一次爆發。

來自香港、國際級藝術蒐藏基金會──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Patrick Sun)等著去享受此次藝術品帶來的「聲音」。所謂「聲音」,不是真的發出聲響,而是指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與價值觀。他解釋,近期在國際上發光的藝術作品都具備共同特點:「不只掛在牆上,還要發出聲音。」這些作品代表的不僅僅是美,甚至具有座右銘、警鐘的啟示。

例如菲律賓攝影藝術家希薩・克魯茲・巴卡尼(Xyza Cruz Bacani)的作品,多聚焦在移工議題。她曾在香港從事家庭幫傭近十年,幸運遇到一名鼓勵她學攝影的雇主,甚至借錢給她買下第一台相機。

在她的鏡頭下,因為「同路人」的身分建立信任,讓她得以捕捉香港幫傭們面對與家人分隔兩地時的堅毅與寂寞,記錄他們休假時的娛樂,甚至上街遊行傳達的抱負。

人在紐約的她日前接受alive越洋專訪,談到疫情下的創作,她表示,過去兩年,許多家庭幫傭的生活更加煎熬,一方面要擔憂染疫的不安全感,與海外家人失聯、甚至家人若過世也不能奔喪的苦,更難為外人所道。

不僅如此,雇主多半開始居家工作,導致幫傭二十四小時都要精神緊繃,讓這些職業的處境更加緊張。

因此,她希望透過攝影作品,傳遞希望。她不會刻意去拍攝艱難的時刻,反倒捕捉移工與家人間相處時,眼神流露出的愛與快樂。這次帶來的作品「Angels」,就是一群家庭幫傭在休假日時穿戴著羽毛翅膀,準備參與選美比賽的歡欣模樣。

這也是在疫情中,她希望提醒眾人的事情,「不要忘記你的夢想,疫情會過去,但我們每天都還是可以往夢想靠近。」

希薩的攝影作品還有一個特色,一般攝影作品的展示多半不具玻璃外框,但她的作品具有玻璃,因為在照片的倒影中,觀者也可以看到自己。「你可能是觀察者,但也是被觀察的人,這是呼籲社會要有同理心的想法,」孫啟越分析。

參加一級藝術博覽會還有一個好處是,你所看見的作品,都已經過國際藝廊及藝術家的篩選與把關,這些一時之選,對任何人來說,是很好的開端或驗收。

畫家喬治.莫蘭迪以簡單瓶罐靜物搭配低飽和度的色彩聞名。其1959年油畫作品「靜物」也將在本次展覽展出

畫家喬治.莫蘭迪以簡單瓶罐靜物搭配低飽和度的色彩聞名。其1959年油畫作品「靜物」也將在本次展覽展出。

許多指標性國際畫廊如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施博爾藝廊 ( Esther Schipper )、香港馬凌畫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與新加坡亞武茲畫廊(Yavuz Gallery)等皆參與此次展出。「世界都來到你的面前了,無論你是藏家、對藝術的初學者,都值得去欣賞。」孫啟越說。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時間:5 月 20 至 22 日11:00~18:30
地點:台北世貿中心一館(台北市信義路5段5號)
展覽重點:相隔兩年,台灣最高規格藝術品博覽會重新開放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