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藏在問題中的思考竅門

當出版人遇見紀錄片

2015/08/18

  • 文字 / 林宏達
LINE分享 FB分享

四千五百六十年前,埃及人還沒有發明鐵器,甚至還沒有發明輪子,卻鑿穿了二百三十萬塊石塊,築成了一百三十八公尺高的古夫金字塔。巨石築成的墓室裡,石頭和石頭間卻密合得連一張信用卡都插不進去,邊寬二百三十公尺的巨大正方型塔基,每邊的寬度誤差不到兩公分。有人認為,只有外星人才有能力建出這樣的建築。

「這真有可能嗎?」不諱言自己不喜歡看電視的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難得坐在電視前,看著「國家地理頻道」解謎。在紀錄片裡,古埃及專家拿著當時使用的無齒銅鋸加上硬度比花崗岩更高的金鋼砂,證明以當時的技術鑿穿如鐵般堅硬的花崗岩不成問題。從考古資料裡,一點一點還原金字塔創造的每個步驟,所有關於建築金字塔的可能解釋,都被拿出來放在鏡頭下一一檢驗。

「過去是我們偏見,覺得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郝廣才說,重新思考才發現,「要完成這樣奇妙的事,其實還有許多的可能性。」

郝廣才這次看的四部紀錄片,討論的是四個眾人早已熟悉的主題:除了金字塔,還有諾亞方舟、出埃及記兩個著名的聖經故事,以及討論佛教教義的《心靈科學》紀錄片。這個不愛看電視的出版人,從這四部電視紀錄片裡看到了什麼?

在已知中探索未知

「出版書和拍紀錄片都一樣,最難也最動人的事,是讓人重新發現,你過去早已知道的事物,還有更多的意義躲在後面」郝廣才說,看好的紀錄片,就像《達文西密碼》改變我們看畫的觀點,啟發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熟悉的事物。

像為了重新檢驗摩西分開紅海的故事,拍攝團隊提出一個又一個的疑問。紅海會因為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分開嗎?在那個時代,有沒有這樣的大災難發生過?如果像《聖經》所記,摩西帶著六十萬人在沙漠流浪四十年,沙漠裡能不能挖出他們留下來的考古遺跡?

「電視通常不是個能刺激人思考的媒體」郝廣才說,「但這些紀錄片可貴的地方在於,他們不是提出一個單一觀點要觀眾接受,而是給一個個的問號,點出不同想法中的衝突和對比,刺激觀眾去思考,對電視節目來說,這並不容易」郝廣才說。

像討論出埃及記的紀錄片,拍攝團隊採訪了十幾個研究團隊,有的認為聖經完全正確,有的卻認為聖經記載找不到科學證據,各種衝突的觀點同時在一個小時的內容裡呈現,「他們是要讓你自己一層層追過去,自己去發現最有意思的問題。」

從問題裡思考答案

許多我們用文字思考早已習以為常的事情,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就會冒出來。

郝廣才開玩笑的說,以前有個小和尚看到師父在雕佛像,就糾正他師父說,「師父,你的佛像雕錯了」,他師父很生氣,要他解釋。結果小和尚說,「你把手雕得那麼大,臉雕得這麼小,這樣佛陀怎麼挖得到自己的鼻孔呢?」

手指是不是比鼻孔大,容易被習慣文字思考的人忽略;但對擅長用圖像思考的人,卻是一眼就能發現的問題。若是從這個角度思考諾亞方舟的故事,你也會發現許多值得再思考的問題。 如果你畫出《聖經》裡記載長四百五十英尺(約一百五十公尺)的諾亞方舟就會發現,按照造船的定律,船的體積越大,材料的強度就要倍數增加,要造這樣大的木船,材料即使比三十幾公尺的木船強四倍以上,還無法承受一般的風浪,要造出能承受大洪水的風浪,諾亞必須用石器彎曲近似金屬般強韌的木材,才有可能辦到。

「習慣自己思考,接受多元的答案,你的心理素質才會更強韌」郝廣才用二次大戰,盟軍挑飛行員的方法解釋。當時盟軍挑了二批飛行員,一批成績最好的飛行員,按準則打仗,卻全被擊落,只有老鳥軍官挑出考試答案一向不按牌理出牌的飛行員,因為思考不受拘束,打法變化多端,才能在戰爭中存活。

「有閱讀的基礎,習慣自己想問題,你能從紀錄片裡發現更多」郝廣才說。有閱讀中鍛鍊的探索精神,不只看到這個世界,才能真正打開心眼,享受自由探索世界的樂趣。

《商業周刊》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專訪各界意見領袖,談論當月每週五晚間十點鐘播出的「My NGC」系列影片,訪問內容於每月第一週登出。

郝廣才

1961年生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

作家、繪本編輯暨創作者

格林文化發行人、城邦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有閱讀基礎加上習慣自己想問題,就能從紀錄片裡發現更多。

郝廣才的片單

7/6 聖經之謎—出埃及記

內容:用科學方法檢視聖經中記載的出埃及記,記載的10種災異,可能的發生原因。

7/13 聖經之謎—諾亞方舟

內容:用科學方法檢視聖經中記載的諾亞方舟故事,是真有其事,還是神話。

7/20 科學新發現II—埃及大金字塔

內容:探索古埃及人如何用有限的技術,精確建造現代科技都難以完成的大金字塔。

7/27 世界盡頭的光明—心靈科學

內容:西方佛教學者拜訪活佛,探尋佛教真義的記錄。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