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馬偕銅像

台中救恩之光

飛機教堂

古典前衛 中西融合

台灣特色教堂小旅行》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行程1 淡水小鎮教堂

淡水長老教會+淡江中學禮拜堂

馬偕博士從淡水登陸以來,歷經艱辛,被人潑糞、丟石頭,他還是忍辱負重,從與牧童學台語開始,慢慢開拓其北部台灣的宣教事業。馬偕醫館當年醫治了許多淡水人的病痛,因此馬偕也慢慢得到淡水人的接納與歡迎。淡水街上矗立著的馬偕雕像,證明馬偕博士在淡水人的心目中,已經是淡水歷史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正港的台灣人。

馬偕博士創辦的學校、教堂等機構建築,多由宣教士所設計,這些建築融合西方建築與台灣本土建築傳統,衍生出一種基督教建築本土化的獨特案例,在台灣建築史上,是十分重要的段落,這些從馬偕博士開始至今的長老教會建築,被統稱為「馬偕建築」。

這個系統的教堂建築包括淡水基督長老教會建築,淡江中學教堂建築,以及淡江中學八角塔等,這幾座建築多融合了中、西方建築的特色,例如將中國建築寶塔的形式融入西方教堂之中,或使用本地工法與材料等,創造出極具魅力的建築特色。

因此這些教堂建築受到許多藝術創作者的喜愛,前輩畫家陳澄波等人在描繪淡水風情的畫作中,淡水長老教會建築經常是畫面中的主角,其漂亮的紅色清水磚外牆,至今仍然十分亮眼,是新人拍婚紗照的重要背景,而周杰倫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周杰倫與同學鬥琴的場景,正是在淡江中學禮拜堂裡,這座教堂寶塔狀的鐘樓,加上典雅的八角塔,以及周邊高聳的椰子樹,形成淡江中學校園特色。

聖誕節的季節到淡水區,除了可以參觀這些「馬偕建築」之外,也可以感受到強烈的耶誕氣息,街頭上的耶誕裝飾、巨大的耶誕樹,連馬偕銅像都被裝扮成耶誕老人,淡水教會傳來悠揚的詩歌聲,讓整個淡水小鎮籠罩在濃濃的耶誕氣氛裡,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耶誕小鎮。

行程2 歷史古蹟教堂

濟南教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想要體會老教堂的魅力,位於台北博愛特區的濟南長老教會建築,可說是上上之選,濟南長老教會建築建造於1916年,帶著哥德式建築的風格,整棟建築由紅磚砌作,窗框與門框則用石材打造,十分精緻細膩,特別是高聳的鐘塔上,有著少見的石造百葉板,而底部的三尖拱窗,以及大門上的四葉草紋,也是教堂建築的精巧設計。

這座教堂與位於林森南路的中山長老教會,同為當年日本人聚會的教堂,因此由經過正統古典建築訓練的日本建築師所設計。濟南教會建築正是由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的知名設計師井手薰操刀設計,這座帶有哥德式風格的教堂建築,不像那些歐洲尖塔高聳的哥德式大教堂,而較像是19世紀英國或美國的小鎮教堂,類似當時的「哥德復興樣式」(Gothic revival)。它是台灣少見嚴謹的古典建築,這座教堂也是舉行基督教婚禮的首選。然而因教堂緊鄰著立法院,這裡也成過去政治抗爭時代的人權地標,許多過去的黨外人士,以及前總統李登輝先生都曾在此聚會,讓這座古典建築帶著些許的政治味道。

北台灣基督教發展與馬偕博士有密切關係,屬於加拿大長老教會;南部的教會發展,則與英國長老教會來台宣教有關。來自英國蘇格蘭的巴克禮牧師,畢業於格拉斯哥大學,卻飄洋過海到台灣,將人生60年的時間奉獻給台灣,他在台灣除了建立南部教區外,也推動白話字聖經,讓信徒可以自己讀經。位於台南東門的巴克禮紀念教會,建造於1926年,有著希臘式的山牆以及羅馬式圓拱,前方半圓形白色穹頂上,用白話字拼音寫著「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整座建築非常雅致,建築形式在台灣也屬少見。整個下午,看著附近小朋友在禮拜堂門廊下的階梯玩耍,南部的陽光,襯托著藍色天空,再加上南台灣的椰子樹,整個教堂不斷提醒著我,那個從寒冷陰沈的格拉斯哥,遠渡重洋,來到台灣的愛心宣教士——巴克禮。

行程3 現代主義教堂

東門長老教會+救恩之光教堂

台北市仁愛路的東門長老教會,由前輩建築師王大閎所設計,國父紀念館、教育部大樓,以及東門長老教會建築,可說是王建築師三大經典作品。這座教堂其實並不高大宏偉,而且整座建築基地呈現狹長的狀態,王大閎在其臨街面,設計一道十字架立面,猶如招牌牆面一般,牆面鏤空的十字架,與安藤忠雄的「光之教會」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大閎當年設計這座教堂時,仁愛路周遭還未有太多高樓大廈,有的只是仁愛路上高聳筆直的大王椰子樹,建築師卻執意設計建造如此高大的正立面,令人十分不解?直到今天整條仁愛路豪宅高樓林立,我們才驚覺,原來王大閎是位建築先知,他早已思考到仁愛路今天的高樓景象,建造高大的十字架立面,讓整座教堂在仁愛路上,不至於成為巨人群中的侏儒。

位於台中的救恩之光教堂,則由建築師廖偉立設計,這座教堂顛覆過去教堂對稱穩重的形式,而以堆疊塊體的方式呈現,整座教堂如一座巨大現代雕塑。建築師引用聖經舊約諾亞在山頂建造方舟的故事,把禮拜堂主體放置在頂層,底層則為社區活動空間,如此界定聖與俗、靜與動,不失是一種極佳的規畫。整個教堂建築內充滿如科比意廊香教堂的神聖光線,顯現現代建築光與影的設計手法。建築師廖偉立將教會定義為「人神交會的場所」,在他所寫的一段文字中描述:「把我 放虛空 腦部 活動停止,把我 放透明 肉體 消失不見,把我 放輕鬆 靈魂 自由自在。」

這段描述正是建築師對於他的空間的理想,對於我們而言,只有親自進入體驗,才能真正領悟到這棟建築的奇妙。

行程4 另類趣味教堂

方舟教堂+飛機教堂

台中大肚山上,田野中的紅土在夕照下,泛著鮮亮的紅色,呈現出一種異星球的神秘色彩。在這座紅色泥土的山頂上,坐落著一棟船型的教堂,正如舊約創世紀中所記載,諾亞依照上帝吩咐,造了一隻方舟,在洪水氾濫的40天,保存了動物及諾亞一家人的性命,方舟最後停在亞拉臘山上(據說就在現今土耳其境內);磐頂教會就像一艘方舟,停在大肚山上,前端的開口則有如登陸艦一般,似乎會有動物成雙成對的從方舟中走出來。

教堂以方舟造型呈現,象徵著教會是末世救贖的重要工具,台灣除了台中磐頂教會,台東長濱鄉樟原長老教會、桃園拉拉山上的教會,也都以船的造型來呈現,正如現代主義大師科比意也喜歡用船的意象來表現在建築上,只不過用船的意象來呈現教堂建築,更多了一些教義意涵。教堂建築以船舶的造型設計,在台灣還算容易見到,畢竟以「諾亞方舟」的形態象徵救贖的意義,很容易讓人們瞭解;不過以飛機造型設計教堂,卻不是很常見,也很難教人瞭解飛機與教義之間,到底有何關係?屏東地區很早就有天主教傳入,萬金天主教堂是台灣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因此到屏東很容易看見漂亮的天主堂及修道院建築。屏東有座「飛機教堂」,之所以有飛機教堂,可能與附近過去的空軍眷村有關;這座「飛機教堂」並非教堂建築體像飛機,而只是教堂立面設計成一面飛機的平面形狀,正如交通標誌「飛機場」上,所畫的飛機形狀,飛機機頭朝上,立有一十字架,兩側機翼上各有四枝類似機槍的長條物,機尾下就是教堂的入口大門,教友進入教堂就有如要乘噴射飛機,衝向天空,直向天堂一般。

因此從「飛機教堂」有形的意義上來看,其造型的隱喻,簡單的告訴人們「信仰」與「上天堂」之間的關係;不過從深層的屬靈意義來看,「向上」本來就是基督信仰一個教義重點,信仰使人類靈性從罪惡沈淪的狀態,提升到另一種層次;從重擔、綑綁的無解生活,提升到全然釋放、輕鬆的自由狀態,正如舊約聖經以賽亞書上所記載:「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