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五彩織錦復育一片森林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一匹織錦,養活了一個兩百人的村莊,還復育了二十三公頃的森林。這個來自柬埔寨、完美的社會型企業範例,就在北師美術館舉辦的「初心.頂真」當代工藝展裡展出。

一段段織錦,有紫色、金黃色、綠色、紅色、褐色等五彩的絲線織出幾何圖紋,或是充滿民族風情的跳舞人形圖案。然而眼前這些織錦不光是技術高超,背後更有一連串復興的故事。

其中最複雜的緞子,長約三公尺、寬一公尺,得要十年資歷以上的織匠,耗時一年才能完成。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好的工具,而是他們使用的技法,是柬埔寨數百年傳統的IKAT綁染織法。

相較於一般編織,在單一個底色的絲線上,依照圖案,改用不同顏色絲線編織;IKAT則是依照圖案當中不同的色塊,用綁的將絲線依不同的色塊分別染色,再將染好的絲線依照圖案排列好,才開始編織,「所以一條絲線上面,可能就會有兩、三種顏色,染的步驟最難,要很花腦筋,要很有經驗的人才能做。」策展人之一,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技術組組長姚仁寬表示。

然而,二十世紀後半,仍飽受內戰戰火摧殘的柬埔寨,三十至五十歲負責接續傳統的青壯年世代,幾乎消失,這項織布技術差點失傳。還好,一位有心的日本人著手復興的工作,甚至為了復育傳統染色所需昆蟲,著手造林,恢復昆蟲棲習地生態樣貌。

今年六十五歲的森本喜久男,三十年前開始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志工後,就一頭栽進東南亞織品的研究。擔心柬埔寨口耳相傳的綁染技法就要失傳,內戰還沒結束,森本就深入農村,尋找年長的婦人請教,「那時每天早上出門都要先收戰情電報,知道要怎麼繞路才不會被戰火掃到。」森本笑著說。找到了懂得IKAT的年長婦人,森本原本還想織出高棉王朝輝煌時期繁複經典的圖紋,但他萬萬沒想到,王室專用的紅色,其染料來源的昆蟲,早就因為戰爭而消失了,因為牠們棲息的森林,樹木都被砍光。

森本的投入與付出就像雪球越滾越大。為了找回用來製作染料的昆蟲,他開始籌錢買地造林;而且好的織錦還需要好的原枓,他自己種起了桑樹養蠶,又為了讓織工們可以專心工作無後顧之憂,森本籌建農場,讓織工家庭可以自給自足,也在著名景點吳哥窟設立販售點,自製自銷。把工藝技術復興計畫,變成一個造村計畫,成為社會型企業的典範,讓他拿到了勞力士世界工藝成就獎。

除了找回瀕臨失傳的技藝,森本也為傳統注入新血,因為「傳統也是在改變的,我們要創造出新傳統」。出身京都的他,把原本用在和服染色的「蠟染京友禪」技法,和柬國當地織品結合創作;同時,他也改良傳統編織都只用亮紅、亮黃色等略顯老氣的色彩,用荔枝染出鐵灰色、用椰子染出金褐色,在絲線天然的光澤襯托下,傳統的圖紋換了一番更具現代感的面貌,他的努力,讓曾經到訪的紐約流行設計學院(FIT)教授,對於在東南亞窮鄉能做出這樣的織品大為驚豔。

森本的織造村運作越來越有聲有色,今年,村莊的小學也即將成立。工藝的復興,「從作物生長到成品,都來自當地,故事才說的深。」姚仁寬說。

【延伸閱讀】「初心.頂真」當代工藝展

時間:即日起至2014年1月19日(週一公休)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二樓展廳(台北市和平東路2段134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