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托馬斯德曼作品《樓梯平臺》©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托馬斯德曼作品《樓梯平臺》©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2025北美館展覽總整理:靜・物、時代劇場、Lili Deli麗麗食品、托馬斯德曼

2025/03/30 (04/11 更新)

LINE分享 FB分享

2025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目前正在展出的6檔展覽,除了近期在社群上引發打卡熱潮的《靜・物》、德國觀念攝影大師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首度在台展出、《黑潮:賴純純回顧展》完整呈現台灣抽象藝術的重要面貌,以及由北美館策展團隊推出的思辨型展覽《我們總是需要為世界創造出更新的故事》。還有集結17位藝術家,在當代語境反思紀實攝影的「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與藝術家黃麗音創造的概念型店鋪「Lili Deli 麗麗食品」。

無論你是藝術愛好者、學生,或正在尋找值得深度觀展的展覽行程,這6檔展覽將從不同角度帶你思考藝術與真實、歷史與敘事的關係。

靜・物

北美館《水泥動物園》打卡景點

藝術家邱承宏的作品《水泥動物園》,勾起人們兒時在公園、學校常見水泥動物塑像的回憶。(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粉絲頁)

「靜・物」是由北美館兒藝中心推出的教育計畫,從館藏中精選作品,再邀請9組藝術家創作互動裝置,鼓勵觀眾在展場中與作品進行對話,探討「物與物之間的關係」。透過這些物件的呈現與再造,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如何在靜物之中投注情感與觀點,並引導觀者重新理解這些看似靜止卻飽含張力的物件。

展覽以「物與物之間的對話」、「時光的凝結」、「物件的再詮釋」為3大主題,帶領觀眾拆解與重構靜物藝術的多重樣貌。不僅是觀看,有些作品更可以實際操作與組裝,讓觀者親自參與其中,在體驗中開啟對物件的新認識與連結,探索物件背後潛藏的情感、記憶與可能性。

  • 時間:2025年3月22日(六)至2025年8月31日(日)
  • 地點:北美館兒童藝術中心
  •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
  • 現場購票或於OPENTIX售票系統預購(屬常設票價範圍內,不需額外特展票)
  • 官網介紹

策展人與參展藝術家

  • 策展人:王瑋婷
  • 參展藝術家:王亮尹、吳思嶔、走路草農/藝團、邱承宏、張義雄、莫伊塞斯‧巴瑞歐斯、郭柏川、劉啟祥、賴九岑

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展覽從「拍攝者」與「影像創作者」兩個面向,涵蓋「隱形的主角」、「轉變與重生」、「視覺風景」三大主題,集結17位藝術家,以攝影、動態影像、裝置與攝影劇場等形式,反思紀實攝影如何在當代語境中延伸為一種沈思、建構、主觀的觀點。

進入數位影像的時代,當代攝影家基本上採取一種反報導(anti-reportage)的創作方式,改變與放慢先前報導攝影的拍攝節奏、不那麼重視決定性瞬間與衝突時刻、或使用中片幅或大片幅相機,試圖以一種設想周全的、沈思的態度,以風格化的手法呈現其主觀的世界。

展覽以日本攝影家杉本博司《劇院》系列為隱喻,反思創作者、攝相機功能、攝影與時間、影像生產之間的關係。

北美館時代劇場參展作品:杉本博司《廢墟劇場:法國巴黎東京宮37號廳》

杉本博司,《廢墟劇場:法國巴黎東京宮37號廳》,2013。(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參展藝術家包含張乾琦、周慶輝、全明遠、何經泰、謝三泰、石內都、劉振祥、羅晟文、森山大道、西野壯平、盧純澤(Suntag Noh)、凱薩琳.歐佩、安娜.里德勒、沈昭良、杉本博司、黃海昌、徐冰等人,作品橫跨亞洲與歐美,展現當代紀實影像的多樣實踐與思辨精神。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 時間:2025年3月29日(六)至2025年7月13日(日)
  • 地點:北美館三樓3A、3B展覽室
  •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
  • 現場購票或於OPENTIX售票系統預購(屬常設票價範圍內,不需額外特展票)
  • 官網介紹

北美館時代劇場參展作品: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2021。(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Lili Deli 麗麗食品

「Lili Deli 麗麗食品」是一家由藝術家黃麗音創造的概念型店鋪,運用數十噸紙磚、風乾豆莢、裸裝攝影、回收鐵罐等非傳統、有機物料建構雕塑裝置,呼應現代消費文化中對廉價、效率與實用的追求。展覽中特別推出「廢比塔計劃」,邀請觀眾攜帶家中贈品共同堆疊,為過剩物品重新創造展示的舞台。

北美館展覽「麗麗食品」主視覺。(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北美館展覽「麗麗食品」主視覺。(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 時間:2025年3月29日(六)至2025年6月22日(日)
  • 地點:地下樓E展覽室(詳見館內指引)
  •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
  • 現場購票或於OPENTIX售票系統預購(屬常設票價範圍內,不需額外特展票)
  • 官網介紹

藝術家介紹:黃麗音

黃麗音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創作關注食品產業、商品經濟與文化記憶。曾於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德國E-WERK、臺北市立美術館、香港爍樂藝廊等地展出,榮獲Mark Tanner 雕塑獎(2023–24)、Henry Moore基金會藝術家獎(2023)與臺北美術獎首獎(2022)。

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

本展由洛杉磯當代藝術館與蘇黎世美術館共同策劃,為亞洲巡迴展的首站,更是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首次在台灣舉辦的大型個展,展出他自1990年代以來的重要系列,包括《控制室》、《辦公桌》、《廚房》等。他以紙模型重建歷史現場,並拍攝為高度擬真的影像,質疑媒體影像的真實性與記憶的可塑性。

北美館展覽「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北美館展覽「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 時間:2025年1月18日(六)至2025年5月11日(日)
  • 地點:北美館1樓1A、1B展覽室
  •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
  • 現場購票或於OPENTIX售票系統預購(屬常設票價範圍內,不需額外特展票)
  • 官網介紹

藝術家介紹:托瑪斯德曼

托瑪斯德曼(1964–)為德國當代藝術重要代表人物,畢業於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曾任教於漢堡美術學院。他融合雕塑、建築與攝影於一體,作品被廣泛收藏於MoMA、Tate、Centre Pompidou等國際美術館。

黑潮:賴純純回顧展

《黑潮》為藝術家賴純純首度在北美館舉辦的個人回顧展,涵蓋其自1980年代至今的重要創作歷程。展覽名稱象徵藝術家對精神、自然與社會流動能量的持續感知。展出作品包含大型抽象繪畫、立體裝置與珍貴創作手稿,完整呈現她如何透過形式與顏色建構出靜謐而深刻的內在宇宙。

北美館展覽「黑潮:賴純純回顧展」(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北美館展覽「黑潮:賴純純回顧展」(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 時間:2025年3月1日(六)至2025年5月25日(日)
  • 地點:北美館2樓2A–2B展覽室
  •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
  • 現場購票或於OPENTIX售票系統預購(屬常設票價範圍內,不需額外特展票)
  • 官網介紹

藝術家介紹:賴純純

賴純純(1957–)是台灣女性藝術界的重要代表人物,畢業於國立藝專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曾任多所大學教授。其作品深受東方哲思與自然萬象啟發,代表台灣抽象藝術的重要發展路線之一。

我們總是需要為世界創造出更新的故事

延伸《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主題,本展由北美館策展團隊主導,從館藏與文獻出發,透過多元圖像與裝置構築另一種「敘事實驗場」。觀眾可從中感受到藝術如何重新梳理、重構歷史記憶與文化觀點,是一檔融合當代藝術與策展敘事的探索型展覽。本展由北美館典藏與研究部門策畫,串連不同時期、媒材與觀點的作品,包含楊順發、吳瑪悧等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代表作,建構出一種開放且持續生成的敘事空間。

北美館展覽「我們總是需要為世界創造出更新的故事」(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北美館展覽「我們總是需要為世界創造出更新的故事」(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 時間:2025年1月18日(六)至2025年12月21日(日)
  • 地點:北美館南進門廊道
  • 免費參觀(屬館內公共策展區,與美術館開館時間同步開放)
  • 官網介紹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

歷經30年的創作累積與實驗探索,冰島與丹麥雙重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即將帶著其東南亞巡迴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來到台北。此次展覽將展出他橫跨多種媒材的代表作,包括裝置藝術、攝影、錄像、雕塑及繪畫,全方位呈現他如何透過感官、空間與自然元素,引發觀者對世界與自身的深度思考與想像。

  • 時間:2025年6月21日(六)至2026年9月21日(日)
  • 地點:北美館
  • 票價:待公布

倪蔣懷紀念展

2024年,北美館承接來自藝術家家屬與收藏家的珍貴捐贈,新增典藏達120件作品,涵蓋水墨、油畫、素描及攝影等媒材。捐贈名單包括何德來、倪蔣懷、洪美玲、邱紫媛與洪東祿等藝術家的代表作,豐富館藏對其創作生涯各階段的呈現。

北美館也持續深化典藏研究計畫,預計於6月底推出台灣水彩畫先驅倪蔣懷(1894-1943)個展,以向這位具有歷史意義的藝術家致敬。

藝術家介紹:倪蔣懷

倪蔣懷曾是石川欽一郎(1871-1945)——台灣近代西畫教育奠基者——所指導的首位本地學生,畫風承襲石川所推崇的英式水彩技法,筆觸柔和,色彩清朗。

他的作品曾3度入選「台灣美術展覽會」,在藝術成就之外,亦熱心推動本土美術發展——創辦台灣繪畫研究所、資助藝術團體,並在經營煤礦事業之餘持續創作。即將推出的展覽將以倪氏家族近年捐贈的大量珍稀畫作與文獻為核心,展出多件首度面世的作品,開展對其藝術生命與時代貢獻的全新詮釋。

  • 時間:2025年6月26日(四)至2025年9月2日(二)
  • 地點:北美館2樓2A、2B展覽室
  • 票價:待公佈
  • 官網介紹

TFAM年度個展

2025年北美館推出4檔聚焦於藝術實踐與當代語境交錯的個展計畫,橫跨錄像、書寫、裝置與劇場敘事,展現藝術家對於真實、語言與物質經驗的深層探問:

李紫彤|力求失真的嗓音

本展延伸自李紫彤拍攝實驗紀錄片的經驗,直面藝術家在呈現少數群體創傷故事時的內心掙扎。她反思影像在轉譯過程中所產生的失真與無力,並藉此展覽試圖觸及那份「無法完全抵達但仍不放棄靠近」的意志。作品以一種脆弱卻堅定的方式,邀請觀者共同進入這段未竟的聆聽與療癒旅程。

柯良志|雙鉤廓填

展名取自書法筆法,意指以墨線勾勒字形輪廓後再行填墨,對應工地鐵皮圍籬上常見的文字標示方式。

柯良志將展場打造成模擬工地場域,現場手寫翻摹1970至80年代商業招牌專用字帖《商用字彙》字體,讓這些既工整又帶有機械氣息的文字,展現人工作業與標準化之間的矛盾張力,也重新探問書寫行為在當代的意義。

徐瑞謙|翻閱165頁的厚度

徐瑞謙以極簡卻富有觸感的材料堆疊,打開觀看與感知的複數可能。他選擇尚未被定義用途的物件——燒熔痕跡的鋁板、被削切的金屬塊、散落的鐵屑與半透明草圖等——將其排列、疊放、散置於空間之中,形構出可行走、可感知的場域。觀眾不只是觀看,更透過身體參與重新思考自身與物件間的細微關係。

彭弘智|未完成之作——當靈媒作為編劇

展覽關注臺灣劇場史上3位早逝劇作家的創作遺緒。彭弘智以靈媒與觀落陰的儀式形式「訪談」這些已逝劇作家,並透過文獻資料與對話片段,改寫成多段劇場文本,再與當代表演團體合作演繹。展覽現場將結合單頻道影像與大型機械裝置,營造出介於虛實之間的儀式性空間,引領觀者穿越歷史、死亡與再創作的界線,進入另一種時間維度的劇場世界。

  • 時間:2025年8月9日(六)至2025年11月2日(日)
  • 地點:北美館3樓3A、3B展覽室
  • 票價:待公布

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

第14屆「台北雙年展」邀請國際知名策展人山姆・巴塔維爾(Sam Bardaouil)與提爾・法爾拉特(Till Fellrath)聯手策劃,集結來自全球35座城市、共計54位藝術創作者參與。展覽將透過豐富多樣的當代藝術形式,深入探索一種難以名狀卻深植人心的感受——「思慕」(yearning)。

本屆展覽以「地平線上的低吟」為題,取材自台灣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包括殖民過往、身分認同的掙扎,以及政權更迭所帶來的社會變動,建構出整體策展的思想背景。

策展主題旨在剖析「思慕」作為一種情感動能的深層本質:它不是單純的渴望,而是一種持續在個人與集體記憶之中翻湧、在時間與空間之間擺盪的張力。這種情緒常在虛實之間、在歸屬與疏離、消逝與永恆的對照下顯現,牽引著人不斷尋找、追逐某個可能永遠無法抵達的彼岸。

3件隱匿於台灣記憶中的物件,編織出歷史與現今的對話

本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的策展靈感,源自3件與台灣歷史緊密交織的象徵物——尪仔、日記和單車。

  • 尪仔來自侯孝賢1993年的電影《戲夢人生》,映照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波瀾起伏的一生。
  • 日記取材自陳映真196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我的弟弟康雄》,描繪年輕世代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尋。
  • 單車來自吳明益2015年的小說《單車失竊記》,在字裡行間喚起對父親過往與歷史記憶的追尋。

雖然這些物件並未實際陳列於展場中,卻如幽微的記憶碎片,靜靜縈繞於空間之中,成為引動「思慕」情感的觸媒。這份情感既與失落相連,也與內心深藏的執念和信仰緊密相扣,它並非單純的懷舊,而是一種對價值與歸屬的追問。

  • 時間:2025年11月1日(六)至2026年3月29日(日)
  • 地點:北美館
  • 票價:待公布
  • 官網介紹

北美館資訊

  • 時間:週二至週日9:30–17:30(週一休館)
  •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 交通方式:捷運圓山站步行約5分鐘
  • 票價資訊:全館通票30元,部分區域免費參觀

※延伸閱讀:
台灣首座非宮殿式公共建築「北美館」,高而潘打造承襲柯比意理想的藝術殿堂
巨型蜘蛛雕塑聞名國際,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作品首次在台大規模展出
新北市美術館4月8日試營運免門票,展覽活動、交通一次看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登場!早鳥票、亮點作品、交通全攻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