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氏世界紀錄認定最古老的顧客投訴,大英博物館的「致伊亞-納希爾投訴泥板」
2025/03/27
- 文字 / 如何
同是社畜!眼睛痛、蠍子咬也是古埃及人的請假理由?
家有嚴母!維納斯女神「涼鞋」教育屁孩邱比特
超級貓奴!貓主子化身為浮世繪藝術主角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驚喜的起點,故事性十足!
超人氣粉專「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版主,帶你我重新看見文物的魅力!
這是一本打破大家對博物館文物刻板印象的書,書裡不談藝術品、文物的美學價值,也不聚焦於大師名作的鑑賞。而是介紹那些不一定是國寶級,也不一定是鎮館之寶,更不一定被冠上「必看」光環的文物。
這次新書將目光聚焦在承載著歷史訊息的每一件文物,像是史上最早的客訴負評泥板、眼睛痛、蠍子咬也是古埃及人的請假理由、大英博物館水晶骷髏頭居然是假貨……有時候,一件小文物的歷史,反而會比一件世界名作更容易讓人感到共鳴。
絕對顛覆你對博物館的刻板印象,讓你發現,每件文物都超有戲、超有情!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窺見30件超有戲文物的祕辛》(圖片來源:如何提供)
書名:不務正業的博物館:窺見30件超有戲文物的祕辛
作者:郭怡汝
出版社:如何
※本文經授權摘自《不務正業的博物館:窺見30件超有戲文物的祕辛》,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史上最早的一星負評:滿滿買家怒火的古代客訴泥板
你有沒有遇過買東西踩雷的經驗?比如你網購買了一件看起來仙氣飄飄的白紗洋裝,結果寄來的是一塊疑似窗簾布的東西,而且穿上還像被床單纏住一樣,氣得你想立刻上網留一星負評,並且加上「不推薦購買」這幾個斗大的字?現代人寫評論已經是家常便飯,不過你知道嗎?其實早在將近4000年前,就有一位叫做納尼(Nanni)的客戶,寫下了目前人類史上已知最早的「一星負評」,他狠狠地把一位叫做伊亞-納希爾(Ea-nāẓir)的商人罵了一頓,這封泥板寫的抱怨信,被稱為「致伊亞-納希爾投訴泥板(Complaint Tablet to Ea-nāẓir)」。
這塊泥板不僅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最古老的顧客投訴」,還記錄了一段商業交易中的糾紛,一起來看看以前的人如何寫負評。

大英博物館內展示的致伊亞-納希爾投訴泥板。(圖片來源:如何提供)
西元前1750年的負評
這塊泥板的故事可以追溯到西元前1750年,發生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城(Ur),也就是現今的伊拉克境內。當時有一位名叫納尼的客戶,因為收到品質不佳的銅錠而大發雷霆,決定寫信向賣銅給他的銅商伊亞-納希爾表達自己強烈的不滿,甚至威脅以後再也不跟伊亞-納希爾合作。
這封信刻在一塊約11.6公分高、5公分寬、2.6公分厚的泥板上,並且以楔形文字刻寫。信中納尼詳細描述了交易的經過,並毫不客氣地質問伊亞-納希爾:「你當我是什麼人?怎麼敢這樣對我?」這語氣雖然只有幾句話,文字不多,但句句透露著納尼的不滿與控訴,讀起來有一種現代人熟悉的「負評」既視感。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事情的經過其實很簡單。伊亞-納希爾是一名活躍於古代商業網絡的銅商,他經常往返於美索不達米亞和迪爾蒙(今巴林一帶),專門販賣銅錠。某次,他答應賣給納尼優質的銅錠,納尼也信任地派了僕人帶著錢去完成交易。
只是,當僕人把銅錠帶回來時,納尼一看就傻眼了:這品質,根本就是「銅錠中的垃圾」,覺得自己被當成了盤子(台語的「盼仔phàn-á」,用來形容不懂行情、把東西買貴了的人)!更糟的是,納尼還聽說自己的僕人在交易中被伊亞-納希爾粗魯的對待,他氣得直接拿起筆(當時通常使用蘆葦筆)在濕泥板上刻下了這封義憤填膺的投訴信,並且在信中寫道,他已經付款了,但拒絕接受這些劣質的銅錠。他要求伊亞-納希爾立刻補給他原先約定的優質銅錠,而且還錢,否則他將拒絕收貨。
投訴信裡的指控
這塊泥板的投訴內容到底寫了哪些句子呢?以下為摘錄的翻譯版:
「告訴伊亞-納希爾:納尼送上以下訊息」
「當初你跟我說要給我優質的銅錠,結果呢?你完全不守信用,居然給了我的僕人一堆爛銅!還說什麼:『如果你要,就拿;不要,就滾!』你把我當什麼人了?居然用這種輕蔑的態度對我?」
納尼這句開場質問,簡直是怒氣值滿格,而且強烈傳達了「你到底把我當什麼?」的憤怒。此外,伊亞-納希爾對納尼僕人說的話,真的聽起來非常欠揍,也難怪納尼會氣得發飆。
不只如此,納尼除了抱怨銅的品質差,還指出伊亞-納希爾做了幾件讓他超生氣的事,像是:伊亞-納希爾不僅沒有按照約定給他好的銅錠,還把所有的錢都拿走了,這讓納尼覺得非常不公平。而且納尼派僕人去拿貨,結果不但什麼都沒拿到,還得一直冒險穿越「敵人領土」的危險區域。這些在納尼看來,完全就是不把他的損失和安全放在眼裡。
信的最後,納尼更直接放話威脅,說道:
「以後你敢再拿這種爛貨來敷衍我,我就要親自逐一檢查每一塊銅錠,不合格的,一律拒收。」「從今以後,我會精挑細選銅錠!」
納尼明確地表示,他再也不會信任伊亞-納希爾所提供的銅,而且還要親自挑選。這不就是現代消費者常說的「我再也不買這家了」嗎?可以說納尼的投訴不僅火力全開,還句句具體明確,讓人感覺他真的已經氣到了極點。
伊亞-納希爾的「爛攤子」
有趣的是,考古學家在伊亞-納希爾的住處找到的,不僅僅有納尼的這封投訴信,還有其他類似的「負評泥板」。例如,有位名叫阿爾比圖冉(Arbituram)的客戶也寫信抱怨說,自己訂購的銅礦至今都沒有收到;還有一位客戶更直接開嘲諷,說伊亞-納希爾的「爛銅」讓他等了一年,直言自己已經受夠了劣質銅的問題。由此可見,這位銅商的「事業」真是相當的不穩定啊。
從這些證據看來,伊亞-納希爾的商譽風評極差,不僅被客戶罵得狗血淋頭,甚至他的財務狀況也逐漸惡化,就連自己房子的一部分還被鄰居併入,活動空間變得越來越小,最後還不得不改行賣二手衣,甚至還去當了房市投資客,靠買賣房地產來賺快錢呢。
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
這塊投訴泥板上的文字是用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所書寫的,當時的人通常會用削尖的蘆管在濕泥上壓出符號,然後把泥板晾乾或烘乾保存。雖然這樣寫字挺麻煩的,但也多虧了這種方法,才讓我們今天能窺探到幾千年前的商業糾紛。
納尼的這封投訴信,不但記錄了古代的買賣糾紛,還成了研究古代商業交易的重要資料。它讓我們知道當時的人怎麼做生意,也反映了像納尼這樣的商人對誠實交易的期待。
一塊泥板的啟示
這塊「致伊亞-納希爾投訴泥板」在現代的社群媒體上意外成為了網路迷因,引發大量的討論。許多人發現,西元前的客訴內容居然和現代的負評如此相似,不禁感嘆「時代在變,但負評不變」。還有網友紛紛用幽默的方式再現納尼的抱怨,例如:「我訂了五星級的銅錠,結果送來的是一星的垃圾!」甚至還有人惡搞網路購物平台的商品評論,把泥板上的文字改成了現代語言。
從這塊泥板可以看出,無論是將近4000年前的納尼,還是今天的我們,大家對購物的品質和服務的期待始終如一。納尼的投訴不僅是他的情緒抒發,也是一種對公平交易的堅持。而伊亞-納希爾的教訓也讓我們學到了誠信經營是商業長久成功的基石。
不得不說這塊泥板讓人看到古代人和現代人之間的共同點,不管時代多麼不同,當買家覺得被坑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狠狠吐槽賣家,原來,抱怨商品或服務的歷史,幾乎和人類的文明一樣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