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出版人也是藏書迷,聯經出版社副總編輯陳逸華專愛台灣早期文學、絕版書籍
2020/06/11
- 文字 / 黃怡蒨、胡芝寧
聯經出版社副總編輯陳逸華也是一個書痴,大學開始迷上舊書,看到同學在網路買到絕版書,受到啟發、一頭栽進舊書的世界。
2009年以「舊書與舊書店」為題,獲得雲門「流浪者計畫」補助,獨自前往中國3個月,探訪城市中的舊書店、拜訪藏書家與他們的書房,拓展眼界,也結識許多好友。
書不只是閱讀的載體,書的內容、版本、裝幀及其出版時代的社會脈絡,追尋過程中所投注的感情與心血,每個環節都會被藏書人視若珍寶。
聯經出版社副總編輯陳逸華也是一個書痴,大學開始迷上舊書,看到同學在網路買到絕版書,受到啟發、一頭栽進舊書的世界。(攝影:駱裕隆)
陳逸華專注收藏台灣早期文學作品,某次偶然注意到50年前台灣有間出版社,僅開設兩年、出版15本書後就歇業。「《金閣寺》台灣最早的譯本,就是出自他們。」逾10年的時間,陳逸華將15本書收齊。過程中不斷研究、發掘當時的文壇脈絡、社會背景。
而這套陳逸華所珍藏的《金閣寺》,也讓他和譯者之一,日前剛辭世的台灣文學大老鍾肇政成為忘年之交,在鍾老生前經常親訪和他請益。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小說作品《金閣寺》,持續有不同譯本,陳逸華收藏有最早全套譯本,譯者之一即為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攝影:駱裕隆)
學生時代即因《金閣寺》全套譯本,開啟了陳逸華和文壇大老鍾肇政交流的大門。(圖片來源:陳逸華提供)
跨入藏書界有門檻嗎?陳逸華說,「隨時可以入門,沒有前後,唯有勤勞不勤勞而已。」
除腳勤外,和書商間的攻防技巧,是獵書另一重點,也是流傳在藏書界有趣的話題。只是為避免競爭者出現,他們對獵書管道,不約而同都點到為止,不願多透露。
至於如何以低價購得物超所值的書,陳逸華倒是樂於分享。勤於逛舊書店的他強調,只要發現獵物,絕不能喜形於色,以免書商就地喊價,而且要夾帶其他書籍結帳,以混淆視聽。
此外,能捨才有得,即使限整套購買的書,只有一本是標的物,也要忍痛買下,其餘的書,買回後的斷捨離也是必要的。
天道酬勤,陳逸華在獵書的過程中,體悟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