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萬元作品半年後價格翻6倍!30歲台灣女生成推手,「絕版影像館」攻進倫敦、巴黎攝影圈
2023/08/27
- 文字 / 楊絲貽
一張不到新台幣9萬元的攝影作品,半年後在拍賣市場可以翻6倍,你有想過這樣的攝影作品,在台灣就找得到嗎?
這是專注在攝影藝術作品的藝廊「絕版影像館」發生的故事,而慧眼識英雄的伯樂,是該藝廊二代、今年才30歲的藝術總監廖子寧(Agnes)。
2016年,廖子寧自倫敦曼徹斯特大學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in London)拿到攝影碩士,返台接手攝影藝術家父親廖益嘉的事業。過去7年,即便碰上疫情干擾,卻依舊有所建樹,成為台灣第一家同時打入倫敦攝影展及巴黎攝影展的攝影藝廊。
這一切其實不容易,藝術攝影市場規模小,全台有超過兩百家藝廊,但是只做攝影作品的,不超過四家。因為攝影作品即使已限制版數(印刷數量),仍不比油畫的稀有性強,作品氣勢也不若雕塑,一件攝影作品單價較少超過百萬元,藝廊並不會以此為主力。
再者,廖子寧年紀輕,又是華人臉孔,雖是藝廊二代經營者,但絕版影像館當時在國際上還沒有響亮的名聲。時間與背景都沒有優勢,她如何逆轉局勢?
大學時她念的是國際企業學系,對於企業經營、財務與行銷有初步了解,碩士時期深入蘇富比系統了解拍賣市場的運作,學習攝影藝術史、美術史,拓展老師與同學的人脈網絡,一一認識國際藝術圈中有力人士。對她來說,影像的多重版數跟單價低反而是優勢,代表很多人可以蒐藏到藝術家最好的作品,不用屈就。
回台後,她化被動為主動,將原本僅是藝術空間的絕版影像館,轉向藝廊經營。她開始做起藝術經紀,親自飛往各藝術家的工作室,考察會談,陸續簽下中國藝術家陳榮輝、印度藝術家瑟米爾.陶迪、俄羅斯藝術家丹尼拉.特卡辰科等人的代理合約。

安娜的早餐系列,是首次為了亞洲個展而製作,此張為她與藝術大師東松照明共進早餐的致敬意象。(圖片來源:絕版影像館)
藝術家辦展為台創早餐系列
這些藝術家先前雖有一些作品,但缺乏國際包裝。她帶著藝術家們往國際級博覽會展出,陳榮輝接連被《衛報》、《紐約時報》和英國《金融時報》專題報導,而後獲得英國巴圖(BarTur)攝影獎肯定,2023年也進入藝術攝影界的奧斯卡殿堂──巴黎攝影展(Paris Photo);而丹尼拉・特卡辰科更是傳奇,2017年他在絕版影像館舉行生平首次的亞洲個展,當時作品還在一幅9萬元以下,但年底卻已是當紅炸子雞,在英國富藝斯上以一組3張7萬5000元英鎊落槌(約新台幣293萬元)。
如今,絕版影像館在國際藝術界成為一流攝影藝廊,個展計畫已經排到兩年後。廖子寧說,她並不鼓勵藏家為了增值而購買作品,是為了保護藝術家的藝術生命,讀懂每一件作品背後的潛力,藏家、藝廊與藝術家也都能透過沉澱而成長,才是她最想促成的。

瑟米爾・陶迪作品《內向者的對白第一章》想像未來人類居所,會不會被迫在貧瘠的土地上住在這些蛋型建築物中?(圖片來源:絕版影像館)
她花了兩年,終於說服安娜史塔希亞・薩莫伊洛娃(Anastasia Samoylova)在台舉行首次亞洲個展。乍看安娜的作品顏色繽紛如少女,但《弗洛里達斯》(FloodZone)系列實際諷刺許多觀光區開發在水源地,只要颶風一來,豪宅也會灰飛煙滅的荒誕。安娜的作品都是實景拍攝,並不是透過後製剪貼或帶道具到現場置入,就能有耐人尋味的趣味。
在廖子寧的建議下,安娜也為台灣創作「早餐系列」3件新作品,過往攝影大師的作品做為早餐背景,透過水果、麵包、雞蛋、餐具等配色與形狀,做出趣味的呼應。廖子寧與藝術家激盪交流,並為彼此長出人生新的支線。

攝影家廖益嘉於1978年至1990年間拍攝,因他年輕時常找尋存在意義,企圖在那些不引人注目的事物中揭開獨特之處。(圖片來源:絕版影像館)
〈安娜史塔希亞・薩莫伊洛娃個展〉
日期:即日起至9月23日
時間:週二至週六 10:00-18:00
地點:絕版影像館(新竹市東南街53巷47-1號)
電話:03-561-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