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新平溪煤礦坑坑口保存昔日樣貌,另有一座過去訓練礦工自救的安全訓練坑道,可戴安全帽入內體驗。

冷門的礦坑煤田、洋樓茶行,成台灣文化朝聖小徑

2020/08/13

LINE分享 FB分享

盛夏,國旅大爆發,各大觀光景點擠滿人潮,我們反其道而行,深入另類「文化路徑」。

跟著追礦坑達人、茶專家的腳步,穿過時空,走進臺灣礦業與茶業盛世。在這些冷門景點,見不太到觀光客打卡,也無法拍美照上傳炫耀,卻能從一連串故事與歷史,更理解台灣。

所謂「文化路徑(Cultural Route)」,指的是一條陸地、水道、水陸混合或其他通道,銘刻某一地區或跨域重要歷史時期,見證人類在貨物、思想與價值觀等持續交流的影響。

一九八七年,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將「聖雅各朝聖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列為首條歐洲文化路徑。至今已有三十八條,包括橄欖樹之路、維京之路、陶瓷之路等。

有趣的是,莫札特一七六二年至一七九一年周遊歐洲列國的路線,也被列為莫札特之路,供音樂迷朝聖。

台灣各版本的「朝聖之路」,正逐漸成形。專門記載台灣礦業沿革、「放羊的狼」部落格格主張偉郎領我們走過菁桐、平溪以及侯硐,踏上他所說的「黑金文化路徑」。別人朝聖的是音樂或火車,他追的是冷門的礦,追了十多年,走訪台灣超過兩百個礦坑。

站在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一九九七年停止開採的煤礦卸煤場,時空彷彿是靜止的。

礦坑口的檢身室,掛著礦工們的名牌;能將鐵桶翻轉一百八十度、把煤運至儲煤槽的翻台車早已停工。當年黃色的運煤台車「獨眼小僧」仍在運作,只是如今載的是訪客。

平溪線鐵路完工於一九二一年,昔日用流籠將煤運送至下方溪谷,以台車運至菁桐車站。在菁桐車站附近的石底大斜坑,坑口附近有採礦事務所、公會堂與工寮等,形成礦業聚落。「這裡東西長約十五公里、南北長約四至五公里,全是石底煤田,」張偉郎解釋。

石底大斜坑清晰可辨認,但有更多座礦坑隱沒於荒煙蔓草間,我們費了一番力氣、手腳並用才抵達。

蝙蝠高吊在洞口,一驚擾就往洞裡飛。是煤炭支撐當時的民生與經濟所需,這些坑洞,烙印著台灣的歷史刻痕。

另一條「茶文化路徑」,以大稻埕為起點。一八六九年,蘇格蘭籍英國人約翰.陶德(John Dodd)把約十三萬公斤福爾摩沙烏龍茶銷至紐約一炮而紅,造成世界瘋搶台灣茶。

「以前沒有真空技術,船運時間高達三個月,茶葉易走味,須焙火保有味道,」講茶學院創辦人湯家鴻說明,「當時最厲害的茶葉烘焙技術就在大稻埕。」站在新芳春茶行前,建築繁複雕花顯得氣勢輝煌。

昔日工人們在此撿茶枝、去梗,篩分老葉與嫩葉,再送至烘焙室,二十四小時焙火不停歇。茶的盛世,造就貴德街成為台北第一條洋樓街。

繼續來到大稻埕碼頭,碼頭停泊一艘昔日貿易船隻—唐山帆船,又稱戎克船(Junk),乘載茶葉沿淡水河順流而下,回程將空船載滿絲綢布匹,使大稻埕全盛時期有過上千家布莊。湯家鴻說,當年流傳一句話,「沒在大稻埕做生意,不要說你做過生意。」

過去靠的是水運,我們現在搭車,沿著茶葉運送的路徑,抵達淡水得忌利士洋行。得忌利士洋行除了貿易,更獨占台灣、香港、福州、廈門等地航運市場。茶葉在淡水盤點報關,最後運至廈門,送往全世界。

有人說,台灣很小,該玩的都玩過了,但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理解台灣。文化之路提供造訪冷門景點的合理理由,因為每條路徑,都擁有說不完的故事。

文化之路怎麼玩?

礦文化路徑》

走訪菁桐礦業聚落、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搭運煤台車、園區餐廳吃礦工便當、瑞三煤礦看昔日文物

茶文化路徑》
新芳春茶行賞昔日茶具、大稻埕貴德街看洋房、大稻埕碼頭看唐山帆船、坪感覺餐廳吃茶餐、白青長茶作坊品茶、得忌利士洋行與淡水海關碼頭聽歷史故事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