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古羅馬榮光之城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這裡曾是古羅馬的魚米之鄉,走訪突尼西亞搖搖欲墜的古城廢墟,在非洲驕陽下,做一場舊時光的白日夢。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中海南岸有座大城,名叫迦太基(Carthage),世人稱它為閃耀之都。那是一座充滿神話的城市。據說,這個城市受到了異教徒女神朱諾(Juno),也就是朱比特(編按:Jupiter,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夫人的厚愛,一心想將它打造成世界首都。時間快轉兩千年,朱諾與她的馬車已不復見。位置在僅存的迦太基古城,斷垣殘壁上藤蔓盤繞,烈日下蜥蜴在石礫間竄動。迦太基興起與墜落如曇花一現。只因它與一個新興勢力較勁── 羅馬共和國。在英勇的漢尼拔(Hannibal)將軍領導下,迦太基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攻打羅馬,幾年後羅馬人反擊,並在西元前一四六年將迦太基燒為灰燼。

羅馬與迦太基間的交戰勢力已煙消雲散,但他們當初爭奪的寶物卻動人如昔:綠樹成蔭的橄欖樹林、肥沃的高地和那棕櫚樹環繞的小海灣。對於凱旋的羅馬人來說,這裡就是「非洲」(我們則稱突尼西亞),傳說中的魚米之鄉。突尼西亞因此成了羅馬帝國的蔚藍海岸(Cote d’Azur),是富人、擺脫祖國暴君管制的退休將領的歸處。

漁夫獨坐在船塢旁,當年統管整個地中海西部的戰艦正是在這裡下錨,打在岸邊的海浪聲蓋過了遠處汽艇聲。「我們無法原諒羅馬人所做的一切,」當地居民梅迪.葛得班(Mehdi Ghodbane)說:「悲劇還沒有被釋懷。」或許是對羅馬帝國遲來的示威,突尼斯(Tunis)郊區就在廢墟間興起,形成現代化別墅與古老建築並肩而立的景象。

山頂上的迦太基不以為然的隔水俯瞰這位吵鬧的新鄰居── 首都突尼斯。它的年紀小了許多,市中心的麥地那舊城只有一千三百年歷史,裡頭除了嘈雜的市場、泛白的房舍外,就只剩無止盡的石板巷弄。城裡歷史最悠久的卡查泉澡堂(El-Kachachine Hammam)藏身在理髮廳後方。

澡堂是羅馬浴場的前身,古羅馬將這個傳統傳給了拜占庭帝國、奧圖曼帝國,現在則是突尼西亞文化的一部分。第一次進到澡堂讓人覺得自己像個不速之客。幾個熟客的目光暫時離開報紙,瞄你一眼,其餘的人圍著白色浴巾、踩著木屐,不停的穿梭,只有想找個按摩師時,才會停下腳步。熱騰騰的蒸氣室裡可見度幾乎是零,偶爾露出個肚皮、一隻手臂或一條腿,它們不知名的主人們隔著濃霧,盡情的討論足球賽。這時的澡堂就像是按摩場與酒吧的綜合體。

突尼斯郊區的巴杜博物館(Bardo Museum)原是西元十三世紀的一座宮殿,這座博物館蒐藏了羅馬時期最上乘的馬賽克拼貼畫。來這裡,你可以感受到羅馬時期黑暗的室內設計品味,例如被斬首的戰士、與野獸格鬥的勇士等。

我們將船隻駛離,在寬廣的海域上,地中海像有自己的地形起伏。突西尼亞的海岸是羅馬神話的最佳舞台,包括海神涅普頓(Neptune)、風神伊洛斯(Aeolus),及往故鄉伊薩卡島(Ithaca)歸途中的尤利西斯(Ulysses)都曾在這裡演出。

乍看之下,伊爾捷(El-Jem)與突尼西亞其他鄉下市場沒兩樣,賣力的驢子沿著街道走,空氣洋溢著出爐的麵包香。直到走近,才會發現有座古羅馬圓形劇場從房舍頂上探出頭來。這裡是羅馬帝國主要貿易路線的最前沿,設立劇場是為了吸引往來的旅客,規模之大足以和羅馬競技場(Colosseum)相媲美。

最後一批遊客離開了競技場後,伊爾捷的居民紛紛出來散步。空氣中瀰漫著串烤羊肉的氣味。微光下的劇場有深邃琥珀色,古羅馬的群眾彷彿剛剛散去。看著在餐館裡打牌的老人,我想起阿爾及利亞的古羅馬城提姆加德(Timgad)牆上的話:「打獵、泡澡、打牌、歡笑── 這才是人生!」兩千年過去了,世人還是能理解那曾經大言「我來、我見、我征服」的凱薩大帝,為什麼會連家都不想回了。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