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我是,時光修復師 蔡舜任

走一趟頂尖藝術的奇幻旅程

2015/08/03

  • 文字 / 陳怡如
LINE分享 FB分享

二○一四年春,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師、彩繪師和保存人員紛紛趕赴瑞典,他們全都為了全球修復盛會「國際建築彩繪裝飾藝術研討會」(APR)而來。會場上,來自台灣的四扇門神驚豔全場,栩栩如生的文官武將,搭配鮮豔色彩,強烈的藝術風格在場人士見所未見,紛紛探詢這是來自哪裡的作品?帶著門神到APR,成為席間唯一華人發表團隊的功臣,就是修復師蔡舜任。這是他花了三年時間,清除門神表面陳年污垢,才將一片片漆黑門板,恢復成六十多年前彩繪大師潘麗水繪製的亮麗風貌。

六十七年次的蔡舜任,是歐洲修復大師Stefano Scarpelli門下的第一位台灣弟子。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的他,某天發現自己以前的畫作全都發霉、脫色了,這才驚覺原來油畫也會「生病」。這是第一次,「修復師」這個字眼進入他的職業選項中。於是,他決定遠赴義大利學習畫作修復,即使當時他連一句義大利文也不會說。

在翡冷翠修復工坊度過艱辛的學徒時期,蔡舜任的修復技巧漸漸純熟,足跡開始踏遍各國。他曾受邀至紐奧良的修復工坊,修復五十張因卡崔娜颶風而損壞的油畫;也隨著師父Stefano進入重量級藏館—烏菲茲美術館,成為台灣第一位修復「西洋繪畫之父」喬托畫作的修復師;還被荷蘭指派到上海世博,成為外國館中唯一的華人修復師。看遍全球國寶級藏品後,二○一一年,蔡舜任決定把修復專業帶回台灣,還在因緣際會下,開始接手廟宇彩繪修復。

只是蔡舜任沒想到,回家鄉的第一個關卡,便是面對台灣對修復觀念的落差。剛回來時,他在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系擔任老師,跟學生談論起修復概念,「十八歲,『修復』這個字眼才第一次印到他們腦中,但在義大利,這是小學生就認識的觀念。」老師帶學生去博物館時,會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藝術品跟人一樣也會生病,這些叔叔、阿姨們就正在幫畫作醫病。」

他坦言,台灣對於文物修復的認識仍停留在起步階段,大多人認為,修復就是全部打掉翻新,外表再貼上幾片閃亮亮的金箔;或因不當修復,修好的廟宇依然老舊殘破,過去的大師手藝和台灣特有的珍貴藝術也跟著消失,「我們失去的不僅是有形的古蹟,更是無形的文化資產。」

回台後,蔡舜任開始培養新生代助手。目前他的工作室已有三位正式員工,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歲。生活中的他,對人熱情、愛打籃球、愛吃美食、大膽冒險;但在學生面前,他卻是個嚴師。跟著蔡舜任學習修復已兩年半的八年級生黃䉠蟬說:「只要一講到修復,老師就變了一個人,完全不能開玩笑。」雖然嚴厲,蔡舜任卻毫不藏私,甚至連在義大利的筆記都會給學生們看。

「修復師是不能停止學習的!」蔡舜任說。即使到現在,他每年都會回義大利找師父,學習最新的修復技巧,團隊成員每月也有固定功課,常要閱讀原文資料、撰寫報告。蔡舜任期許自己每年都能發表一個重要的修復案例,如最近才剛發表的「濕壁畫揭取技術」,就是將繪有顏料的繪畫層,先敷以布料再拔取撕下,薄薄一層僅一至兩公釐的厚度,最後轉載至其他支撐品上。這是台灣修復史上首次以非破壞性方式保存壁畫的案例,完整保留彩繪大師陳玉峰的細緻筆觸。

但蔡舜任知道,保存台灣民俗藝術,光靠修復還是不夠。回台後,他舉辦過四、五次「修復工作坊」,當時修好的四扇門神,有兩扇還留在他的工作室裡,成為最好的現成教材。他帶著大家體驗修復的入門工作,把明信片挖洞模擬損壞畫作,讓大家試著填補裂縫、上色,工作坊還搭配達人導覽的廟宇小旅行,每次都吸引十多人參加。

即使已有十多年的修復資歷,蔡舜任依舊保持初心。令黃䉠蟬最佩服的是,「一件事做久了,就會覺得變簡單了,但不管已經多麼熟練,即使到現在,老師做每個步驟時,還是非常專注謹慎,不輕忽任何細節。」逆轉時間的工作不簡單,蔡舜任仍享受在時光中旅行的滋味。

小檔案_蔡舜任

出生:1978年
現職:TSJ藝術修復工事負責人
學歷:義大利史賓內利宮修復學院油畫修復學士、文化資產管理碩士
經歷:專職13~19世紀油畫修復,曾修復「西洋繪畫之父」喬托畫作,也曾派駐上海世博荷蘭館。回台後曾任台藝大古蹟藝術修護系客座助理教授,並開始著手修復廟宇彩繪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