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許東榮的漢白玉雕刻「觀自在」,在佳士得拍賣以港幣68萬7500百元(約新台幣兩264萬元)售出,是近10年來最高價的漢白玉現代雕刻。(攝影/李婉蓉)
許東榮的漢白玉雕刻「觀自在」,在佳士得拍賣以港幣68萬7500百元(約新台幣兩264萬元)售出,是近10年來最高價的漢白玉現代雕刻。(攝影/李婉蓉)

曾撿剩菜度日、每天存5元學美術:八大畫廊創辦人許東榮靠藝術翻身,漢白玉雕刻拍出佳士得近十年最高價

2023/04/02

LINE分享 FB分享

「我從5歲開始,沒有一天不畫畫。」76歲的藝術家許東榮道出自己人生的主軸,畫畫是他興趣,更是支撐他走過一甲子歲月最重要的動力。

曾經必須撿菜市場剩菜度日的屏東苦孩子,卻雕出一座漢白玉「觀自在」,在佳士得拍賣以港幣68萬7500元(約新台幣264萬元)售出,是近十年來最高價的漢白玉現代雕刻。

不僅如此,他的畫作與雕刻,也受到瑞士億萬富翁克里斯汀・拉平(Christian Larpin)的青睞,在他曾公開的豪宅中,經常能見到許東榮的畫作或雕塑。

這幅畫作被瑞士富豪克里斯汀·拉平買下,夫人對外受訪時曾與它合照。(圖片來源/PTT SPACE)

這幅畫作被瑞士富豪克里斯汀·拉平買下,夫人對外受訪時曾與它合照。(圖片來源/PTT SPACE)

「這都歸因於許東榮擅長融合東西方的元素,在亞洲非常罕見,」台灣資深藝術評論博士曾長生解釋,雕刻是西方的藝術,但許東榮的雕塑多為東方神像,好比三太子、觀音等樣貌,最難得的是,即便已經70多歲,他的技藝仍不斷進步。

走進許東榮淡水的家中,一樓是鋪滿紙箱的畫室,二樓是洋式座椅搭上翠綠坐墊,三樓卻又擺滿傳統廟宇的神像、神龕蒐藏,全白樓梯間懸著亮綠色吊燈。打開衣櫃更清一色是藍色T恤,連件白襯衫都沒有,完全不像藝廊老闆,讓我更難捉摸眼前這位藝術家的性格。

他倒是輕鬆踩著拖鞋,聊起這70多年的藝術生涯。回憶幼年,家在屏東南州,其實沒什麼娛樂,最快樂的回憶是聽阿嬤講神話故事,「有時我看著天上的雲,心中就會想到孫悟空,人也跟著那觔斗雲飛走了。」

充滿神像的廟宇,更成為他探險的所在,從門神、神像、神龕,他細膩觀察每一個雕刻、畫作的輪廓,一邊想著臨摹,一邊思考。三度空間及立體感不是平面繪畫能表現的效果,因此興起想做雕刻的念頭。

然而,父親教職工作因故中斷,全家頓失收入,媽媽曾帶著孩子們到菜市場,撿地上那些菜販都不要的菜,帶回來煮給全家吃。他飯都吃不飽,卻喜歡撿樹枝在地上畫畫,因為很節省,畫滿或不滿意,可以擦掉再畫。

這件「觀自在」便是刷新佳士得近十年漢白玉現代雕塑拍賣價的作品。(攝影/李婉蓉)

這件「觀自在」便是刷新佳士得近十年漢白玉現代雕塑拍賣價的作品。(攝影/李婉蓉)

每天存5元飯錢偷學美術

中學時,午餐依舊只有白飯,阿嬤另外拿5塊錢讓他可以買湯配飯喝。只是許東榮餓慣了,反倒把這5塊錢省下來,存一個禮拜,剛好購買一張日本進口畫紙,向大師蔡水林學畫。

他不在乎人生能不能賺大錢、成大事,只想一直畫畫。甚至他不在乎畫的是名山大水還是招牌、海報,只要能畫,就已足夠。

但家裡經濟的壓力,讓身為長子的他也不能天真的想與藝術為伍。大學聯考落榜,因貧苦遭受人情冷暖,甚至還曾被當面欺辱。他拿著阿嬤塞的500元隻身北上,一開始幫人畫電影海報,想著能有收入又能畫畫,但發現工作環境缺乏安全裝置,很容易出意外,改去陶瓷工廠打工。

憑著美術底子,沒多久他找到收入翻倍的玉雕工廠就職,他的八駿馬畫得比師傅還好,一下子就升大師傅,一個月能領萬把元。但一家人的溫飽得靠他補貼,他夜裡還去學更難的珊瑚雕刻。

他解釋著,珊瑚論斤秤兩,一點材料都不能浪費,必須要懂得設計,這對他後來做雕刻也有幫助。這三年,他其實收入不差,但因為要支援屏東一家四口經濟,不只隻身窩在紅燈區,更一次都沒有回過屏東,以一個18、9歲的青少年來說,是孤獨又沉重的壓力。

唯一支撐他的動力是,他不斷從各種工藝精進自己的美術知識。後來當兵,也趁空檔補習,退伍後考取師大美術系夜間部,但為了維持溫飽,也開設一家玉雕工廠。

他的太太張世靜本是精神科的護理師,兩人因為學畫認識,她說,童年困苦讓許東榮在一心想當藝術家的同時,依然時時刻刻衡量著是否能養家活口。

玉雕工廠後來因為產業沒落收攤,他接連改做填充玩具、藝品店、自助餐、古玩店、清潔劑工廠,甚至到五金行,前後歷經7次創業。每一次創業他都想著,這些職業能不能讓他不需要親自執行就能賺錢,好把時間都拿去作畫。

只是每次不是遇到房東賣房或通路中斷等各種意外,他都不得不停下腳步。最後在朋友引薦下,決定接手學長楊興生的第七畫廊,而因為這是他第八次創業,就取名為「八大畫廊」。當時業界還有「七下八上」的美談。

相較清潔劑是化學專業、自助餐太花時間反讓他沒空畫畫、填充玩具店沒有資本無法外銷,畫廊反而是他最懂、也最能讓他接近一流的藝術品、精進畫功的行業。

許東榮岳父曾感慨「這小子全身上下含眼鏡不到1,000元,」看他穿著簡約,的確不像大畫廊老闆。(攝影/李婉蓉)

許東榮岳父曾感慨「這小子全身上下含眼鏡不到1,000元,」看他穿著簡約,的確不像大畫廊老闆。(攝影/李婉蓉)

用飯匙作畫、紗布雕模型

美術科班畢業,加上商人的腦袋,他有能力辨別新銳畫家的畫功好壞。精準的眼光,讓他生意風生水起,只是一場九二一大地震,撼動台灣經濟,也讓他超過一年,一張畫都賣不出去。而設在阿波羅大廈的八大畫廊每月租金要4、5萬,加上妻小在加拿大的開銷,壓在許東榮身上是每月20萬的重擔。他不只變賣個人蒐藏,還開班教學精工手藝,甚至放下藝術家創作自由的理念,幫各式私人機構打造藝品。

許東榮的骷髏頭系列畫作很受西方人喜愛。(攝影/李婉蓉)

許東榮的骷髏頭系列畫作很受西方人喜愛。(攝影/李婉蓉)

張世靜說,這段經歷卻讓許東榮的畫功與雕刻開始突飛猛進,「他以前的畫外圍都有一圈黑圈,似乎被什麼陰影罩住了,」但是這段期間他開始大量畫抽象畫,把壓力放進畫裡,甚至把從小的苦難、折磨,透過抽象畫書寫發洩,創作過程也不斷重新自我整理。

許東榮說:「抽象畫處處有意想不到的驚奇,不像傳統繪畫一開始就知道結果。」他開始用飯匙、鏟子、湯匙等各式工具作畫,很多靈感來自過去經營五金行時的器具。他也開始以發票、紗布,甚至爽身粉的底座製作雕刻模型。這些都是集他先前7種職業的養分,造就他與別人不同的道路。

許東榮創作的工具千奇百怪,從飯匙、湯匙到鏟子都有。(攝影/李婉蓉)

許東榮創作的工具千奇百怪,從飯匙、湯匙到鏟子都有。(攝影/李婉蓉)

過去他的雕刻與繪畫經常陷入傳統制約。但後來他懂得用異材質創造不同質感,像漢白玉雕刻,明明是石頭,但他卻刻出水袖、透光的質感,讓形體打破原本框架。

2009年,他受深圳威斯汀酒店之邀,製作11件陳列在酒店大廳的雕塑作品,打開他在對岸的名聲。那些年,他一年要見超過400位藝術家,滿足追求更高技藝的見識,他也不吝指導新銳畫家如何建立市場性。

那時,來自哈爾濱的畫家劉純海以版畫創作為主,無奈一幅畫都賣不出去。許東榮看出劉的畫功底子不錯,但版畫可以複製,在市場上缺少稀缺性,便叫他改以油畫與版畫結合的形式創作,以油畫畫身體、版畫畫衣服,馬上就獲得市場青睞。

如果這麼會辨別藝術品的商業性,那自己的畫作是不是也會趨向商業化?許東榮當場反駁:「沒有,我自己不會。」許柏琮也附和說,如果父親懂得更靠攏市場,如今身價肯定更不一般,「但他就喜歡挑難走的路,明明畫好懂的風景、山水就很好賣,但他就喜歡在抽象畫中挑戰困難的技法,一般人根本看不懂。」

許東榮擅長從生活中取材,用布、報紙做雕塑模型。(攝影/李婉蓉)

許東榮擅長從生活中取材,用布、報紙做雕塑模型。(攝影/李婉蓉)

但其實,這才是他70多年最想做的事。他創業,是為了畫畫。這3年他搬到淡水的別墅,將畫廊事業交給子女,專心創作。太太張世靜說,從沒看過他進步這麼快,每3個月就完全不一樣。

問他至今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件?他卻說:「每一個時期都有好的,也有差的,我會有更好的作品。我一直很想知道我閉眼的時候,我的畫是長什麼樣子。」這就是一位藝術家精益求精到最後一刻最好的寫照吧。

〈許東榮小檔案〉

出生:1947年
學歷: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
經歷:八大畫廊創辦人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