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找到與土地相處的方式 無負擔農場

2024/05/02

  • 文字 / 蔡舒湉 攝影/王文廷 Powered by 客家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2010 年劉盛展、方依萍夫婦在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創辦無負擔農場(United Farmers' Dream,UFD),落實稻鴨共生,近年來接棒給大兒子劉奕,除了有機稻作、舉辦青年聚會,也串聯社區經營長照站服務,號召大眾追求永續生態,加入快意農村生活。

「我爸爸以前有一個夢想,就是賣空氣賺錢。」29 歲的劉奕望著眼前青綠色的大埤塘說:「我小時候想不明白,啊?賣空氣賺錢是要用塑膠袋包空氣寄到台北賣嗎?原來爸爸是想營造一個更健康、友善、無負擔的宜居環境。」

農村並非白紙 探索地方挖掘切入點

劉奕從高中開始跟著家裡耕作,當別家孩子假日結伴逛商場、打電動時,他是站在大太陽下、蹲在鴨群間勞動。食品系畢業後,他曾回母校關西高中代理半年的專任老師,直到2023 年才真正打從心底地說服自己歸鄉。即使在農村長大,對他而言仍需要一段自我探索和切入地方的探尋過程。「我回鄉第七年了,我算幸運,家裡有成熟的基礎,可以比其他沒有土地或機具的青農更輕鬆地展開農村生活。」

經過這些年來,他看待農村的眼光也與以往有所不同,起初認為農村是一片空白,自己則扮演類似創業者的角色,可以自由發揮找出謀生的方法,後來才體悟每個農村都不是一張白紙,都有自己的歷史樣貌、產業背景與文化脈絡,所以該做的是因應一地的資源去加以整合,用自己期待的角度去切入地方。

農場位於湖光村的畚箕窩(因地形形似畚箕,故得此小地名)。戰爭末期,劉奕的伯公帶著全家遷居至此,並展開種田生活。父親劉盛展從小跟著學農,也做過不同產業工作。「我爸有一段時間在養鴨子,寮舍裡面約有12,000 隻,這代表每天要撿超過10,000 顆蛋,然後理蛋、送到台北的加工廠做成皮蛋、鹹蛋販售。」後來因為包括禽流感,與響應政府「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促使農業轉型升級,有效利用農地資源,減少休耕閒置)等原因,約莫2010 年,夫妻倆決定結合稻米與養鴨專業,回到家中已經休耕十多年的農田發展「稻鴨共生」有機耕作。

稻鴨共生三代米 號召穀東品味吃飯

何謂稻鴨共生?原來,農人利用鴨子愛玩水的特性,放小鴨到田間吃福壽螺,同時透過踩踏抑制雜草生長。無負擔農場目前有三個主要田區,畚箕窩區約畜養一百多隻蛋鴨(學名:褐色菜鴨),其他兩區會加入一些肉鴨做調整,也就是在3 月插秧季進小鴨,讓小小的腳蹼成為農民的小幫手,照顧這批稻米一同成長。經過120 天的生長期後,稻米成熟了,鴨子也會熟成,完成任務的鴨群會帶去合法電宰廠做處理,後續販售,或者做成在地客家美食,比如鹹菜鴨肉、冬瓜鴨肉等家常料理。另外還有田間放牧的鴨蛋、用鴨蛋做的鹹蛋等產品。

無負擔農場利用鴨子愛玩水的特性,刻意放小鴨到田間吃福壽螺,同時透過踩踏抑制雜草生長。

無負擔農場利用鴨子愛玩水的特性,刻意放小鴨到田間吃福壽螺,同時透過踩踏抑制雜草生長。(圖片提供/無負擔農場)

有趣的是,劉奕還養了一隻母鴨「膽大大」當作寵物,雖然蛋鴨天性怕人,但是經過馴化後可以搖著屁股跟進跟出,同時也是活動導覽員之一。「我認為透過感受肢體動作跟情緒,跨物種交流是可以成立的。就像永遠不會講話的小孩子,相處時間久了,自然可以判斷彼此的想法。我從人類的角度協助牠長大,尊重牠的決定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

無負擔農場米品牌「三代米」是中興大學驗證的有機米,品種以甜味較高、較持久,低GI 並且適地適種的台中秈十號為主,耕種採稻鴨共生、日曬烘乾法,碾米時會保留一點點糙米的外層,不會把白米碾得過於乾淨白亮,一方面是留住更多營養,一方面呈現豐富的口感跟風味層次,期待消費者能夠慢慢地接受糙米。「像我們這種喜歡吃飯、真正能吃出口感差異的『飯桶』,在飯鍋開蓋的時候,就能馬上察覺三代米跟市面的米不太一樣。」

每個人都是農夫 青農打夜學切磋成長

劉奕主張每個人都是農夫,「如果你有好好吃飯的話,你應該就是四分之一個農夫了。農夫雖然是真正出勞力、在田裡做出有機友善食物的人,但沒有消費者好好吃飯,和重視食材、重視土地的人加以提倡,我們也沒辦法持續耕作下去。」儘管口味是很主觀的事,他希望消費者在品評滋味之外,也能了解背後的理念,因此推行「無負擔穀東」方案,提供農產商品預購與專屬穀東的田間活動,讓大家攜家帶眷、呼朋引伴地來體驗,用更貼近土地的方式成為半個農夫。

毗鄰埤塘的「水窩Shui Vo」是在地青農經營的複合式小茶館,提供米食茶點、農場活動等休閒機能,通常在假日開放。一旁以老舊窗框裝飾門面的建築「玻璃屋」,最初是客家歌手陳永淘親手搭建的小屋,並蒐集廢窗框裝飾工作室。因為新竹風大、結構破損,「交大義築實驗室」帶領學生來到地方協助設計翻新,完工後成為在地青年打夜學的空間。

「水窩Shui Vo」是在地青農經營的複合式小茶館,提供米食茶點、農場活動等休閒機能

毗鄰埤塘的「水窩Shui Vo」是在地青農經營的複合式小茶館,提供米食茶點、農場活動等休閒機能,通常在假日開放。

「打夜學」之名可追溯自農業社會白天工作、晚上共讀的學習聚會傳統。劉奕與一群峨眉青年自稱「眉朋友」,並與眉朋友的「滾婷」結合青年們共同發行地方刊物《眉本事》,平常會找自己關注的面向發想議題,再找大家一起交流。好比到各地的客家庄蒐集米食或醃漬物,並分享探究差異;或是運用在地有機友善的NG 品,製作胡蘿蔔戚風蛋糕、地瓜奶油切片等剩食甜點;抑或是戴上一把頭燈,手拿一把蛇勾,出發觀察農村夜生活,用行腳探索地方生態。

胡蘿蔔戚風蛋糕、地瓜奶油切片等剩食甜點 在地有機友善的NG 品

運用在地有機友善的NG 品,製作胡蘿蔔戚風蛋糕、地瓜奶油切片等剩食甜點。

「當我認識愈多生物的習性之後,有一天我突然站到青蛙的角度思考,其實人類很多行為確實會干擾生態系。」就像打田(客家用語,意指農夫翻覆泥土再弄平整)時,白鷺鷥看見大量食物,開心得大飽口福,但是對青蛙而言卻是天大的災難。劉奕重新思考傳遞價值觀的方式,希望自己可以設計出更重視土地與食物的活動,讓大家重新長出自己的味蕾。

談話間,劉奕時而停下等飛機轟隆隆飛過,時而被鳥兒吱嘎鳴唱吸引,喃喃著:「不認識耶,這一位是誰?很少遇到叫這樣的。」他把自己退到大自然的後面,靜靜觀察天地萬物的韻律,這種態度全然呼應他的「無負擔」理念:一種與土地相處的方式。

無負擔農場:https://www.facebook.com/UFDFarm/
電話:0980-851251
地址: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1 鄰28 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