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馬鞍藤
馬鞍藤

跨海大橋馬鞍藤

蘭嶼雅美(達悟)族人的遷徙史

2023/12/15

  • 文字 / 林瑞珠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春天至秋天的蘭嶼及臺灣各地沙岸,總能在清晨時分看見爬滿一地的馬鞍藤粉紫花海,清麗迷人,這種蔓藤類植物與蘭嶼雅美(達悟)族人的遷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尤以「野銀」部落最為特殊,其部落名的雅美語「Ivalino」,指的就是馬鞍藤。

根據人類學家的考據,雅美(達悟)族人是臺灣南島語族中,唯一從南邊遷徙到北邊的原住民族,原本住在南邊小島「巴丹群島」,往北遷移到蘭嶼島上;而過去,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兩島的島民在100年前會划著拼板舟互相往來,但更早之前,據說兩個小島之間的海面上,曾經長出馬鞍藤,且由於馬鞍藤的藤蔓十分粗壯並具有彈性,不怕海水腐蝕,因此呈現大片而緊密地綿延於海上,如同跨海大橋般連結兩島,當時海面經常風平浪靜,讓兩地族人可以步行往來。

八代灣

八代灣

後來有個巴丹島人與紅頭部落的寡婦結婚,婚後妻子隨夫回到巴丹島定居,並生下兩子,再後來則遇上飢荒,只好再度遷居回蘭嶼,但本想投靠岳家,卻因食物有限而另覓居所,他們沿著馬鞍藤找到無人居住的「Ivalino」地區,並建立了今日的「野銀」部落,因為當地長滿馬鞍藤,故取此名。

而馬鞍藤跨海大橋之所以斷裂,傳說是因為一位巴丹島人殺了蘭嶼的雅美(達悟)族人,雙方因此有了嫌隙,覆蓋在海面上的馬鞍藤也逐漸斷裂開來,海浪也變得強烈,故後來只能透過拼板舟往來,便利性隨之降低,關係也就不如以往緊密了。

*本文由alive專案企劃製作

追蹤我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07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