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橫山 漫遊客庄農村徜徉詩畫風情

2023/10/11

  • 文字 / 程品璿 攝影 / 陳正國 插畫 / 徐筠婷 powered by 客家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蜿蜒在淺山丘陵區的台三線,又稱「內山公路」, 新竹縣的關西、橫山、竹東、北埔到峨眉路段,保留純樸的客庄風貌,田間的鄉道、小徑引人駐足欣賞盎然風景。登上八寮古道以及隱藏在深山裡的打牛崎步道,探索在地人文歷史;橫山的百年埤塘象徵先民智慧,值得細細探訪。

昔日平埔族、泰雅族、賽夏族與漢人的族群生活分界線,現今成了串聯北部客家鄉鎮的景觀綠廊帶。假日時分,蜿蜒在客庄浪漫大道的車輛川流不息,行經的桃園市及新竹縣,有許多山林步道相連兩地。循著先民走過的路,往來縣界之間,山徑林間幽靜,一旁的淺溪映照著綠葉,時間悠悠緩緩。近年登山旅遊風漸盛,八寮古道引人尋找過去先民走過的路,早期以運送樟腦為主,現今運輸功能不再,另成了自然休閒步道。

樟腦運送道路變身人氣路線

位在新竹關西的八寮古道,其「八寮」地名反映了早期拓墾歷史,1886 年,劉銘傳於大嵙崁(大溪)設立撫墾總局,在山上分別建立了十座腦寮,方便進行山地開發,包括伐樟樹、製造樟腦,「伐樟熬腦」在當時可說是重大事業。整條古道路線,八寮鞍部為最高點,地理位置亦是十字路口,可接上其他步道、郊山。後來隨著樟腦業務逐漸式微,一座座腦寮也跟著消失,古道亦荒廢多年。

台灣曾有「樟腦王國」的美名,極盛時期,在桃園復興設置了「角板山樟腦收納所」,除了當地開採的樟腦,龍潭、關西一帶的樟腦也都會運送到此,可說是北台灣的樟腦集散中心!古道扮演運輸物資的重要角色,也見證了重要的台灣產業史,反映人與土地的依存關係。古樸幽靜的八寮古道,關西端登山口位於竹28 線鄉道4.5K 處,進入古道前,鄉道兩旁的變葉木和楓香因季節更迭而轉色,秋意爬上樹梢,紅綠與金黃交錯。

登山口處的八寮聚落僅剩幾戶人家,住在紅磚老屋裡的是當地的客家人。順著水泥路、磚土石路,石砌土地公廟靜靜佇立於此,保佑登山過程一路平安。大約一小時路程,抵達八寮古道越嶺鞍部,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所豎立的水泥界柱寫著「新竹州新竹郡關西庄十寮、大溪郡龍潭庄打鐵坑銅鑼圈」,字跡清晰可辨,這裡曾是新竹郡關西庄與大溪郡龍潭庄的分界點,古道最高點鞍部亦是四路交會之處,可接上四寮、十寮,或連走石門山通往龍潭,各方向的山徑路況良好,登山客絡繹往來其間。

隱藏深山裡的優質登山步道

每年春夏之際,台三線上的山麓古道陸續綻放一簇簇白色小花,宣告賞桐的季節啟程!客家詩人李源發曾寫詩歌頌:「桐花開遍客家庄,八寮古道滿山香;可比白鶴企樹頂,又像白雲落山崗……。」藉由尋蹤花跡想像當年古道伐樟熬腦的榮景。來到關西四寮、金廣成周邊的打牛崎步道,這條山徑是樟之細路的其中一段,因坡度甚陡,往返需要靠牛車載重牽曳。崎嶇不平的路段,需要鞭打牛隻爬上陡坡,故有「打牛崎」之稱。

古道入口在竹28 線靠近藥師佛禪寺的路段,有些陡坡已經鋪上石階,或是以鵝卵石鋪成路面,一步一腳印爬上古道高點,沿途會經過眺望崠、老虎山、大鼓亭。和煦陽光透進樹林,蟲鳴鳥叫聲不絕於耳、四周林相茂盛,彷彿置身原始森林。在稜線上下起伏攀爬,偶爾走出樹林間,前方視野開闊。

打牛崎步道的地形多樣,有階梯、平路、陡坡,適合體力好、喜歡挑戰性的人。一段段爬坡後,正想要大口喘氣時就到山頂,抬頭仰望林梢,山巒綠意襯著藍天白雲,讓人徜徉在森林浴的清新洗禮。行程走來輕鬆愜意,出口在竹28 線金廣成文化館,屬於早期開發樟樹資源的四寮區域,可順遊了解地方文史及靜態展覽。文化館周邊還有四寮溪戶外生態教室、百年老茄苳樹等景點,可預約安排深度導覽行程。

打牛崎步道的地形多樣,有階梯、平路、陡坡,適合體力好、喜歡挑戰性的人。(圖片提供/金廣成文化館)

客家山村老街發現文創新意

來到關西,一定不能錯過舊名「石店子」的老街區。距離鎮上鬧區有一小段距離的中正路,因交通改道而漸漸沒落,甚至人車稀疏,有別於過去行人摩肩擦踵的景象。沉靜已久的老街曾經有許多商家林立,幾年前,青年返鄉開店,從二手書店、背包客棧、陶藝創作、植物染布到生活實驗室,藝術家、職人工作者的進駐為老街注入新元素。從街頭的關西分駐所開啟遊程,這座縣定古蹟落成迄今已逾百年,主建築採洋式風格,另外還有多棟木造宿舍。

位在關西市區的一銀麵人氣超夯,是座建於1953 年的巴洛克式風格洋房。(圖片提供/黑哥桃)

關西分駐所後方的所長宿舍及警察宿舍則為日式木造建築物,已全部規劃成「關西古蹟藝術園區」;所長宿舍經古蹟活化改建而成婆娑咖啡(Pusuo Coffee Studio),於2023 年3 月新開張,其以古蹟園區與別致的日式庭院造景為特色,老建築特有的氛圍值得駐足欣賞。

每逢假日,舊關西分駐所前的空地就會變身為市集,文創商品、二手古著、手作甜點、有機農作等攤商滿足挖寶樂趣,販售商品五花八門,有些店家會擺到老街上。一整排的紅磚拱廊街屋散發復古風情,刻劃歲月痕跡的老宅有種穿越舊時光的錯覺,邊走逛邊挑選別出心裁的手創小物。常設攤位都是附近的居民或小農,不妨嘗嘗水粄、菜包、芋頭粄等客家米食,吃得到單純的米食原味和香氣。

關西分駐所後方的所長宿舍日式木造建築物,老建築特有的氛圍值得駐足欣賞。

集結歷史與創意的藝文特區

約200公尺長的關西老街,聚集了許多新興店家,建議可先至「關西案內所」查詢慢城散策的資料,認識舊稱「鹹菜甕」的台三線小鎮。案內所推薦巡遊東安古橋、樹德醫院、天主堂、鄭氏祠堂、牛欄河親水公園等景點,試著把旅遊步調放慢,享受在地人的日常感。走進「石店子69有機書店」,這家獨立書不賣書,用「以書換書」的方式推廣閱讀。經營書店外,創辦人帶動老街復興,整個社區一起參與多元藝術,創造共榮的風景。

石店子69有機書店位於關西老街上,該書店不賣書,用「以書換書」的方式推廣閱讀。

另一家大自在工作室,陳列著各種植物染的圍巾、衣服、包包、飾品,繽紛色彩顛覆對植物染只有大地色的刻板印象。藝術家曾秀寶將荒廢多時的老屋改造為開放式手染教室,用老灶煮染布、在天井曬染布,花草素材天然環保、顏色自然又立體,每一款手染布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曾秀寶經常參與文創市集擺攤,例如竹北13 好市集、藏物市集、農夫與青農市集等,溫暖的手作質感讓生活變得五彩斑斕。

隔了兩個街口,位在市區的「一銀麵」人氣超夯,老闆選擇巴洛克式風格的洋房開業,乍看還以為是家咖啡館呢!建於1953 年的老宅,是關西老鎮長陳興盛的老屋,空間氣派、食材用心,重點是餐點多樣化且價格親民,每一桌幾乎都點滿了麵食和小菜。推薦水晶餃、招牌滷味、手工餛飩,麵類加了一匙自製油蔥提味,四溢香氣誘人。飽餐後,到東安古橋沿著河畔散步,夜間打燈更是迷人。

百年埤塘濕地點綴山城風貌

說到新竹橫山,通常都會先想到熱鬧的內灣老街,鐵道支線除了終點內灣車站,行經的合興、橫山、竹東也很有看頭。竹東車站不遠處即有聚集超過500家攤商的中央市場;合興車站以「愛情」為主題,打造浪漫森林園區,象徵幸福永恆,又有「愛情火車站」別名。橫山車站周邊種植了整排櫻花樹,初春滿開之際,吸引遊人搶拍火車行駛過櫻花隧道的夢幻畫面。步出車站,布告欄列出了橫山的埤塘景觀,竟有18座之多。

順著鄉間小路來到三叉埤,這座百年埤塘是當地陳家大族所開鑿修築,自1860 年興建自今,引水灌溉旱田成沃土。陳家人選擇在三座山谷的凹處鑿池,三山流水匯集,故名「三叉埤」,周邊砌石步道可眺望不同角度的水岸風光。原可灌溉數十公頃農田的埤塘,因水利設施失修而荒廢,近年展開環境景觀營造工程,加上植栽綠化,重現百年水圳的農塘景觀,也保存延續先人運用自然工法的智慧。

橫山「三叉埤」環湖步道平緩好走,步道旁可見老樟樹。

橫山鄉的開發可溯及清代乾隆至光緒年間,聚族而居的客家人除了建起一座座的夥房,也墾出一塊塊錯落有致的農田,另在附近挖設埤塘引水灌溉。開挖埤塘,靠陳姓人家以人工挑土築堤而成,底部泥土踏實之後才不容易滲水、流失水分。兼具灌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功能的埤塘,在新竹橫山的開發史上,曾經扮演重要角色,雖不若有桃園「千塘之鄉」的美名,但粼粼波光點綴山城風貌,更成為橫山村的中心。

靜謐詩畫山水風情絕美入鏡

從高空俯瞰,或是透過衛星雲圖,桃園市和新竹縣的埤塘數量最多,原因是這兩縣市是全台客家人最主要的聚集區,早期客家先民來此,由於旱災頻頻,對農業非常不利,利用小型池塘進行改造擴建,利用埤塘儲存雨水。隨著時代變遷,埤塘除了蓄水灌溉,還增加了新的作用:光電綠能、生態休閒、環境教育等。昔日埤塘大多由家族或聚落居民集體開鑿,命名隱含歷史和故事性,陳家大族所開鑿的三叉埤保障稻作生產,漣漪百年後,繼續蕩漾開來。

2003 年底首播的公視大戲《寒夜續曲》,改編自李喬的大河作品,講述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歷史,也帶出客家人手足情深、硬頸不屈的精神。小說中的過往情境,選景在橫山蔗廍的埤塘拍攝,走進這片客庄秘境,沒有太多人工破壞的環湖步道平緩好走,有伯公廟及老樟樹,坐在休憩涼椅望著碧綠水面,波光倒影相映成趣。經陽光照射,配上四周的層巒疊嶂,徐徐微風吹來,讓人十分舒暢,所有煩惱煙消雲散。

秋冬時節,落羽松成為最美麗的景色。喜好生長在潮濕環境的水岸造景樹種,黃、綠、紅漸層色美到讓人看了出神。橫山韓屋聚落是標準的單姓聚落,家家戶戶都是親戚,除夕年節幾乎團聚在一起吃飯。一旁的韓屋大埤為灌溉農作物所興建,順應地形闢出埤塘。韓屋聚落的信仰就位在馬路旁的韓屋伯公廟,廟旁種植兩排落羽松,順著小徑走進金色林間,宛如偶像劇場景,好似穿梭到了異國森林。

台三線藝術季〈沉睡的少年〉坐落在橫山韓屋聚落的兩排落羽松旁。

帶動橫山發展的墩子銃古道

墩子銃古道是2022 年才推出的橫山新秘境,過去是抵禦原住民侵襲的重要防線,後來這條山徑變成運送煤礦、茶葉的交通要道。平緩好走的古道因附近產業道路開通而少人使用,荒煙蔓草蓋過曾經的繁盛,直到橫山社區的居民無數次上山除草整修,才讓塵封多年的百年古道重見光明。墩子銃古道全長不到三公里,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前來指導修復工程,步道階梯選用刺竹、龍眼木,堅硬材質耐用,融入整體環境中。

拾階而上,沿途有志工做的指示吊牌,用燒陶捏了在地棲息的野生動物造型,幸運的話,說不定能看到山羌、山豬、穿山甲、食蟹獴、大冠鷲。墩子銃古道串聯了三叉埤和韓屋大埤,串起兩個聚落的人文故事、埤塘景色。走入山林,欣賞美景與過往遺跡,褪去貿易經濟光環的古道,已是尋幽踏青的最佳登山路線。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