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保護自己並處理危機!獵人的體能訓練運用於民防

2023/06/17

  • 文字 / 林瑞珠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原住民族生活在山林之中,因應環境,體能的訓練成為日常生活,尤以獵人為最,必須懂得如何省力行走、負重、了解周邊環境以保護自己及同行夥伴,這些技能剛好可以運用在當前的民防風潮。

傳統原住民族的獵人從小與山林為伍,自然學會省力走路與負重技巧,現在各種民防訓練課程風起雲湧,許多肌力訓練、負重訓練等課程都備受重視,原住民族獵人的山林技能剛好可以讓一般民眾學習,有助於應付未來可能面臨的危機。


走路是很棒的柔軟操

陳建華是出生於花蓮太巴塱部落的阿美族人,擔任「花蓮縣山海族群狩獵自主管理獵人協會」的理事,他表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就跟著長輩到山上玩,看長輩怎麼走路,怎麼背獵物、砍木頭、採野菜,長年耳濡目染並跟著做,就學會這些技能了吧。」

一般人無法經常在山林間活動,陳建華認為,政府推廣多年的日行萬步就是很好的自我鍛鍊,也是很棒的柔軟操。住在臺東延平鄉的布農族人古總結也認同走路是很好的運動,尤其一邊走一邊踢腿,可以讓關節一鬆一緊產生按摩的效果。此外,全身的伸展很重要,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回想小學時期每天做的早操,腳踝、膝蓋、腰、手、肩頸、脊椎統統動一動,再用手抓抓頭、按摩穴道,這是任何運動之前必須的暖身運動。

「之」字形的爬山路線

古總結對走路的技巧特別重視,例如獵人在山上經常走在沒有明確道路的山林裡,如果有獸徑就走獸徑,自己開路則要採「之」字形路線,也就是要斜切上山,再反方向斜切上山,走起來較緩和,不會產生瞬間巨大的衝擊力讓膝蓋受傷。

陳建華則提醒行走山路盡量要一隻手持拐杖,一隻手攀附沿途的樹木及長草根部,可分攤重量保持平衡,步伐要踩在平的地面或踏在草的根部,不能踏在地勢低窪處或斜坡,容易滑倒扭傷。

負重訓練

至於負重訓練,古總結提醒人的負重能力是有限的,過度負重對身體會有傷害。負重也要考量到體重,例如體重若增加30 公斤,其實已經增加了30 公斤的負重。

現在常有登山團體舉辦假日登山負重訓練,對一般人而言,走路時背個背包,裡頭裝幾瓶水,就是最簡單的負重訓練。


陳建華以其經驗認為,原住民族的傳統家庭大多會烤火,經常在山上整理農園時需要砍木頭、砍竹子再搬下山,這些就是負重能力與平衡感的訓練。而一般人只要走路時背個背包,裡頭裝幾瓶水,就是最簡單的負重訓練。

了解所處的環境

古總結的體能是從小就跟著父親上山開始訓練起來的,後來擔任保七總隊的警察,受過嚴謹的體能訓練,也擔任跆拳道教練,這些經驗讓他養成隨時觀察自己所處環境的習慣,在民防訓練中同樣重要,不管在城市或山林,一定要了解所處環境的地形,尋找可以掩護以及反擊的地點,這樣才能保護自己,同時熟悉周邊有什麼資源可以運用,例如空襲時可以找有掩蔽性的山洞或地形來躲避,需要攀岩吊掛時,也能利用樹藤草木來借力使力。而如果是在城市裡,就要知道地下防空室或捷運地下通道在哪裡,也要知道如何進到裡面,愈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就愈知道怎麼避難及反擊。

現在的野外求生、採集體驗是很好的體能訓練機會,例如泰雅 族人黃金來每年桂竹筍產季時都會帶領遊客進行採筍體驗。


山林體驗活動

現在很風行的野外求生、採集體驗是很好的體能訓練機會,例如住在桃園復興區年近七旬的泰雅族人黃金來,每年桂竹筍產季時都會帶領遊客進行採筍體驗,他的桂竹林在陡坡超過45 度的山坡上,他會提醒大家走下坡時要用腳跟,上坡時用腳掌,如果用腳尖的話就會滑倒,而且安全最重要,手套一定要戴,沿途有竹子就拉竹子來保持平衡,有草則要拉草根,免得摔倒。

提醒完大家之後,他總一馬當先,很快把團員拋在後面,還好他安排年輕力壯的姪子黃宗瑋押後,照顧每位需要扶助以及不慎滑跤的遊客,沿路不時提醒大家黃色枯掉的竹子已經腐朽所以不要拉,要拉綠色鮮活的竹子才有力。叔姪倆都表示,只要經常爬行這類的陡坡,很自然地就能訓練出強健的體能。確實如此,經常參加野外活動,學習原住民族的體能訓練,對於民防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什麼是之字形走路?

之字形路線有長短之分,端看目的地在哪裡,近距離就採小之字形,距離遠或隊員多且時間充裕就採長之字形路線慢慢走。之字愈長,坡度就愈小,對膝蓋的衝擊力就愈小。記得要拿一根拐杖或木頭輔助。

什麼是之字形走路?示範:古總結

追蹤我

※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04
※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