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新北市樹林高中原住民族專班的學生無論男女 都要在畢業前為自己織一塊布,縫製傳統族服。

開課辦活動展現時代創意!原住民族當今信物的發展面貌

2023/06/17

  • 文字 / 林瑞珠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原住民族的定情信物種類五花八門,當代原住民族仍不忘情於傳統信物,許多團體、學校、社區為了傳承開辦傳統工藝研習班,並有族人創立工坊、建立品牌來行銷傳統信物,甚至舉辦活動來延續原住民族「傳情的方式」。

時下原住民族團體、部落社區以及各級學校的工藝課程紛紛開辦各類原住民族工藝製作課程,讓原本在家裡跟著長輩學習的技能轉而在各種課程中有系統地學習,並請來工藝達人開班授課,其中不乏各種信物的製作方式及傳情技能,將傳統信物展現出不同的風貌與創意。

編製族服或結婚禮服

織布可說是傳統原住民族女性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尤其泛文面族群的女性,會織布才有婚嫁的資格,織布也成為婚嫁時常備的致贈信物,同時因此成為最常出現在原住民族工藝課的項目,甚至許多男學生對此感興趣。例如每年花蓮縣秀林鄉舉辦太魯閣族感恩祭時,現場的國中、小學生會進行織布展演,這時就會發現許多小男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展現熟稔的織布技巧,作品一點也不輸給女同學。

其他如新北市樹林高中乃全市唯一市立原住民族重點高中,於2008 年成立原住民族專班,傳統服飾課請來臺東阿美族的犁白辛系老師傳授服裝設計及製作,織布則由曾是歌手的黃秀珠老師擔綱,原住民族專班的學生不論男女都要在畢業前為自己織一塊布,並縫製一套傳統族服,經過這樣的學習也培養出學生的族群意識,例如李陳柏宇已經想好要為自己製作傳統泰雅族結婚禮服,還要教未來的妻子織布,為自己製作一套嫁衣。而畢業後想從軍當女兵的Apay Wadan 則希望在畢業前盡量完成未來的嫁衣。

學習口簧琴 吹奏情人密語

泰雅族的口簧琴又稱為竹簧琴或竹口琴,製作時先將竹子剖半,在切面裝上簧片,加一條細繩,以手拉繩,就能口吹簧片產生震動而發出聲音。講起來很簡單,製作時的所有流程則都需要仰賴技術,目前開課傳授口簧琴技藝的大多是泛文面族群的老師,例如泰雅族的文資保存者江明清牧師、太魯閣族的謝金水老師,在臺北、新北、宜蘭等地都有開課,從上山砍竹子開始,到製作、演奏一條龍教學,學生不論原住民族或漢人皆有,上完課程後不但可以擁有自己製作的口簧琴,還能吹奏出只有情人能懂的密語。

泰雅族的文資保存者江明清牧師、太魯閣族的謝金水老師,在 臺北、新北、宜蘭等地都有開課傳授口簧琴的製作與吹奏技藝。


分豬肉文化傳承課

殺豬分享是所有原住民族必經的文化洗禮,但年輕人未必都能懂得如何分豬肉。現年55 歲的余秀娟是臺東初來部落的布農族人,今年打耳祭期間就送了一條豬給娘家親戚,並藉此和部落耆老一起開了一堂分豬肉文化課程。

秀娟笑稱自己是末代指腹為婚的布農族族人,母親懷她時,就被準婆婆指定,如果生個女兒,未來就嫁給她三歲的兒子,余秀娟的大哥則娶婆婆的女兒,所以她既是指腹為婚也是交換婚,是非常典型的布農族婚姻。在她國小畢業那年,婆家就殺了兩條豬送到她家分享親友,可謂這段婚姻的信物。她笑說,如果不是交換婚,婆家要殺30 頭豬送到她家,交換婚省很大。

由於夫家待她很好,丈夫事業有成,所以她近年會在打耳祭期間殺一頭豬回饋娘家親友,今年她和部落祭司胡祝賀及部落製刀工藝師林德旺一起商議,把分豬肉當成文化傳承課,召集部落青年來學習,告訴年輕人什麼時機才能殺豬,以及豬肉分解的技術和各種分配方式背後的道理,讓部落年輕人藉此了解文化傳承。

臺東初來部落舉行分豬肉文化課,召集部落青年學習。


鄒族生命豆祭 以鵲豆當信物

鵲豆是鄒族人經常種植、食用的豆類,嫩莢可以清炒,味道鮮美,而鵲豆也因為生命力強韌,被鄒族人稱作「生命豆」。從2002 年起,為配合推動地方休閒旅遊,阿里山鄉公所在嘉義縣政府及相關單位的協助下,以傳統婚禮的形式舉辦「生命豆祭」。新人們穿過鄒族勇士搭起的長茅陣之後,便會在長輩見證下交換訂親信物,女方將手中的鵲豆種子放入男方配戴的火器袋內,男方則將戒指、鮮花交給女方,或放入女方的披掛袋內,接著兩人共飲「同心酒」,接受眾人的祝福。這就是因應時代演進應運而生的活動,同時具備傳統意義又可推廣觀光,乃最時尚的「信物交換」活動。

追蹤我

※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04
※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