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在阿美族太巴塱部落中,檳榔和情人袋是重要的傳情信物。

誠摯地表達心中的情意!原住民族不同的傳情方式與信物

2023/06/17

  • 文字 / 林瑞珠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傳統的原住民族社會中,不同的族群會藉由不同的「信物」來傳達心意,例如阿美族、撒奇拉雅族、卑南族等多族都會送檳榔;排灣族、魯凱族有「送情柴」,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則會吹奏口簧琴。

提起臺灣原住民族的愛情信物,首先會想到口簧琴,早在十七世紀末,清朝官員郁永河來臺採硫磺時就留下西部平埔族群的少年普遍以吹鼻簫、口簧琴來取悅心上人的紀錄,同時,檳榔也是族人間經常餽贈的禮物,其他如琉璃珠、小米串、木柴也是常見的信物,比較特別的還有拉阿魯哇族以菖蒲根項鍊互贈來表達情意。

口簧琴和鼻笛傳情意

住在桃園溪口部落的泰雅族耆老林明福乃口簧琴製作達人,他過去經常與已故的妻子吉娃斯一起吹奏口簧琴,他表示,男女之間吹奏口簧琴必須遵守gaga,而桃園志繼部落的黃秀珠則表示,她的長輩都是透過媒妁之言訂親後才能以口簧琴互傳心意,家長接著談好男方要殺幾頭豬送給女方分享親友,女方則要準備織布及背籃、鍋碗瓢盆等嫁妝。

鼻笛也是男子傳達情感的樂器。早在1943 年日本人黑澤隆朝組成「臺灣民族音樂調查團」來臺進行音樂普查中,就發現布農族、卑南族、鄒族、阿美族、排灣族、魯凱族、泰雅族、賽夏族、拉阿魯哇族,在祭典或平時娛樂、婚禮時會由男子吹奏鼻笛,同時他也註明了臺東太麻里地區的年輕男子在談戀愛時亦會吹奏鼻笛。

瑪瑙及菖蒲根項鍊送情人

雅美(達悟)族牧師董森永表示,過去適婚男女遇上合意的對象會進行祕密戀愛,總是趁著夜黑風高之際,帶上一點對方喜愛吃的小菜約在海灘或某個祕密基地一起享用,一旦雙方論及婚嫁,男方家長會準備瑪瑙項鍊送給女孩當訂親信物,女孩結婚時,父母也會準備瑪瑙項鍊給她當嫁妝,所以祭典期間就可以看見婦女身上全都披掛著瑪瑙項鍊。

拉阿魯哇族的男女會在相親後互贈菖蒲根項 鍊,並用金草石斛蘭的葉子摺成綠色墜子。

布農族及拉阿魯哇族則會在小孩出生後,給孩子做一串菖蒲根項鍊以保平安;拉阿魯哇族的年輕男女會在相親後互贈菖蒲根項鍊,並用金草石斛蘭的葉子摺成漢人保護符的形狀來當綠色墜子。如果論及婚嫁,訂親時女方要給未婚夫打獵用的鉛彈,早期則送弓或刀,男方則要準備織布給女方。

檳榔是社交重要的憑藉

將檳榔運用得最活潑的是東部的阿美族,母系社會中,男女結合需靠母親的慧眼。住在花蓮太巴塱部落的耆老李玉英表示,過去家有女兒初長成,母親就會替女兒留意對象,並要求女兒做個情人袋,由雙方母親轉給男孩在豐年祭情人之夜配戴,屆時女方媽媽就會帶著女兒在眾多男孩圍成的舞圈裡找到自己的情人袋並拿回,男方如果也合意,就會在裡頭放著紙條及檳榔並約定約會的時間和地點。

卑南族也是母系社會,臺東南王部落耆老林清美表示,經過成年禮的男性可以帶著檳榔到喜歡的女孩家拜訪,由女孩的姊姊接待,離開時把檳榔放在椅子下,如果女方不喜歡,第二天就會請家族長輩送回去,喜歡的話則留著,之後男生就可到女孩的窗外吹口簧琴或相約凌晨時分一起放牛。另外,也有族人會請部落長老到他喜歡的女孩家丟檳榔,然後大聲說是哪個男方丟的,林清美笑著提起十幾歲時,就有好幾次收到男方丟進家門口的檳榔。

魯凱族、排灣族的有「送情柴」習俗,通常由男方準備,致贈女方家庭,表達心意。

臺東達魯瑪克部落的魯凱族也有類似習俗,胡進德表示通常男方家長看中某個女孩,就會送大串檳榔及荖藤、釀酒到女方家表達有意結親,此後男生就要經常送木柴到女方家,如果任何一方反悔,都可要求退回檳榔。

小米串傳情

高雄多納部落發展出小米串傳情的方式,製作小米串的達人金玉鑾表示,通常在舉辦收穫祭或逢年過節時,男方母親若看中哪個女孩,就會做小米串讓兒子送去,金玉鑾家裡就有成排的小米串是女兒年輕時眾多愛慕者送過的,母女倆再從中挑選合意的婚配。

送情柴聯絡感情

過去木柴是生火工具,砍木柴是粗重工作,致贈木柴便成為人際間聯絡情感、互相幫助的方式,後來則演變成魯凱族、排灣族的「送情柴」習俗,以耐燒的九芎最好。臺東達魯瑪克部落的魯凱族族人田水生前陣子孫女盧慧論及婚嫁,訂親時男方浩浩蕩蕩送來六禮,包括禮刀、肩帶、鍋子、陶甕、棉被、木柴、琉璃珠項鍊以及檳榔和花環。田水生也表示,早年都是新郎親自準備訂親六禮,他還記得他花了很長時間上山砍柴背到女方家擺滿整個外牆,藉此表現工作能力,同時討岳父母歡心。

追蹤我

※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04
※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