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來去部落住石板屋 高中生的寒假作業課!

2016/02/05

LINE分享 FB分享

你的寒假作業有趣嗎?台中市葳格國際學校每年寒暑假,都會安排移地課程,今年寒假,有30位學生選擇到台東達魯瑪克部落進行志工服務,跟著魯凱族青年回到舊部落Kapaliwa重建生態廁所,體驗住在石板屋的自給自足生活,一起踏上尋找祖靈之路。

重建生態廁所

「這是我們部落最重要的守護神,進去之前,我們都要祭拜祂,請他庇佑我們此次行程順利。」李張力元,魯凱族名是Lravorase Lra-dumaralrath,是達魯瑪克青年裡的中堅份子,也是這次志工服務團的部落導覽員。他說,修建石板屋之前,要先把守護神給修復回來,部落才會完整。

但是學生剛踏進部落,不了解守護神的意義,甚至還跟祖靈柱玩起了自拍,當場遭到李張力元的嚇阻。因為守護神和祖靈柱,就像是我們的祖先牌位一樣的神聖莊嚴。

李張力元(左三)教導學生志工蓋房。

「這個是咬人狗,平常在山上遇到了,要避開他,否則你會痛不欲生…。」拜完守護神後,李張力元繼續帶著志工步行,沿路介紹周遭的植物生態。台灣山林常見的咬人狗,過去是部落最好的教鞭,「用這個打下去,很痛但是卻不會出現傷疤。」因為咬人狗,葉面上的纖毛,只要一碰到皮膚,就會出現疼痛及炙熱感,「你們要記住這個黃槿葉,他是你們這幾天的衛生紙,千萬不要拿錯,拿到咬人狗啊!」

從達魯瑪克到Kapaliwa舊部落,有六公里的距離,但因為山路蜿蜒,就算開車也是需要花上30分鐘時間,上面不僅沒有水電,連手機訊號都沒有,自娛娛人就成了最大的娛樂。

休息時,學生志工們大都聚在火爐前聊天取暖。

達魯瑪克部落族人豪哥最愛邊工作邊高歌,看到葳格國際的孩子時不時用英文交談,他納悶地問老師:「為什麼你們要一直講英文啊?」在遠方的李張力元聽了以後,大聲回應:「我不愛英文,我愛台灣!」儘管有些學生是因為長期在國外生活,而習慣不同,但看到了大哥們的「無理取鬧」,也都笑成了一團,回到了人與人單純地交談。

「就像人們總是想透過旅行過程中,找尋自己…」在休息的時候,李張力元突然要學生志工們試著照鏡子找自己,有一位跟著哥哥一起報名志工團的明道國中女學生Angela說:「我覺得來這裡蠻好的,可以思考一些事情。因為我們平常在都市就是上課、做功課或是上網,很少管旁邊的人在幹嘛,但來到這裡,我有更多機會暸解我的朋友。」

站在Angela旁邊的Anabel也興奮地說:「以前我們在家裡,洗菜跟洗碗都會用蔬果清潔劑洗,但是在這裡,我學會用草就能去油、清除乾淨,我覺得超厲害的。」

Angela(左)將石板傳遞給Anabel。

這些孩子生活富足,原本領隊還擔心,孩子會不習慣部落生活,沒想到當我問十年級(等同於高一)的Oscar,對於住在石板屋的感受時,他只說:「石版很硬,睡到後來覺得有點冷...」

但其實,石板屋內部都會生火,那把火可以薰蟲,燃燒的木材油脂也可以保護樑柱,同時也能提供三餐炊煮,提供人保暖,生火即是生活。「早上醒來我聽說,力元大哥幫我們生火生到凌晨四點,我覺得他人很好,只為了幫我們生火,到凌晨四點都不能睡覺,我想我就是在四點以後才覺得開始變冷的...」Oscar語帶感激地說。

Oscar(左三)準備從同學手上接取石板。

中午吃飯時,看見一位男學生不時關心周遭身邊的人,甚至主動幫忙盛裝食物,當我稱讚他,是一個暖男時,他先是害羞地笑,並且對我說了一聲謝謝。

到了這裡,因為沒有網路及便利,孩子回到單純人與人接觸,漸漸地也開始去感受身邊人的溫度,並且互相幫助。

男學生們一起製作魯凱族傳統食物「阿拜(Abay)」

「我終於可以洗頭了!我覺得超爽的!」一位男孩從石板屋裡,邊擦頭邊笑地走出來,老師偷偷跟我說:「他就是一開始最不能適應這裡生活的人。」但當下在我看來,卻是一位因為有一桶熱水可以洗頭,就感到滿足的單純少年。

事後我才知道,他們的寒假移地課程,一團到英國,一團到達魯瑪克,而選擇到達魯瑪克做志工服務的人,不僅出力還要出錢,「我覺得來到這裡,發現台灣不同地方,原來有很多不一樣的生活,我覺得蠻好的。」許多孩子也包括了Oscar,從頭到尾都積極參與實作,不論是砍木頭、搬竹子、堆疊石板及生火。孩子的部落課,學得不僅是文化,更是有別於都市生活型態的體驗翻轉。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