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Tag

  • 搭蓋小屋 抵擋山林低溫的智慧

    July 15, 2021

    過去,原住民族在山上工作,到中午總要找個地方遮陽休息,遇雨也要找大葉植物來遮雨,所以幾乎每一人都身懷絕技。撿些樹枝、砍些野草,三兩下就能搭出一個臨時休憩小工寮。時下年輕人瘋野外活動,每到假日山上人潮絡繹不絕,但臺灣山區地形地貌及林相植被龐雜,加上夏秋兩季天氣變化多端,上山經常會遇到颱風或暴雨襲擊,或...

  • 幽法的音樂新視界

    July 15, 2021

    為了認識傳統,章素琳大學時廣泛學習南島語民族文化的語言和歷史脈絡。當時她並不知道,日後啟發最深的,竟然是演出前後的一個小儀式:拿酒敬天地人。她說:「那段時間對我的影響不只是聲音、身體,也包括建立族群認同、生活觀,以及對生命的信仰。」習祭儀歌舞 貼近原生部落「mifotik」是在祭儀前後告知祖先的儀式...

  • 潘巴奈:相信自己 堅持下去

    July 15, 2021

    從事表演藝術工作13年的潘巴奈(Pan Panay),曾經編、導、演《第一百零八個巴奈》,她以自己的阿美族名「巴奈」為題,透過創作為個人回溯族群文化、尋找真正的自己。「記得有一次的跳舞課,老師要小朋友圍成一個圈,聽見音樂之後愛怎麼跳就怎麼跳。」潘巴奈回想起兒時的某一堂舞蹈課,不必正經八百跳著芭蕾,而...

  • 挫折鍛鍊心性 蓄勢待發的摘金夢

    April 21, 2021

    來自臺東市阿美族的郭婞淳,夢想其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遠大,這個使她揚名立萬並站上奧運頒獎臺的舉重運動,她一開始是很討厭的,但國三的全中運,徹底改變她未來的運動員生涯。當時辛苦練習的四百公尺接力賽因為掉棒無緣決賽,沒什麼練的舉重,反而在隔天得了金牌,這似乎是老天爺「強制性的」為她選擇了未來的道路,如果那...

  • 牽手圍圈,烘托阿美星系

    March 23, 2021

    在每個感恩慶祝時刻,手牽手的族人如同日月星辰溫柔包覆世界。蘇瓦那說:「我們沒有線段式的歷史,圍成圈歌舞後,千年古調、祖先的智慧與族群精神,都會跟著不斷旋轉。」他嘗試將圍圈文化帶入每個分享場合,「牽手是快速和解和理解原民文化的方式,先了解,就能透過這個方式獲得感動。」被父母隱藏的原民血統他出生臺東關山...

  • 臺灣最速男 田徑場上的常勝軍

    March 04, 2021

    來自花蓮的楊俊瀚,是一位阿美族青年,現在就讀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年紀輕輕的他,已經在運動場上身經百戰,而且是多項全國紀錄的保持者。田徑場上的亮眼新星「小時候,我嘗試過很多不同的運動項目,像是棒球、籃球、競走等等,在姊姊的影響之下,最後愛上田徑。」楊俊瀚說,練田徑的姊姊,是她的偶像。家裡的牆壁都掛滿了姊...

  • 布萊克薛薛:勇敢作夢、認真實踐

    December 29, 2020

    在都市出生、長大的布萊克薛薛,每到寒暑假的時候,就會跟著爸媽回到屏東牡丹鄉的部落。「旭海村是一個背山面海的部落,族人的臺語都非常溜。」布萊克薛薛的父親是排灣族、母親是阿美族,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家非常近。身為都市原住民族,布萊克薛薛很少有機會說族語,每次回到部落的時候,他就會從長輩身上學會很多和...

  • 脈絡篇》透過族名認識真正的自己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的傳統服飾色彩多樣豐富,16族各有其鮮明風格,一眼就能夠從他們的服飾判斷出屬於哪一族。其實,不單是服飾,各族對於傳統名字的命名方式,也都各自獨特的文化習俗。例如以家名制命名的排灣族,家家戶戶都有各自的家屋名,此外,非常重視階級制度的排灣族人,在嬰兒出生後,命名也會因為階級而有所不同。採用親子...

  • 總論篇》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各族的命名文化都不一樣,以阿美族為例,他們崇尚自然,常以時間、動植物或氣象來取名字。例如阿美族女性常見的名字Panay,是稻穗的意思,由此得知她是在稻作收成的季節出生;有人剛好是在早上出生,所以取名為Ranam,就是早餐的意思。還有Tefi是鵲豆、Tali是芋頭、Fonga是地瓜,這些都是部...

  • 原民部落最美豔的作物

    November 23, 2020

    近年來,在臺灣人的餐桌上,經常可見到紅藜料理,從最簡單的紅藜米飯,到紅藜麵包、餅乾、沙拉,還有紅藜小米酒、啤酒等,廣受民眾喜愛,這種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的原住民族傳統穀物,營養豐富,因此被譽為「穀物界的紅寶石」。又因富含澱粉酵素、活性極強,傳統排灣族用來當作酒麴、釀小米酒。且紅藜外殼富含皂...

  • 化為海女、歸魚的逆流守護者

    November 23, 2020

    搖滾現場總是一片混沌的寒鴉色,但漂流出口可不一樣,華美的霞帔飛盪絢爛的穗子,節奏一波波地衝,豔麗的浪也一道道地湧。來自臺東阿美族的漂流出口,演出時固定穿著傳統服飾,主唱兼吉他手巫尚.碧海說:「植物染是最天然的,純手工代表有感情,傳統在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的設計變化。我想用服裝表示用古老智慧實踐生活,我內...

  • 直衝味蕾的香氣

    November 23, 2020

    刺蔥,外型崢嶸、整株帶刺,連葉子也不例外,這種充滿自衛機制的植物,連味道都有著濃郁的刺激性香氣,嘗起來有蔥、生薑、胡椒等混合氣味,讓人只能靜觀,不敢隨意地攀折,和帶刺的玫瑰有異曲同工之妙,需要以滿株的刺來保護自己,以免遭受偷香者的摧殘。不過,即使滿身細刺,還是抵擋不住臺灣原住民族尋香而來,小心翼翼地...

  • 勒嘎 ‧ 舒米:不要害怕挑戰

    November 19, 2020

    在小學二年級以前,勒嘎‧舒米有大半時間都在花蓮的港口部落度過,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小學三年級,因為父母離異的關係,他跟隨父親到臺南關廟,離開了母親和部落。「關廟是一個種鳳梨的農村小鎮,相較於靠海的部落是截然不同的環境。」勒嘎 ‧ 舒米說,轉學到南部的小學之後,發現全校只有自己是原住民族,完全...

  • 阿美族木石取火的智慧

    November 09, 2020

    火,是走向文明的象徵,有了火就可以取暖、熟食、打造工具,只是,原始社會想要取火可沒那麼容易,經常得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取得火種。至於取火的方式,則多就地取材,包括東部阿美族常見的鑽木取火、捶石取火、輪鑽取火、拉繩取火等,不管是取材木頭、石塊、乾燥竹材,方式都是連續快速磨擦,使之產生熱能來生火。就因為...

  • 別在意他人眼光,勇敢活出自我

    October 15, 2020

    曾經是穿著軍服的教官,現在則是一身休閒裝扮,每天在田裡耕作、研究各式野菜。粗重的農活難不倒吳雪月,因為她從小就會幫忙大人插秧、割稻、放牛。「那個年代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吳雪月出生在50年代的壽豐鄉光榮部落,父親是小學老師,母親在家務農。每到假日,家裡的孩子都需要到田裡幫忙,吳雪月一點也不覺得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