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Tag

  • 原住民族的環保竹餐具

    June 14, 2022

    原住民族對竹子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泛泰雅族常見竹屋、餐具、樂器,不同季節還有不同竹筍可以食用,在飲食、生活用品、建築、娛樂各方面均廣泛使用。但自從上個世紀後半葉開始,臺灣進入工業化時代,廉價的塑膠用品大量普及,因此脫離使用竹器的習慣,在當今環保訴求下,「竹餐具」天然材質的優點又受到重視。臺灣竹子隨處可...

  • 正面擊破困境 陳念琴的拳擊之道

    December 30, 2021

    在東京奧運拳擊16 強賽事的直播畫面中,一位女拳擊手在勝利後高喊一句:「Pangcah nu wawa.」(阿美族語:阿美族的孩子),畫面深植臺灣觀眾心中。她是陳念琴,是臺灣第一位登上奧運殿堂的女拳擊手,花蓮出生、有著阿美與布農血統,兩歲跟著父母移居馬祖北竿島。「爸爸要去馬祖工作,所以全家人跟著爸爸...

  • 快來吧!我們一起《看月亮》

    September 17, 2021

    年輕的布農族音樂人馬詠恩和農男樂團共同合作,用最具有創意和最通俗的編曲,製作出《看月亮—Sadu Kata Buan》音樂專輯。在嶄新的現代編曲架構下,保留大量的古調吟唱。「跟著部落長老學習族語和古調,是最幸福的一件事。」馬詠恩從小學習布農族語和古調,如今更藉著音樂,傳承原住民族的音樂與文化。吟唱古...

  • 原住民族的絕佳補品—樹豆

    June 03, 2021

    學名是Cajanuscajan(L.)Millsp.的樹豆,是熱帶及亞熱帶常見的作物。在臺灣,許多原住民族部落也有著關於樹豆的千古傳說,各族都為其取了不同的名字。例如,泰雅族:Syungutu、賽夏族:Senget、排灣族:puuku、卑南族:buaw、賽德克族:sunguc、噶瑪蘭族:daung、...

  • 智慧傳承的竹編好器

    June 03, 2021

    竹林分布在北緯46度至南緯47度之間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尤以亞洲分布最密集。臺灣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尤其是海拔800公尺以下的區域,剛好這些區域是原住民族部落主要分布區域常被拿來當作竹屋建材,以及樂器、竹編器具等用途。不同竹材各有用途布農族的分布很廣,在南投縣仁愛、信義兩鄉,花蓮縣卓溪、萬榮...

  • 射耳、火祭、報戰功

    April 28, 2021

    布農族的歲時祭典,與小米種植有密切關聯,每年1、2月是小米播種的季節,3月除草後,到了4、5月正值農閒,此時山林中的野獸剛脫離哺乳期,正好可打獵,因此布農人的射耳祭就在此時舉辦。射耳祭布農語為Ma-naq-tainga或Ma-naq-titi。Ma-naq是射的意思,tainga則是耳朵之意。舉辦射...

  • 祈求力量的利器

    March 11, 2021

    原住民族部落的傳統武器,主要有刀、標槍、弓箭等,對於火槍的使用,則是透過部落之外的人們才慢慢接觸。原住民族使用武器的歷史其實很早,其中獵槍的使用,大概可以回溯到16、17世紀。當時,部落跟漢人、西方人常進行物品交換,而火槍是交換物品中最熱門的品項之一。因為對族人來說,火槍不僅用來狩獵,更能抵抗外來敵...

  • 尋找篇》追溯根源串起家族記憶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背後蘊含深刻的文化意涵,也代表著族人對於傳統文化深刻的體悟。如果失去了名字,就如同遺忘自己的文化,讓靈魂迷失,在歷史中顛沛流離。追溯根源,想找到自己的名字,就像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可以向何而去。在尋找名字的路上,有些人找到了,並透過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名字的美好;但是,也有人至今無法...

  • 脈絡篇》透過族名認識真正的自己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的傳統服飾色彩多樣豐富,16族各有其鮮明風格,一眼就能夠從他們的服飾判斷出屬於哪一族。其實,不單是服飾,各族對於傳統名字的命名方式,也都各自獨特的文化習俗。例如以家名制命名的排灣族,家家戶戶都有各自的家屋名,此外,非常重視階級制度的排灣族人,在嬰兒出生後,命名也會因為階級而有所不同。採用親子...

  • 總論篇》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各族的命名文化都不一樣,以阿美族為例,他們崇尚自然,常以時間、動植物或氣象來取名字。例如阿美族女性常見的名字Panay,是稻穗的意思,由此得知她是在稻作收成的季節出生;有人剛好是在早上出生,所以取名為Ranam,就是早餐的意思。還有Tefi是鵲豆、Tali是芋頭、Fonga是地瓜,這些都是部...

  • 原民部落最美豔的作物

    November 23, 2020

    近年來,在臺灣人的餐桌上,經常可見到紅藜料理,從最簡單的紅藜米飯,到紅藜麵包、餅乾、沙拉,還有紅藜小米酒、啤酒等,廣受民眾喜愛,這種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的原住民族傳統穀物,營養豐富,因此被譽為「穀物界的紅寶石」。又因富含澱粉酵素、活性極強,傳統排灣族用來當作酒麴、釀小米酒。且紅藜外殼富含皂...

  • 每一天都保有熱情

    November 23, 2020

    那瑪夏區南沙魯部落,是書巴里.以使馬哈善成長的地方。在部落出生、長大的他,從小與山林貼近,很早就懂得人與自然之間必須和諧共處、相互尊重。「部落是看不見乞丐的。」書巴里.以使馬哈善表示,大自然提供豐富的資源,再加上族人都非常樂於相互幫助,因此在部落不會看見有人三餐不繼,大家可靠大自然維生。一場風災過後...

  • 臺灣各地的矮黑人傳說

    November 19, 2020

    在眾多矮黑人的傳說中,排灣族十分特別,說法極多,根據前屏東原住民族社區大學校長Lavuras Kadrangian(拉夫琅斯.卡拉雲漾)表示,他第一次聽到小矮人的傳說,是從來義鄉望嘉部落的一位耆老那裡聽來的,那位耆老說,矮黑人是從小琉球渡海而來,住在山谷與平地之間的洞穴裡,所以排灣族說他們是地底人。...

  • 無論成敗與否都是經驗的累積

    November 13, 2020

    谷筱霜是一位布農族女孩,來自南投地利村達瑪巒部落。活潑好動的她,小時候其實是學校籃球校隊,也是部落裡的表演團體一員。每當有貴賓造訪部落時,團員就會載歌載舞表達歡迎之意。「在剛升國一的迎新活動上,看見哥哥穿著跆拳道的衣服在臺上表演,覺得好帥喔!」谷筱霜說出當初加入跆拳社的原因,原因看似簡單,卻也因此造...

  • 每個人都有著獨一無二的美麗

    October 13, 2020

    五歲的布農族小女孩法麗絲,帶著彈弓到山裡打獵,她遇見一位全身長毛的大巨人,於是兩人一起獵雉雞、摘水果,在河裡玩水⋯⋯。法麗絲是《為什麼不能去打獵》繪本中的主角,這本書的作者就是田知學。「小學二年級以前,我就是山上的野孩子。」在部落成長的田知學,曾經有過一段無憂無慮且快樂的童年,而繪本當中有許多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