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林瑞珠搜尋結果:共 27 筆

  • 正確辨識野溪風險

    December 31, 2021

    臺灣有著豐富的水域與山林資源,但大多數的學生卻不太熟悉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加上適逢疫情,大家開始轉往山林、水域遊玩,如何在野溪玩得盡興又安全,就得好好請教長期居住在山林中的原住民族了。出門看氣象 山頭現烏雲就快走以前老人家在溪邊工作,只要看到烏雲,就算雨還沒來,都會馬上收拾回家;尤其遇到午後雷陣雨,...

  • 大洪水時期的原型

    November 18, 2021

    臺灣四面環海,因此部分原住民族的文化與生活與海洋息息相關,也有許多關於大洪水來襲的傳說。近海的民族如阿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卑南族、東排灣族、雅美族(達悟族)等,都有漁撈的傳統技能,且擅用小船,例如達悟族的拼板舟。即使居住於內陸的邵族,也有獨木舟的捕魚文化。這一點都不奇怪,根據考古學家與地質學...

  • 淺山部落最鮮甜的滋味—綠竹筍

    November 18, 2021

    每年3 月一入春,暖和的春陽晨光一透入海拔500 公尺以下的淺山竹林,春寒料峭瞬間化作晶瑩露水,竹林新葉反射出晨曦晶光。這個時候,筍農就要開始忙碌了,他們總是大清早三、四點早起,帶著竹筍切刀、鏟子、竹簍、麻布袋等工具,開著農用小卡車上山挖竹筍。這一路可以挖到10 月,比較懂得現代竹林管理的筍農,甚至...

  • 自救救人基本功

    November 18, 2021

    每年入秋之際,全臺慎防颱風,以近年最嚴重的是2009 年「八八風災」為例,當時部落遭災,許多中壯年族人主動承擔救援重任,以原住民族傳統面對天災的古老智慧,結合現代逃生觀念及工具,成為當下絕佳的救災武器。野外求生達人兼花蓮義消周志強經常執行野外救援任務,使用技巧除了有從小方式來進行救援,他建議部落年輕...

  • 美麗的婚姻傳說

    November 04, 2021

    原住民族關於婚姻的傳說故事中,許多敘述著男女相愛到結為連理並繁衍後代的過程。天女傳授 賽夏農耕織布技巧天女下凡的故事大都不為愛情,而是幫助人類,例如賽夏族相傳雷女和織女下凡就是最著名的兩例,雷女傳授族人農耕的技巧,以及織女傳授族人織布的技藝,讓賽夏族人走向文明社會。賽夏族人原來只會打獵,不懂農耕,天...

  • 謹守結婚禮俗

    November 04, 2021

    在母系原住民族社會裡,媽媽最大,舉凡家中大小事,都要問過母親的意思,在這樣的社會制度下,少女、少男情竇初開,還要看看雙方的母親是否看對眼,如果兩位媽媽都喜歡對方的孩子,就會私底下談妥,女方媽媽就會要求女兒做個情人袋,由媽媽去交給男方的媽媽,再轉給那個男子。阿美族的男人,誰先掛上「a lu fu」,也...

  • 阿美族豐富的野蔬世界

    October 04, 2021

    原住民族傳統社會普遍種植小米、雜糧、豆類,蔬菜則靠採集,蛋白質來源則為打獵,這種飲食習慣普遍存在於全臺原住民族中。尤其世居平地的阿美族,因居住平地、氣候暖和,野菜種類最多,也最易取得,野菜文化發展得最為完整多元,因此獲得「食草民族」的美譽。這幾年「野菜」一詞風行,但踏入阿美族的飲食世界,還是令人驚豔...

  • 森林資源的現代產業應用

    September 27, 2021

    木材在原住民族傳統社會中被廣泛使用,建材、飲食器皿、樂器,以及杵臼等生活用品,或是漁具、舟船等交通工具,都需要使用木料。但最普遍應用就是當柴燒,以木頭取火可烹煮食物,同時讓室內保持乾燥,防止物品及房屋發霉腐壞,冬天更可取暖。至今許多部落族人仍習慣每天一早在主屋旁的半開放工具間燒一盆火,尤其在冷颼颼的...

  • 撒奇萊雅族的海祭

    September 10, 2021

    每年3、4月春末初暖時節,東北季風稍歇,當太平洋洋流—黑潮帶來大量的飛魚和洄游魚類時,花蓮濱海的各部落也隨之進入捕魚的季節。居住在東海岸的撒奇萊雅族男性族人會在漁季開始後的時節舉辦海祭,祈求海神、山神和祖靈的保佑,讓漁夫每一趟都能安心出海,滿船而歸。海祭又稱海神祭、捕魚祭,是以海維生的撒奇萊雅族非常...

  • 那些小米教會我的事

    September 03, 2021

    上個世紀末,原住民族祭典經常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小米收穫祭卻沒有小米,祭典裡應該要有的小米酒並非以小米釀造,而是改用糯米或公賣局的瓶裝米酒⋯⋯。原來,這是因為飲食習慣受外來統治者日本人以及漢人的影響,才改以更便利取用的稻米為主食,小米漸漸地被稻米取代,讓過去「藏種於民」的傳統被破壞,不計其數的小米品...

  • 小米—最神聖的主食作物

    September 03, 2021

    每年入夏,走進部落便可見小米田裡搖曳著小米串。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便開始種植小米,且世界各地都有此作物,又被稱做粟、稷、粱、粟米。小米是五穀中籽實最小的品種,植株約60~150公分高,米穗一串則可長至20~30公分;接近採收期時,小米穗則會因重力而串串下垂,風吹搖擺。小米耐旱,適合種在缺乏灌溉...

  • 傳說,小米是這樣的⋯⋯

    September 03, 2021

    傳說中的小米種子是怎麼來的呢?有的說來自天神賜予,有的說是地底小矮人送的⋯⋯,取得的方式林林總總,故事各有不同。神明與小米種子撒奇萊雅族、魯凱族、阿美族就有小米與天神傳說。其中,撒奇萊雅族是天神與凡人通婚的故事。有一個女孩Sayon到一處叫Balalat的水塘取水,認識了下凡的天神Botong,便結...

  • 噶瑪蘭族新社部落海祭

    July 15, 2021

    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群善於航海的民族,由南方的Sanasai島嶼划著木舟來到臺灣東北部,來到高山下平坦的蘭陽平原,在此安身立命—正是噶瑪蘭族。他們依舊靠海維生,發展了豐富的海洋撈捕文化,直到一百多年前為躲避清兵入侵,部分族人南遷到花蓮新社部落,建立一個靠海的小村落,持續與海洋為伴。每年時序...

  • 臺灣原生種的消暑涼品—愛玉

    July 15, 2021

    盛暑夏天來一碗冰涼愛玉,擠點檸檬,一些糖水,再加一些水果,大口下肚,實在太爽口消暑,這樣的夏季涼品每年一到夏天就熱銷全臺灣,沒有人不愛。許多部落中都有專門採收愛玉的採收人,持續生產這個夏天消暑聖品。清爽口感廣受喜愛愛玉凍之所以廣受喜愛,除了秀色可餐外,其清涼淡雅又冰涼的口感是主因,它的果皮富含黏液,...

  • 搭蓋小屋 抵擋山林低溫的智慧

    July 15, 2021

    過去,原住民族在山上工作,到中午總要找個地方遮陽休息,遇雨也要找大葉植物來遮雨,所以幾乎每一人都身懷絕技。撿些樹枝、砍些野草,三兩下就能搭出一個臨時休憩小工寮。時下年輕人瘋野外活動,每到假日山上人潮絡繹不絕,但臺灣山區地形地貌及林相植被龐雜,加上夏秋兩季天氣變化多端,上山經常會遇到颱風或暴雨襲擊,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