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搜尋結果:共 3416 筆
-
隔離期間的修行旅店
April 30, 2020
我打破了自己的紀錄,因為疫情的關係,幾乎兩個月沒走出香港。許多人正經歷長達十四天的隔離期(quarantine),對我來說,那無疑會是相當難熬的折磨,於是開始想像,若要我選,會在什麼旅店完成那十四天的修行?一定要有好的風景、可以讓陽光穿透的大片窗戶;還有,要是有陽台的話,當然更是理想,可以呼吸到外面...
-
排灣族祖傳的竹編搖籃
April 29, 2020
走在排灣族部落裡,經常可見年輕婦女肩上披著背帶,連到胸前掛個小搖籃,幼小的初生寶寶就在搖籃裡頭甜甜地酣睡著,這就是在過去靠勞力謀生的年代中,排灣族老祖先發明的育兒工具。有了小搖籃,年輕媽媽們就可以抽出手來忙些別的事情,也方便照顧孩子,有如抱在懷中,也不會因為母子身體緊貼而燥熱, 又可以防止衝撞意外,...
-
知識導遊 來了part1——79歲退休海軍 變旅遊界祖師
April 23, 2020
79歲退休海軍 變旅遊界祖師大量閱讀、自學英文的不老國寶「我坐副駕駛座指路導覽。」導遊張明石說。採訪當天,我們約在台北市中山北路,穿上顯眼橘紅色背心的他,仍職業病上身,開始介紹日治時期「條通(編按:意指巷弄)文化」,當時許多達官顯要匯居此地;車子開上中山高速公路,他說起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前身「麥克...
-
知識導遊 來了part2——英國藍牌導覽員 行走的百科全書
April 23, 2020
疫情延燒、全球逾半人口被禁足,必須抑制旅遊欲望,此刻,採訪英國倫敦藍牌導覽員高嘉良(Craig)竟成一種折磨。雖然,暫時哪兒都去不了,先跟他神遊倫敦一趟也好。他,馬上展現專業,推薦我去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Sir John Soane\'s Museum),瞧瞧索恩蒐藏的骨董雕像和木乃伊棺,說不定還能...
-
知識導遊 來了part3——「不要去台灣」影片 幕後觀光大使
April 23, 2020
去年十月,法國導演兼攝影師陶立德(Tolt)在YouTube頻道發布《不要去台灣》(Don\'t Go To Taiwan)影片,列出七個理由,反向操作,至今累計超過二百六十五萬觀看次數。幕後推手、帶法國網紅上山下海拍攝的是他,飛亞旅行社(My TaiwanTour)導遊陳爰南(Gordon)。片中...
-
與時俱進的經典
April 23, 2020
佛拉多里(Foradori)是一九九四年就已拜訪過的北義酒莊,當年還只是未經世面、血氣方剛的葡萄酒學生,對酒莊捨當年義大利盛行的國際品種,充滿自信採用當地特有鐵洛蝶勾葡萄(Teroldego)釀造旗艦級酒,自然相當敬佩。這瓶以格拉納托(Granato)為名的紅酒來自以傳統高藤架法種植的三片老樹園,與...
-
鬼斧神工巧克力雕刻 他們不只是主廚更是藝術家
April 16, 2020
由於巧克力在溫度高時融化為液態、溫度低時凝固成固體,灌模、塑型很自由,經過良好調溫的巧克力還能煥發出閃亮的光澤,因此非常適合雕塑作品,幾乎任何想像得到的造型都可用巧克力表現。因為比甜點創作更自由,巧克力雕塑成為許多主廚們表現抽象概念或觀點的重要載體。除糖工藝外,它也是甜點界內重大比賽皆不可少的項目。...
-
味覺系創新:捨棄奶蛋蜂蜜的純素巧克力
April 16, 2020
和巧克力雕塑相同,巧克力甜點近年來也反映了相同趨勢,呈現更多對環境的關懷、減少動物性食材的使用。原本純可可為植物性,但如要製成商品如巧克力磚、夾心巧克力、甜點等,傳統會需要使用鮮奶油、奶油、蛋,或其他動物性食材如蜂蜜。不過近來不含任何動物性原料的純素(vegan)巧克力,在巴黎儼然成為最新趨勢 。前...
-
用國際化巧克力 說出台灣在地好故事
April 16, 2020
台灣巧克力近幾年在國際舞台表現強勁。從2016年,畬室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參加國際巧克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簡稱ICA),勇奪一銀一銅開始,台灣巧克力逐漸在世界舞台嶄露頭角。2019年ICA世界決賽中更技壓全場,由福灣巧克力的「台灣一號屏東黑巧克力62%...
-
大師最後遺作旅店
April 16, 2020
趁著未對香港人隔離封關前,急急走一趟澳門,由於感覺未來將有一段時間無法再去,選擇旅館上比以往更顯困擾,更不想隨意。最後決定還是去開幕不到兩年的摩珀斯旅店(Morpheus)再度朝聖,原因無他,就因為其為建築大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最後的旅館遺作。札哈.哈蒂充滿科幻感、流暢而剛硬中見柔軟...
-
抗焦慮 靜心操part1——正念自癒法 穩住情緒
April 09, 2020
英美名校認證,重整大腦利器正念自癒法 穩住情緒想要過著不累的生活,就得有方法,我從「正念減壓」課程的創始人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的課程中,學會時刻覺察,進而調整人生方向,才有了現在的我。喬.卡巴金是美國麻州大學教授,他認為Mindfulness就是中文的「念」,可拆成「今」加「...
-
抗焦慮 靜心操part2——身心溫度計 實測心累
April 09, 2020
一般人透過「正念」的練習,能讓身心靈獲得解放,進一步讓生活獲得該有的品質,適逢疫情肆虐全球,希望能提供給更多民眾正念的理論與練習方法,讓生活得以改善。首先,得先了解自己身心的狀態。面對情緒,迎轉變契機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煩心時,會念念不忘,久久不能平復,情緒黏住注意力,特別是在壓力事件,強迫性去鑽牛...
-
抗焦慮 靜心操part3——呼吸排倦意 書寫解心氣
April 09, 2020
「存在正念狀態」意味全神貫注,專注只能是臨場、當下。如果把正念以兩個特徵來形容,就是「專心」與「不分心」。「專心」指的是專注力與覺察力的訓練能力;「不分心」則是切斷紛飛的念頭,特別是對事物好、壞或有意見的評價。正念練習可分為兩個方向:一、專注力練習,提高畫面清晰度,就像電視機畫質更高,可以看得更清楚...
-
世遺做為國家文化底蘊的競逐
April 09, 2020
數十年來我著迷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原因:在大多數世界文化遺產中,我看到的不只是生硬的遺產,而是生活的文化。世界遺產制度實施以來,每個國家申報時的思維極為不同,也因依據準則不一,結果差異甚鉅。一千一百二十一處世界遺產中,不少案例以呈現提報國之文化為核心,企圖讓全世界知曉其文化之美與普世性價值,直接或間...
-
走在包浩斯之城part1——東德小城 有機設計大展
March 31, 2020
軍醫院、屠房化身創意基地東德小城 有機設計大展沒有一個設計浪潮,能夠像包浩斯(Bauhaus)這樣,影響力如此無遠弗屆。藝術與設計學校包浩斯僅生存十四年,其教授藝術與設計的新形態,及對建築設計突破性的理念,卻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導師和學生,散布全球不同角落,並影響人們日常生活至深,從如今隨處可見的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