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節 文化巡禮 藝遊古味

跟著陳瑋儒探遊趣

2018/08/08

LINE分享 FB分享

撰文/李順瑀 攝影/賴建宏、陳正國 
圖片提供/新北市政府、李梅樹紀念館、陳瑋儒、張子濬、黃基峰

有首客家歌曲是這麼唱的:「有一個所在祖先最先來耕田(內埔);有一個所在恁多大龜恁吉祥(麟洛);有一個所在做得長治久安(長治);有一個所在萬山層層(萬巒);有一個所在恁多竹林摎水田(竹田);有一個所在有個大埤圳新埤);有一個所在恁多茄苳樹(佳冬);有一個所在頭擺就做得行大車(高);還有美濃,山明水秀。先鋒堆,前堆中堆後堆左堆右堆,組成六堆;OHOH ∼老祖先不顧一切,守護家園。⋯⋯不管時代怎麼變遷,感動的心沒改變。」簡而易懂的歌詞、輕快悅耳的旋律,這首〈組成六堆〉來自入圍 2017 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獎與最佳客語專輯獎的陳瑋儒先生之手,其歌詞所描述的,便是聚居臺灣高屏兩縣的客家人,為保鄉衛家,抵禦外侮而組成的「六堆」義民軍。

來自音樂人的客家情懷

對陳瑋儒而言,客家文化在他的創作之路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外公與外婆都相當熱愛客家山歌,還曾帶著一家子參加當時的歌唱大賽並榮獲獎項,至今外公用來為歌唱演奏的二胡還懸掛在家中牆上,而陳瑋儒於 2017 年入圍金曲獎的專輯〈我爸講海陸,我媽講四縣〉中,〈小弟唱平板〉一曲,便是來自外公所題的歌詞;在兒時記憶中,曾祖母也常哼著小調,如果當她的聽眾,還可以拿到零用錢呢!

而客家年度盛事義民祭對陳瑋儒來說,也是創作靈感之一,雖然長輩沒有特別告訴他義民祭的緣由,但從歷史課本上也可略知一二,畢竟是臺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民變」,成就了義民信仰的源起。從清朝康熙末年的朱一貴,到乾隆 51 年的林爽文,最後為同治元年的戴潮春事件,每一次民變,都有無數壯烈抗戰的義民軍挺身而出,客家民族即是其一。當時客家人為了保鄉衛國,聯合閩南人及平埔原住民共同組成義民軍,一起對抗各地的叛軍,甚至連在日據時期,客家人所組成的軍隊,在抗日戰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幾次民變下來,所犧牲的義民逾百餘人,於是地方便籌建「義民廟」,供後人追思憑弔,乾隆皇帝也在林爽文事件後,特別御筆封贈「褒忠」匾額,並加封殉難者為「忠義公」,「義民爺」遂成為客家人的獨特信仰,客家人也常自稱為義民爺的子孫,因此,一年一度的義民祭也就成為了客家人重要的信仰慶典之一。

對許多客家人來說,義民祭是他們兒時最有趣、最熱鬧的回憶,即使長大成人後,也是其一年中最引頸期盼的活動,對陳瑋儒來說也不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賽豬公,在很大的場地中有二十幾頭巨大的豬公,那畫面很驚人!」陳瑋儒回想起小時候參加義民祭的場景,至今仍令他回味無窮。陳瑋儒希望透過他的創作,年輕一輩的客家人,可以從中認識過去客家義民軍值得頌揚的義勇忠誠,並將這個精神傳承下去。

義民史詩千古流傳

更早期的客家義民祭,還有許多傳統儀式。義民祭的濫觴始於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義民廟」,因收葬及戴潮春事件中陣亡的桃竹苗子弟兵忠骸,並祭祀乙未戰爭中因抗日保臺而犧牲的忠靈而開立祭典;最初是由王廷昌等四姓輪祭,其後在道光年間演變為由湖口等四大客庄輪流管理,而祭祀則由桃園、新竹一帶十三客庄聯庄輪祭,形成獨特的義民爺祭典,最後終於演變成今日的十五聯庄(六家聯庄、下山聯庄、九芎林聯庄、大隘聯庄、枋寮聯庄、新埔聯庄、五分埔聯庄、石光聯庄、關西聯庄、大茅埔聯庄、湖口聯庄、楊梅聯庄、新屋聯庄、觀音聯庄、溪南聯庄)輪祭,於每年農曆 7 月 20 日輪流祭祀,參拜眾信逾十萬人次,奉獻豬羊逾千。日治時期後,隨著北臺灣客家人往外縣市二次移民,也將桃竹苗為主的義民信仰,逐漸分香到全臺各地,全臺的義民廟總計超過六十處。


說到義民祭,除了賽豬公之外,在陳瑋儒的印象中,每年盛大舉辦的義民祭還有許多有趣的節目。義民祭的舉辦,是為了紀念義民們的義行,豎燈篙、放水燈、挑擔奉飯、迎請大士爺、演外臺戲等,都是必行的儀式;不過最讓孩子們期待的,還是祭典中取之不盡的客家美食。由於義民祭在客家文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這一天,家家戶戶會張燈結綵、殺豬宰羊,舉行盛大的祭拜活動,同時也大張筵席招待親友,家族們齊聚一堂,大快朵頤地享受美食,如鹹湯圓、梅干扣肉、筍絲等傳統客家美食,一起暢談天地,讓地方慶典彷彿嘉年華般的熱鬧。

傳統義民祭中的相關禮俗各有其重大的意涵,如「豎燈篙」即宣告今年義民祭的正式開始,燈篙以尾帶枝葉的長竹竿掛起七星燈、招魂圈、招魂幡豎立於廟前,邀請四方英靈前來享受供奉品;到了晚上,則有「安大士爺」的儀式,在鑼鼓的樂聲中,為大士爺點睛開光;隔日午後,眾人則在主會者的帶領之下,隨著鳴炮燒金、鑼鼓齊鳴的隊伍前往指定地點施放一盞盞紙糊成的房舍水燈,象徵照亮人間的太平。

此外,還有一項相當重要的習俗─奉飯,又被稱為「挑飯」。此一行為,有學者將之比喻為「犒軍」或「奉饌」,起源於義民爺出征前,鄉民會挑擔供應酒食以壯聲勢,同時征戰途中挑擔供應飲食藉以慰問;另有一說為義民廟建廟後,信徒認為義民爺兵將為人們守護家園,使生活得以平安順遂、厥功至偉,而客家人感念義民爺,更將其義民爺視如自己的祖先,於義民祭時,會特別將飯菜煮好、雞鴨魚肉切好,並以碗盛裝,擺在義民爺香旗前祭拜,因此稱之「奉飯」,若是在寺廟集體奉飯,信徒需將飯菜以菜籃或籮筐挑運至廟前,故又稱「挑飯」。通常輪值祭典區的信徒會在祭典前,前往義民廟 迎 接 義 民 爺神靈回祭典區各中心寺廟,其後信徒便會於每天傍晚,將豐盛的飯菜盛裝,挑到義民爺香旗前祭拜,這項習俗也延續了二百多年之久。


為舊傳統注入新活力

時至今日,義勇義民軍的精神,至今仍深植人民的心中,許多習俗也被流傳至今,也有些因應時代的變化而有所調整。其中豎燈篙、放水燈等傳統儀式仍為部分地區所謹守。

而隨著地方政府與民間的合作,演外臺戲在北部也演變成許多極富創意的表演,如 2017 年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所舉辦的新北市客家義民文化節,便在義民祭中加入許多創意元素,邀請青少年以街舞表演的方式,重新詮釋義民爺保家衛國的故事,還有千人挑擔奉飯及變裝踩街等活動,為傳統祭祀活動增添活力。

以客家歌曲為創作核心的陳瑋儒,經常受邀至各大客家節慶進行演出,新北市客家文化義民節便是其一。「當我站在臺上唱歌時,我看到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客家人齊聚一堂,大家所展現出來的凝聚力與向心力,真的很令人感動!」他說,每年新北市的義民祭,是一個很大的客家舞臺,少了過去殺豬公的祭祀,改為提倡環保、簡化活動的鋪張,但仍保有一份真誠祭祀的心,客家文化在義民節中更加的被彰顯,而年輕一代或非客家族群也能透過這新世代的盛會活動來認識義民祭以及客家生活圈。

跟著義民爺的腳步旅行去

2018 年的新北市客家文化義民節將於8 月 18 日至 19 日舉辦,屆時將於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規劃多項集結傳統及創意的活動,其中,彩繪公車踩街活動將是今年的重頭戲。當然,在參加熱鬧的慶典活動之後,不妨順遊活動舉辦地點周遭景點,享受在地美食,為自己、也為家人規劃一場充滿在地人文氣息的樂活小旅行。

現居新北市的陳瑋儒,過往經常在客家文化園區表演駐唱,他特別推薦客家文化園區,讓非客籍的人們可以深度了解客家文化,而清水祖師廟、長福橋、三峽拱橋、李梅樹紀念館、藍染公園等,也是三峽必訪的景點。他特別推薦位於清水街上的「甘樂文創」,若是老街逛累了,不妨信步走往甘樂文創,在優閒的氛圍中放慢腳步,細細感受三峽的人文之美。此外,跨越大漢溪的鶯歌陶瓷博物館則相當推薦給國際觀光客,周遭的藝術村及藝文特區也很值得一訪。如果想嘗嘗道地的客家美食,陳瑋儒大推「鼎豐懷舊客家美食」,那邊的鹹湯圓及粄條都令他一再回味,而三峽老街及公有市場中也有許多美食店家,相信一定可以滿足老饕挑剔的味蕾。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