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品味巴黎 先懂路易十四

2015/10/27

LINE分享 FB分享

每一年,當跨年倒數結束,全世界各地人們常做的一件事,除了擁抱親吻,就是開香檳。單單一個跨年夜,全世界可以喝掉三億瓶香檳。如果你也曾經在某個重要時刻如業績達成、生日,甚至朋友的婚宴,經歷過開香檳那「啵」的一聲,那麼,你的生活,已經被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影響了。

是的,在人生重要歡樂時刻開香檳,是法國人帶給全世界的重要文化影響力。在路易十四的年代,他們首創全世界第一瓶香檳。17世紀末最偉大的法語辭典(Antoine Furetière所編)用香檳來解釋régaler(盛情款待)這個字說:如果你想régaler某人,就得準備香檳。這種前所未見的特殊氣泡酒,一「泡」而紅。

但,還不只如此,許多你已經習以為常的事物,竟然也是來自法國。你想換個造型,是否會詢問周遭朋友,哪一位髮型設計師比較好?這也是來自法王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人稱最愛美的國王。他穿高跟鞋、他戴假髮、他化妝、他跳芭蕾舞,更重要的是,他創造現代的時尚產業。髮型師、名牌設計師的存在,流行款的追求,都是從他開始。他當時的工匠、修道士,發明了每個人每天都要用的那種鏡子,首創全世界第一瓶香檳。

無論如萬國博覽會般的夜間市集、外出享受氣氛美好的餐廳、逛街欣賞裝飾別出心裁的櫥窗⋯⋯是他,開創了這一切,讓講究、追求氣氛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常識觀念。

從他所在的17世紀開始,全球第一次有這樣的經驗:法國的時尚、飲食、居家生活、藝術文化,沒有一項不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不僅鄰近的英國,出現一本本專書大肆介紹;就連咱們中國的康熙大帝,也要差信使去瞧個究竟。

法國文化由此開展無遠弗屆的影響。在路易十四之前,西方文化實力最昌盛的都市,一直是義大利首都羅馬,但羅馬的影響力從來沒有全球化。巴黎不同,泡芙、黑色洋裝、有腳的兩層五斗櫃⋯⋯,到處有其文化的影子在。影響到二、三百年後的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

這是為什麼,我們挑選了法國成為第一站。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

想要了解你我日常生活裡的法國文化根源,則從路易十四開始。

路易十四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使其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心。他發動三次戰爭,使歐洲各國臣服於法國王室,也讓17和18世紀,法語成為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因為語言通用,當時法國文化順勢主導西方品味。

國家強盛富裕, 加上一位難得一見、才華橫溢的君王,讓很多事情誕生了,而且系統化的發展。

路易十四不只是生活玩家,更重視文化背後的知識系統。他在建築、雕刻、繪畫、舞蹈、音樂甚至科學等領域,都建立起完備的學院。當時他巨大的文化虛榮心,更具體產生一座囊括建築師、雕刻家、畫家與工藝家才華於一體的凡爾賽宮,耗時40年才完工。建造設計宮殿的藝術人才,全由學院訓練而出。

同時因為工匠藝術家要努力討好皇帝搏出頭,許多人都努力的將身上的技藝化為文獻, 爭取皇帝的認同,最後制定成為標準,也讓法國文化的流傳更為普遍。

當時路易的生活觀,就是全世界品味的風向球。從大觀念來說,「路易十四的生活觀,就是特別的注重精緻。」策展長達35年、身為路易十四研究權威的法國凡爾賽宮總監Béatrix Saule說,「法文裡常說:Artde Vivre,就是生活藝術,藝術就在生活裡,實際上這些就是路易十四時代生活觀念的主軸。」

▲凡爾賽宮.鏡廳

▲凡爾賽宮.鏡廳

而他講究精緻、藝術就在生活裡的態度,可以演繹成五點: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他帶領全世界開始相信:價值並不取決於價格與性能,而在於美學與優雅等無形的因素。

原本生活周遭的事物, 是因必要而存在;價值取決於它們能帶來多少實用功能。但對路易十四來說,美,本身是有價值的:感官越愉悅,就能帶來越大的快樂。

例如,料理不再只是單純的需求,餐宴成功與否,盤子擺在桌上的幾何圖形也很重要。所謂高級的享受,食物不必排得滿滿一桌都是,也不見得要是什麼昂貴的食材;但精心忖度菜的數量,到量桌子的確切尺寸,畫餐宴設計圖甚至安排預演,以達到整頓用餐具有美感,優雅、精緻化,才是最重要的。這在當時《請客的藝術》一書中被揭露。

以往「traiter」意思是「餵食」,現代法語保留該書之後衍生的名詞「traiteur」,是指「籌辦筵席者」的意思,很生動的表達出該時代之前與之後,對飲食的觀念轉換—飲食不再只是把食物送入口中而已,講究食物的展示和食物本身一樣重要。現代的法國飲食觀念仍深受此影響。想了解更多?在《Chapter 2.美食》中,我們將分享法國料理盤飾的奧秘。並在《Chapter 3.居家》中,拆解法式餐桌布置的歷史與手法,告訴你為什麼桌布要白色才算正式。

▲凡爾賽宮.禮拜堂

▲凡爾賽宮.禮拜堂

其次,路易十四教會我們,要享受氣氛。

以前,越是王公貴族,越少外出購物。請人來家裡展示物品,才是地位的象徵。

但是在路易十四的高美感標準驅使之下,夜間市集誕生了。賣店從亂糟糟的貨堆,變成方整街道中,以水晶燈、明鏡、東方色彩濃厚的地毯、花瓶裝飾的氣派豪華店鋪。富有異國氣息的年輕女店員,端著稀奇的咖啡飲料前來招呼,整體散發著一種坐在家裡享受不到的氣氛。

你現在習以為常外出購物的樂趣,是從那時才開始。俗氣點的說法,路易十四是Shopping的祖師爺。

而到外頭有氣氛的地方喝杯咖啡,這種影響全球,你、我都視之為重要生活情趣的活動,也就是從當時開始發展的。

然而巴黎人追求美好氣氛的傳統生活觀,僅限於逛街或咖啡館嗎?其實,他們連去逛博物館這麼硬邦邦的冷門場所, 赴歌劇院聽音樂,欣賞理性的建築,都講究要經營、浸染在特定的氛圍當中。我們將在《Chapter 4.藝術》、《Chapter 5.音樂》和《Chapter 6.建築》中,分享這種應用得很廣、很特別的生活享受哲學。

第三,路易十四年代開始,世人逐漸講究高雅,摒棄俗豔。

路易十四講究高雅的美學,徹底改變了你現在求婚的道具。文藝復興時期以來,高級的珠寶首推珍珠—從肖像畫看得出來,最好掛得滿脖子都是。鑽石是無用的石頭,而且除非掩蓋瑕疵,沒有人重視切磨,因體積比光澤重要太多。路易十四卻打破傳統,依自身的品味切割鑽石、打磨出光澤來,小沒有關係,重要是光彩奪目。而且別想拿複雜俗豔的鑲爪底座給他,最簡單(最好是隱形)、最能襯托光芒的單純底座,才是好東西。鑽石取代珍珠成為豪奢代表,尤其,絕對不能俗氣。

至今, 法國人實際的日常服裝哲學,就像路易十四看待鑽石,仍重視從簡單裡散發的光芒。不像巴黎服裝秀裡給人的印象,那麼誇張、華麗、多變;多數人追求的是經典裡,稍稍與眾不同的創新細節。我們將在《Chapter 1.時尚》中,分享他們影響世人的經典款式背後故事,以及用經典款變化出個性的服裝哲學。

例如現在每個人衣櫃裡可能都有的橫條紋衣, 就是法國可可‧ 香奈兒女士將此法國水手穿的衣服,搬上時尚舞台,引領全世界將近一百年的共鳴與潮流。沒有領子的套裝外套、膝下短裙、貝雷帽、開襟毛衣⋯⋯都是她最先倡導,成全球風尚。她與聖羅蘭先生,這兩位法國人可謂是「將女性服裝現代化」的剪刀手。沒有他們,西方女人今天還在穿拖地長裙。

路易十四時代講究高雅,包括飲食的原味。「要達到口味高雅,就是盡可能用最簡單的方法,料理最好、最新鮮的在地食材。」現在聽起來再常識不過了,然1651年《法國園藝家》、《鄉趣》的作者邦豐(Nicolas de Bonnefons)當年提出的時間點,可是劃時代的革命想法。

法國開始重視在地、摒棄外來香料,用食物本身的汁液加以濃縮,製成醬汁。保存原味,至今仍是法國高級料理及現代烹調的主要原則。

我們將在《Chapter 2.美食》中,細細道來醬汁的微妙;以及告訴你,原來在地鄉村菜才是法國高級料理的原點與根基。

第四,路易十四的年代開始,大家了解藝術必須遵循絕對正確的規則,才能達到完美的極致。

17世紀裡,珠寶設計、高級料理、玻璃、香水製作等技藝,都超越生活所需, 成為被精緻化的藝術之後,路易十四的年代之所以被稱作文化水準昌明,主要就是有許多匠師,以文字制定標準,將藝術規則化。當然,他們背後的標準,是路易十四的眼光。

包括《法國廚師》這一本書,編號整理出標準技術、基本混合物,以及原料知識,把精緻法式料理規格開列出來。或是《法國糕點師傅》,有史以來首次註明確切的烹調時間、加熱溫度、材料用量。從此之後,法國料理及其他許多藝術領域,都有了詳細而確切的傳統在那裡,一切都是根基於此再做創新。即興創作和無章法的創意,多數無法受人歡迎。我們在《Chapter 1. 時尚》與《Chapter 2.美食》中,會繼續分享法國人如何尊重傳統與經典的規則,以及如何往上疊出更多創意。

最後,是路易十四當時,骨董熱開始進入居家。新舊混搭的風潮,其實從那時已經起源。

骨董進入居家生活和裝潢,風潮已席捲全球,它就是始於巴黎。這不是住在皇宮中的路易十四,需要倡導的活動,但卻是因為他的品味,自然而然產生的結果。

早期骨董是非常少數人,以蒐藏的心態蒐集。在路易十四年代開啟的夜間市集、講究氣氛的新型商店、公開的購物環境中,許多商店陳列了從高級布料,到東方珍品,到精美餐具,各式引人注目的商品。其中包括骨董物件。像是高級傢具、名畫、瓷器和雕塑品等。

富裕而時髦的顧客(事實上國王也來光顧),在市集中找尋新鮮的樂趣,也將骨董當成新奇的玩意,帶回家裝飾。因為市集的氣氛和戲劇效果, 舊骨董, 順理成章變為可買、大家追尋的新鮮貨。直到今日,混搭骨董和現代的元素,根本就是一種時尚。

300年來,「我們從來沒有因為革命(法國大革命)而把過去(路易十四生活哲學)完全忘記、丟掉,而是有新的東西融合進去。」法國凡爾賽宮總監Béatrix Saule總結說,「古老和現代、過去和今天,兩種不同的文化交織在一起,其實是很典型的法國文化:不斷融合。這種尋求新舊融合的態度,我想就是法國品味中,最重要的特色。」

生活品味, 從17世紀的講究精緻與氣氛的法國開始,18世紀倡導工業革命的英國接了棒, 把革命的、叛逆的生活態度帶給全世界。20世紀, 紐約這顆大蘋果沒有歷史包袱,享樂的、玩興很重的生活方式,又重新將全球的生活觀念翻盤。我們將在後續的品味特刊中,一期一期接著整理、分享,最後回到重視歷史根源的京都,探討其他這些深深影響你我的文化與城市的生活價值觀。

期待讀者們, 能由盲從的社會氛圍,累積價格背後的知識,洞悉價值所在。不論那是一瓶10萬元的紅酒,一只35元的蛋糕,開始擁有那種「哦,原來如此」的感動和快樂,甚至由此發展出自己享受生活的新方式。擁有根基於知識的品味,是會感覺到很幸福的喔。

小檔案_路易十四Louis-Dieudonné

◆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
◆生卒年:1638-1715
◆加冕:1654年
◆事蹟:創辦全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國王親自參與演出,在26齣芭蕾舞劇中擔任主角;建造凡爾賽宮

小檔案_Béatrix Saule

◆年齡:1950年生
◆學歷:巴黎第九高等學院、羅浮宮大學
◆經歷:加入凡爾賽宮策展至今35年,凡爾賽及路易王朝人物研究權威
◆著作:《路易十四的一天》,2003年
◆現職:凡爾賽宮總監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