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流行篇 時尚與花的故事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花布的力量展現,在時尚界可說是無人能禦。「花」歷年來就是服裝設計師的創作養分,尤其當極簡風退位後,流行界這兩、三年更向繁複的風格靠攏,花的圖案再度成為主流。甚至大家印象中原本無花的Burberry,也啟用了花花的款式。

今年的時尚語彙,主要是花與波希米亞風的結合,更追求「解脫與自由」,配色也以鮮豔的原色為主。因此,奔放飄逸的線條、花團錦簇的圖案,在長期不放棄花語的Kenzo、Dries Van Noten、Blumarine、Marni、ETRO、Anna Sui等品牌的本年度新裝中,皆更加強化。

巧的是,衣服上每一回繁複花朵風格的興起,都和大時代中的某些事相關。正如《時裝》(Fashion,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一書中所說,時裝可以「毫厘不差的揭示時代的情緒,為世界的情感狀態提供出色的紀錄。」

根據《時裝》一書的考據,早在1860年代,首創精品概念的全球第一位女裝設計師——英裔巴黎居民沃斯(Charles Worth),就已經推出綴滿雛菊、野草等大自然符號的異域風情裙裝。

20世紀初,來自日本的家紋和來自中國的花朵圖案,或編或繡在歐洲流行華服上,算是民俗花卉型樣式和時裝界結合的初階「白話版」。這樣的結合,也象徵了歐洲力量進入亞洲與其他殖民地域後的反向影響。

時代濫觴 普瓦黑用民族服飾加上嵌花刺繡,開啟時尚界異國風的先例。

至於讓時尚產業異國情調真正開啟、並持續至今近百年不衰的里程碑事件,公認要算是首位揚棄歐美女裝束縛馬甲和蓬蓬裙撐的法國設計師普瓦黑(Paul Poiret),在1911年舉辦的「一千零二夜」(法文為La 1002e nuit)服裝發表會。

從這場盛宴的名字,就能嗅出它強烈的東方風。普瓦黑的靈感,來自一場具歷史意義的演出——1909年俄羅斯芭蕾舞團驚動萬教的巴黎首演。那中東風味的舞衣讓老法魂不守舍,普瓦黑很快就站到這股來自東方的浪頭上,大量擷取中國、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地的民俗服裝基本款式、濃郁色調及嵌花刺繡圖案。例如他在某件女裝上的黑色薄紗繡了金色小花,就很南亞。

在普瓦黑之前,歐美製衣界沒人懂得全面這樣做。雖然比他晚幾步出道的設計家香奈兒(Gabrielle 〝Coco〞 Chanel)認為他奢華繁複的異國風格「古怪」,Chanel且選擇以簡單的線條和黑色、淺棕色系行走伸展台;但她仍不能免俗的在1930年代,重塑了源自異域的一朵花——山茶。

19世紀的俄國貴族婦女,早已把配戴山茶花當成時髦又有點恣意的舉動。這朵花規則的模樣,亦相當符合香奈兒本人的中性形象。再加上《茶花女》小說情節的加持,再也沒有其他花朵比山茶花更能幫Chanel述說女人的故事了。這朵東方之花以布製的立體造型出現之後,還不斷的在香奈兒印花布料、皮件、珠寶等產品上變身,封它為流行史上最著名的一朵花,實不為過。

上述20世紀初始時代,東方國家或在武力上拚不過歐美,美學上的多元語彙倒成為後者取之不竭的藝術寶庫。下焉者直接copy色彩或印花;上焉者則經過巧妙的轉化,取其樣式精髓再創造、組合,至今依然。

鐘擺理論 當人們厭倦某一種風格,就會擺向另一端,近年人們渴望熱情希望,印花衣著再成主流。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崛起的、迪奧(Christian Dior)的接班人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突破六○年代都會現代主義風格、並引領七○年代「回到自然」民族時尚的先軀。聖羅蘭的創意手法是:在設計時吸納非洲、土耳其等地的民俗情調(色彩飽和的花卉圖案是常見元素),但也為西方愛好者消除其中過於明顯的部落文化特徵。《時裝》作者指出,「聖羅蘭淨化了的民族審美趣味深得人心,甚至連偏遠鄉村的家庭主婦都在考慮要不要披一件土耳其長袍。」

看見聖羅蘭首推的非洲風高級訂製服,只要對非洲稍有點印象的人,都能辨識出那些顏色相當對比的典型花樣,也會知道這些衣服不等同於非洲被殖民之後發展出來的傳統大花袍。輔仁大學中華服飾文化中心主任何兆華觀察,如果時尚設計師不懂得轉換這些異國元素,他的服裝就賣不出去——同時,也無法提高價錢。

無論如何,來自異國的自然印花素材,在八○年代熱愛墊肩的「權力服裝」(Power Dressing)階段、以及九○年代崇尚極簡的時期曾暫時褪色。但儂儂雜誌總編輯稅素芃提醒,永恆的時尚界「鐘擺理論」總會起作用:當人們厭倦了某項風格,就會擺向另一端,然後周而復始。Gucci也在1999年重新推出繡了花的嬉皮風牛仔裝系列,可見一斑。稅素芃總結,這兩、三年有花朵的衣著再度成為主流,簡單的說,就是人們悶壞了(例如戰爭、政爭、以及不確定經濟發展造成的紛擾),現在,需要來點亮麗的色彩。

JP Fashion Focus Studio流行總監潘靜中經常為台灣紡織、服裝業者分析流行趨勢,她則以自創的「音軌法」來看社會,認為人類軌跡大約不離自然、人文、科技、藝術、政經這五大類「音軌」。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混音法,但每條軌道依然存在,只是比例調整。

像這幾年就以自然、人文為主、政經力量減弱,時尚業中帶有文化色彩的自然風光自然流行起來。民族部落的花卉式風情大受歡迎,也就不足為奇。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