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逃出血癌魔掌 六年養出一片森林

退役軍人的南庄心樂園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作家施寄青形容她五、六年前在苗栗縣南庄鄉第一次見到的鄰居——陳正武,臉色發白,嘴唇發黑,「連牽狗的力氣都沒有。」

那時,退休沒幾年的陳正武換完骨髓、自血癌魔掌中逃生沒太久,執意要和太太從桃園市鎮搬到鄉下山上。他說,「就算死也要死在大自然的懷抱裡。」

一句話,六個冬天過去,這漢子做到「在大自然的懷抱裡」,而且活得好好的。

別人專程賞油桐 他們睡在油桐下

遠離塵囂過活,現在的陳正武早恢復體育系科班畢業的模樣。本就魁梧的他舉起鋤頭犁地,一柱擎天。院中造景的大石,也都是陳正武彷彿糞金龜(編按:會推糞球回家給幼蟲吃的金龜)一般,一顆顆從來回十公里外的中港溪裡,連推帶滾送進車、運上山。

陳家南庄山居景觀,這些年來也和男主人的健康一樣,翻了一番。這兒時時有蔬果,處處有林木,鳥魚任遨遊,其中叫得出名字的台灣原生木本植物高達三百多種,包括杜英、大頭茶、楊梅、土肉桂、榔榆、烏心石等等。

陳氏夫婦像是住在森林中心,一早起來,就能在滿眼綠意的露台上享用早餐。而別人得專程來苗栗欣賞的大片油桐花、螢火蟲,陳家人是宅中坐臥就能見著。

陳正武和太太也可以選擇不看油桐花、螢火蟲。手中雜務一放,隨時可以玩別的。例如,和最要好的新老鄰居——施寄青等人,一塊兒出遊、訪人。或是仍留在苗栗,忙些社區協會的大小事。

然我們在陳家擁有落地窗、木牆面的溫暖客廳裡,翻看當年「整容」前的照片,才知這房子之前不過是鐵皮空殼,蒼鬱大院則本是焦黃乾澀的廢棄礦地。

別人忍耐等升官 他是壯年即退休

十年前,職業軍人陳正武覺得再也無法和官僚制度相處了,近五十歲即提早退伍。一開始,他也和多數壯年時首度退休的人一般,仍汲汲想創造事業第二春。沒想到,自承個性剛毅冥頑的陳正武,民間工作一個比一個不如意。最後竟是當高中體育老師時,連調皮學生都管不了。

向來不菸不酒、壯的像頭牛的陳正武認為,他退休後會突然得了血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收到病危通知,八成是脾氣又臭又硬、情緒也實在到了低潮,病魔才會趁隙而入。

但是,這位一板一眼過日子的先生,連生病都很努力。他一方面遵西醫囑乖乖接受化療、等待骨髓移植;另一方面,只要兩次化療間病情稍好,就和太太跑遍北部山區覓地,隨時準備在他有朝一日痊癒後,遠離病源、都市與俗事。

很多人都做過同樣的陶淵明夢,陳正武年輕時亦是。一首佛偈:「淨洗濃妝為阿誰,子規聲裡勸人歸。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他牢記三十多年。但陳正武不像多數人說說就算。難纏癌症沒能阻止他完成這個夢,反而讓他更加緊腳步實踐——生病最初時,他以為自己馬上就會走了。

別人生病猛吃藥 他是罹癌勤找地

另一點不同是,大部分癌友病榻上猛讀的是改善飲食、罹癌經驗之類的書;陳正武K的卻是《生機花園》、《新世紀農耕》、台灣大學教授韓選棠建設富麗農村之系列書籍等等,如何打造有機花園、綠房子之類的書,實際打算在他未來山林間的家派上用場。

這些深具環保概念的著作,深切影響陳正武的退休生活觀和新家園面貌。本來,他也是主流觀念,羨慕大庭院中有著又大又平的韓國草地、匠心獨運的花草植栽,真是乾淨美麗得很。

直到讀了美國人莎拉.史坦因(Sara Stein)的《生機花園》才恍然:原來,鏟得齊齊整整、人工鋪陳過頭的裝飾性花園,不只趕盡了本就定居其上的動植物,將來連人也要倒楣的。難道,辛苦一輩子的他好不容易退了休、抗完病,還要住在這種生態不平衡的「殺戮戰場」嗎?這不又是病源叢生嗎?

園藝生態家史坦因提出解決之道:在人與萬物共存、真正的「伊甸園」裡,動植物就是最佳園丁,人類唯一該做的是「種植」。不過,從信服《生機花園》理念到執行,可真夠讓他「服苦役、花大錢」了。

單是尋覓心目中的「優勝美地」,他就碰過拿了十萬大洋訂金即搞失蹤的土地仲介、後來這片預定地並被連續兩大颱風豪雨給沖掉。也曾經以共同持分方式和友人合買山林地、但因故未能興建農舍只得任其荒廢,現在還在還那三百萬元借貸款……。

直到遇見苗栗南庄這塊視野超優、且不在熱門觀光區的山居,不輕言放棄物色養老新家的陳正武,倒算是捷足先登,早一步定下施寄青母子也同時看上的它。

他們會在全寶島中選上苗栗山間為境內移民的養老處,施寄青有套說法:台北縣有三座核能電廠、東北季風太大。宜蘭多雨。台東、花蓮多地震。桃園、新竹工業區過多。台中以南天氣太熱、水質不好,加上九二一大震餘悸……。如此篩選,苗栗還真是台灣最適人居的福地。 「但是,還不能住在太高的山上。」施寄青有個但書:山居以海拔五、六百公尺處為宜,否則刺骨寒風會讓你連門窗都開不了,何況享受日子。

別人花錢造假景 他是苦讀造森林

六年多前退休後搬到苗栗新家,陳正武本來只是想要靜養、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另一方面,由於大病初癒,無體力也怕被動植物細菌感染,陳家的造景全包給在地園藝商做。

沒想到花了大錢移來中大型樹種,結果是樹木不易和環境、土壤結合,枯的枯、死的死。傳統承包商蓋不成自然野溪型的生態魚池,老是儲不了水……。

山居第一年過去,他們仍住在院中無甚樹蔭的簡單鐵皮屋中。陳正武此時體力逐漸恢復,決定DIY。不過,他面對的是一千餘坪的、原來曾堆過煤渣之地。但他的頭已經洗下去了——桃園老家已經賣掉、子女獨立在外生活,除了自力救濟、繼續營造新家園,別無他法。

五年後,陳家有了大樹、花壇、魚池、蓮花池、生態溝、溼地、停車場、步道……,並且復育了無數台灣原生種植物,竟然全都是陳正武邊看邊學邊做的。而他原來本是個園藝門外漢。

其中甘苦,他已抒發為文,收錄在與南庄鄰居們合著的《妖嬌美麗是阮的山》(大塊出版)一書中。

總而言之,陳正武驗證了《生機花園》的理念:想要營造與土地眾生共存的健康家園,「讓大自然去經營處理就好了。」例如,他改以小樹苗培育森林,果然比中大型樹種適應更良好,不出三五年樹木長的比他的大腿還粗。不用除草劑、只施有機肥,更是不在話下。結果是蔬果自然無毒,產量也夠讓一整庄的鄰居共享。

不簡單的是,在這五、六年間,陳正武和太太(和他們的鄰居)還得忙著應付不斷的天災人禍:經費無底、颱風暴雨、旱象整年、停水停電、地主刁難、惡鄰整人、鄉官官僚……,老實說到現在都還沒停。現代陶淵明之夢,滿貴的。

別人退休無方向 他們找到新人生

但要不是那場重病和移居鄉間的決心,陳氏夫婦兩人不會被激發出無窮潛力。

陳正武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從軍中退休後的自己,也能是個園丁,還能是位寫作者。嬌小的陳太太亦成了打草專家,背起重得很的除草機,走一兩個鐘頭沒問題——她還嫌先生個頭高,不容易彎腰將草除的平整呢。

陳正武生病前,陳太太一直是有駕照卻不敢上路的人。為了載先生四處看病、找地,也因為先生病後視力受損,她終於練就了一身開車上山下海的好功夫。

現在,陳家夫婦和最好的鄰居施寄青一起出門,司機都是她,全省跑透透沒問題。這三人組被施寄青的兒子戲稱「象山三老妖」(象山就在陳家旁),到處走看,樂得很。

其實,他們的快樂還來自於助人。這點是受惠於他們的鄰居們表達的。有一回,陳家夫婦到車站接膝蓋扭傷的施寄青,她一看到他們,簡直像見到親人般感動。當初施家蓋房時,曾突然被惡鄰斷水,也是陳正武連忙從自家運了七、八桶水來應急。

他還常提供施寄青及其他鄰居園藝上的建議,甚至親手幫忙植栽。有人想試種有機芽菜,陳正武馬上奉上整套材料,到府教學。新鄰居剛到,他會主動拜訪,問問有無需要協助的地方。

將來,陳正武甚至計畫為癌症患者開放自己的家園、分享經驗,讓病友少擔點害怕。

當這一群新苗栗人決定組織「侏儸紀故鄉營造協會」、為大家的新故鄉做點事時,陳正武正是當然的首任理事長。雖然,他和太太在退休後尋覓安身立命之地的路上跌跌撞撞,他們是打定主意不會離開南庄這唯一的家了。

藉著復育植物、創造生機家園,大自然回報以陳正武最寶貴的:他救了一片地,也救了自己一命。

現在,你一點也看不出來,陳正武曾經連牽狗的力氣都沒有。

小檔案_陳正武

1947年生,曾為職業軍人,已退休
53歲高齡接受骨髓移植,抗血癌成功
2000年移居苗栗南庄山區長住
《妖嬌美麗是阮的山》一書合作者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