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用咖啡店記憶每次旅行

專業經理人徐光宇的咖啡地圖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巴黎塞納河兩岸林立著咖啡館,旅遊書總是提到,哪些咖啡館曾有大文豪海明威、哲學家沙特、藝術家畢卡索……流連,但幾乎沒有人寫到,這些咖啡店的咖啡,到底好不好喝?

一家有魅力的咖啡店,歷史和人文厚度往往超越了咖啡本身,形成一種特別的吸引力。而少了時間累積的現代咖啡店,只好透過空間和氣氛來塑造特色。

星巴克連鎖咖啡,就是其中翹楚。到星巴克喝咖啡的人,往往不是那麼講究咖啡的好壞,而是為了喝咖啡的空間和氣氛。

星巴克台灣區總經理徐光宇到過二十幾個國家,基於做咖啡的本業,也為自己在旅行中找到「第三生活空間」的靈感與享受。

徐光宇每到一個地方,總要上咖啡館。但回想他在旅途中到過的咖啡店,往往也是情境和感覺重於咖啡本身。「只要情境對,連罐裝咖啡都讓我心滿意足。」

在畢茲品味氣氛

徐光宇的咖啡旅行,往往也在於品味咖啡以外的歷史和環境。例如,他特別到位於加州柏克萊(Berkeley)、被公認為星巴克咖啡「始祖」的畢茲咖啡館(Peet’s Coffee & Tea,星巴克創始人在一九七一年開業前,向畢茲老闆學習重烘焙技術,奠定星巴克的基礎),品嘗畢茲咖啡,發現它的口味的確較濃。

畢茲咖啡同樣陳設不少咖啡豆,但動線氛圍營造,卻不如星巴克。然而,這間咖啡老店,人潮依舊絡繹。它特有的浪漫懷舊氣氛讓人著迷,咖啡口味輕重也變得不那麼重要。徐光宇領悟到,「第三生活空間」的確會讓咖啡館產生不同生命力。

徐光宇的「歷史之旅」還包括到近一百二十歲、因受畢卡索青睞而名氣暴漲的「花神」(Cafe de Flore)咖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軍光復巴黎之後,戴高樂將軍(後來成為法國總統)特地前往的「和平咖啡館(Cafe de la Paix)」等。徐光宇拜訪這些老咖啡館,在意的不是咖啡好不好喝,而是感受老咖啡店的歷史感和迷人的情調。

對於喝咖啡的情境,徐光宇最津津樂道的,是有一次在歐洲最高峰白朗峰,有如攀到世界最高樓,這時候山上雜貨小鋪,賣的只有紙杯裝簡單咖啡,但在靄靄雲顛握一杯冒著熱騰騰白色霧氣的咖啡,滋味真能記得一輩子。

在銀之鐘體驗行銷

另一有次到捷克旅行,十幾天遊山玩水的同時,也喝過不少觀光咖啡,臨別前,朋友神秘帶著徐光宇坐上纜車,在半山腰下車轉到一家名為內波查(Nebozizek)的花園餐廳,「這是捷克前總統哈維爾最愛的咖啡館喔,前美國總統柯林頓也來這裡喝過咖啡!」朋友仔細介紹。

「在餐廳院子喝咖啡,布拉格城堡與伏爾塔瓦河景色一覽無遺!」徐光宇回憶說,真像到了桃花源,「時間在此變得有價值,點一杯咖啡,從早坐到晚都不厭倦。」

而在日本喝咖啡,徐光宇感受到的,則是環境帶來的時尚感。

在摩登現代的東京六本木商圈,一個人坐在六本木廣場,喝一杯日本罐裝咖啡,感覺很「酷」;到北海道的小樽銀之鐘咖啡館,喝完咖啡還能把咖啡杯帶回家做紀念。令徐光宇感興趣的是,這種行銷手法,和星巴克把喝咖啡這古老消費行為轉化成流行,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維也納作家史帝芬‧褚威格(Stefan Zweig)這句已廣為人知的名言似乎告訴我們,咖啡店不只賣咖啡,更是漂泊心靈的歸屬。

小檔案_徐光宇

出生:1957年
品咖啡資歷:10年
愉快、知足,每杯咖啡都是好喝的咖啡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