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理想家

住豪宅,不如為自己打造好宅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有一個流傳在設計界的笑話:某一位太太,準備把家裡那些色彩繽紛的靠枕,和亂七八糟的雜物從櫃子拿出來時,回頭問老公:「親愛的,幫我看一下,建築師走了沒?」龜毛的建築師,幫客戶設計了美麗的房子,但這個家冷調到不近人情,客戶想自己裝飾,又怕觸怒了建築師的美學神經,只好偷偷摸摸的。

笑話出自《從包浩斯到我們的房子》(From Bauhaus to our house)這本書,作者Tom Wolfe(紐約著名藝評家)在書中極盡所能的諷刺現代建築大師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曾任德國包浩斯建築學校校長),在二十世紀帶領的極簡主義風。

 密斯曾說過一句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這句名言代表了他那種以美學形式為前提,有時甚至罔顧使用者便利的設計風格。他曾設計過一棟玻璃大樓,為了外觀一致性,他嚴格設定百葉窗簾只有三種位置:全開、全關、半開半關,這三種位置之外,窗簾就沒辦法固定住。

最後,住在這房子裡頭的人被搞到神經衰弱,他們忍不住提出抗議:「建築師!我要的是一個平凡的『家』!而不是一個偉大的『宣言』!」

那麼,設計師自己的家又是如何呢?

在現實中,設計師幫客戶設計夢想家,必須顧慮業主的想法跟需求。但是設計自己的家,就可盡情施展。說起來,設計師的家,就是代表他個人理想的「樣品屋」。這一次,《生活專刊》邀請三位設計師,打開他們自己的家,分享個人對一個「家」的生活宣言。

室內設計師杭台珍與建築師夫婿施恆德,因為「想有一塊空地,可以完全發揮自己的生活理想!」而到苗栗山間蓋一棟自己的家,與原始的蟲蛇鳥獸和平共處,享受自然界的豐富,是他們的生活宣言。



曾為精品名牌Louis Vuitton設計旗艦店燈光,也為住家規畫燈光的設計師賴雨農家的風格,是把所有裝飾元素都拿掉,讓燈具大剌剌的暴露在外,因為,在他家,燈光才是主角。

而建築師毛森江蓋在台南市內約百坪的舊市區畸零地上的房子,則將乍看冷峻的清水混凝土,做到「纖柔若絲」的質感。毛森江在一塊不齊整的小面積建地之中,創造一些能直接感受或間接思考自然的空間,實踐他「認真又自然」的生活哲學。

要找一位設計師替自己打造夢想家,有時候還滿令人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不過,要從這裡開始卻很簡單。分享設計師的生活宣言,或許你會找到一些,改變居家氣氛的小秘訣。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