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用專業搏感情 死人骨頭也瘋狂

史前館》既溫柔也強悍的七年級女生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解說員解說時會笑,應該的。但會哭,還會念人,就稀有了。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簡稱「史前館」)專職解說員李虹妮,正是如此性情中人。

從遊覽車下來的阿公阿嬤逛展場時,若是像逛菜市場般,習慣性的東摸西摸一些雕像啥的,李虹妮會半玩笑的用台語說:「雕像上的顏料有藥喔,你們摸了會怎樣,那我就不知道囉!」阿公阿嬤們頓時一愣一愣,但似乎也醒了過來,開始注意她的介紹。

因為專業,不怕客訴

為人師表者,若太不敬業,她照樣念。有些老師一進館,就把學生丟給她,把解說員當臨時保母,自己一邊涼快去,小孩吵翻天也不來管一管。李虹妮看不過去:「如果你平常是這樣教學生的,那我覺得台灣教育真的是失敗了!」弄得同事都擔心她哪一天會被客訴。

還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李虹妮對解說志業的不馬虎。在史前館「暴龍蘇」特展現場,我問她英文展名「A T. Rex named Sue」的「T. Rex」是啥意思,她答是發現暴龍蘇化石的團隊名。一會兒,她回到我身旁,悄悄塞給我一張紙條,上書:「T. Rex,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原來是她自覺有些不對勁,馬上向研究員問個清楚。

因為投入,不忍流淚

隔天,她卻哭了。那是在史前館之「微笑小太陽──馬漢忠和他的同班同學特展」開幕典禮。 馬漢忠是台東市的國二學生。爸爸韓國人,到台東當無薪的牧師,媽媽布農族人,在醫院任關懷師。馬漢忠在十一個月時就得了癌症。但奇異的是,這一家人經濟不寬裕、家有重症兒,仍懷抱希望。馬漢忠更總是微笑著,持續以感情細膩的詩與畫,傳遞他的生命觀。

強調多元族群文化的史前館覺得,以家庭背景與生命教育的角度來看,馬漢忠的故事及作品是值得辦特展的。加入策展小組的李虹妮,對此事投入感情至深。為了幫馬漢忠拍紀錄片,和同事忙了三、四個月,跟著主角醫院學校到處跑,幾乎成了馬家人。在特展開幕解說時,她本面帶微笑,爆料這一家人的搞笑趣事,但在最後一刻,她還是讓淚珠落下了……。

這麼一位和觀眾、和工作夥伴搏感情的解說員,還因此認了一位阿美族乾媽。史前館之前曾請一位阿美族阿嬤來示範編織技術,李虹妮就常湊在阿嬤腳邊好奇的東問西問。就這麼問出了感情,當了阿嬤的漢族女兒。

因為熱情,不停學習

此後每年七月,她一定到花蓮縣豐濱鄉乾媽家所在的港口部落,參加豐年祭。乾媽家的漁獲也都會在第一時間宅急便給她。連龍蝦都是蒸好的,她只要加熱就能享用了。

進入史前館讓李虹妮有機會與原民朋友深交,越深入部落,她越驚覺:自己從前對原住民文化有多白痴。為了親身體驗原民藝術與文化,拉陶坏、編樹藤等等,她都學過。去年底還參與「用手找新纖事」纖維創作特展巡迴事宜,和同事一起把整個展覽大老遠搬到屏東縣來義鄉南和部落展出,是很特別的展法。

她領路館中的台灣南島民族展示廳時,更時時點醒我們尊重原住民文化。例如,當我們請她在阿美族展區前拍照時,她就特別提醒:她現在穿的背心是布農族的,可別混為一談囉。

到了蘭嶼達悟族的獨木舟前拍照時,她一方面很配合的做出逗趣的划船動作,但也再度強調:達悟族女性是完全不可以碰船的喔。這一族連什麼人吃什麼魚都有規範。例如,好的深海魚會先給比較弱的女生和小孩吃,鬼頭刀這類粗糙的魚則是給男生吃的。

因為用心,不落俗套

念資訊工程的李虹妮也清楚:要觀眾一下子學很多東西是不可能的。且觀眾注意力至多一小時,因此內容定要有重點。她在導覽台灣史前史展示廳前就很喜歡丟出兩個大哉問:

一、台灣史前史是指多少年前的歷史?二、在台東發現的「卑南文化」,和現在的「卑南族文化」是否一樣?

第一個答案很簡單:在有文字記錄之前發生的文化,就是史前史。所以,台灣的史前史就是指大約四百年前、尚未以文字寫下的事。李虹妮特別愛盯著學生和他們的爸媽問這一題,「每年考試必考喔!」

第二個答案就比較複雜。她先帶大家專心看「卑南文化」遺址出土的高度文明證據:一件件極其精緻的玉器(見左頁)、一具具皆面朝都蘭山埋葬的石棺,當地並無石材,是大老遠從中央山脈運下來的、一個個機巧分工的石器,有打獵用的箭頭石鏃、捕魚用的網墜、開墾農田用的斧頭鋤頭等等。

兩、三千年前,「台灣的『西門町』或『一○一大樓』(指最熱鬧、發達之處),可能就在台東卑南山腳下!」她如此形容。

然這群人,如今安在?有研究者曰,卑南文化的陶器和阿美族很像。也有研究者曰,卑南文化使用石板和拔牙的風俗和排灣族很像。總之,卑南文化與後來在此生活的「卑南族」,至今無法證明有直接的關係。

但李虹妮後來留下伏筆。她站在一件卑南文化遺址留下的貝匙(編按:順著大貝殼弧度製作的湯匙)前說道:有一回她到部落作客,原住民阿公拿出了一模一樣的東西……。也許,他們仍然是有關係的?

在這座周圍即有多族群聚的史前文化博物館,一位高度熱情、並非本行的解說員,讓裡頭的「死人骨頭」活了過來。

必賞! 卑南文化遺址的前衛玉器

曾有位玉師傅參觀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見到卑南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之一,長達十五公分的玉管。他的感想是:給他二十年也不一定做得出來。

這玉管的洞又直又細,解說員李虹妮領著大家由下往上看,可以看穿它。重點是:這玉管是飾品,且是相當「前衛」的飾品。幾條玉管串起來,掛在身上呈長方形。同樣的項鍊到了現代,不夠時髦的人可能還不敢戴的。

卑南文化中的玉耳環造型也相當複雜、多變,還有人型、魚型等,多半由只產於花蓮的稀有台灣玉製作。其中的人獸型玦耳飾,造型是兩人頭上頂著一隻據考證是雲豹的動物。類似的古玉器,全台灣完整的至今僅僅出土三件。來史前館不見見它,是白來了。

從資料推測,當時的人常將耳垂拉的又長又薄。所以這些超大耳環是以上方缺口直接勾進耳洞,和現代戴法完全不一樣。花這麼多時間琢磨玉器搞裝飾,可見卑南文化時期的台灣人八成是吃飽了才這麼閒。

卑南山下在新石器時代的三千多至兩千多年前,的確曾經豐衣足食。不只有漂亮用的玉飾,還有生活用的打獵箭頭、捕魚用的網墜、開墾農田用的斧頭鋤頭等等,在在證明這兒曾有高度文明。

而這古文明和現代如何連結,實有助於解答台灣人從何而來。所以,考古遺址上的「死人骨頭」可超重要。「大建設」時挖地整建,可千萬別把它們當成垃圾了。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推薦:台灣史前史展示廳

展期:常設

門票:一般民眾80元(可參觀常設展三廳──台灣史前史、南島民族及台灣自然史,特定特展則另需付費)

網址:http://www.nmp.gov.tw/

電話:(089)381166

建議:特定解說員排班表及下列活動確定舉辦時間,請致電該館確定

同場加映:

一、預告──科學的考古

時間:5月25日開展

費用:新增常設展,持門票即可參觀

特色:考古是很科學的,它必須結合不少相關專業,例如化學、地質學、古生物學等等,才能推論古文明,絕不是隨便拿「死人骨頭」摸骨了事。考古也是很活的,在挖掘現場拼圖、解析古文明的過程,其實滿像偵探小說。史前館將藉由互動裝置、模擬現場等等新形態展示,解釋科學的考古是怎麼一回事。

二、史前風華再現:卑南文物精品展

時間:常設展

地點:台東市卑南文化公園

門票:一般民眾30元

電話:(089)233466

特色:若你在史前館欣賞考古模擬現場不過癮,還可到史前館的另一展區──卑南文化公園親臨卑南文化遺址,以及仍在挖掘的考古現場。當初在此出土的數具石板棺皆整齊面向都蘭山,都保存在原地了,見證卑南文化。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歸還史前館的大批珍貴卑南文物,現也正在此遊客中心首度展出。

小檔案_李虹妮

1981年生,澎湖技術學院資訊工程科畢業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任解說員資歷近四年
解說風格:台東在地人,認了一位原住民乾媽,毫不隱藏感情的傳遞她對原住民與史前文化的熱愛。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