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用送樹苗串起20縣市的友情

種樹的男人》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八年可以成就一片森林!」這不是廣告語,而是藝術家盧銘世在嘉義縣太保市老家身體力行的成績,讓超級平坦的嘉南平原稻田間,出現一片一千坪大、三層樓高的小森林……。八年,是兩屆總統任期,但盧家不空耗,早早種下小苗,如今樹下已能乘涼。

有本不到一百頁的小書,是《種樹的男人》(見左頁),是個小小的轉捩點。一開始,盧銘世為書中版畫吸引,繼而,被故事迷住:世間竟有此等人,三、四十年完全無所求的不停種樹!一九九九年,他到巴黎住遊月餘,並決定到《種》書中實景──普羅旺斯,朝聖那片森林。

真到了森林綿延的現場,盧銘世讚嘆之餘還多了感慨:歐洲歷經戰亂,本也不是處處林木。是他們積極的將森林維護回來。他拜訪法國那一年,剛好有一群西班牙與法國的藝術家為了紀念千禧年,正聯手在兩國首都之間種一排樹。光是想像那一道不間斷的綠色的線,盧銘世就會起雞皮疙瘩。

而故鄉台灣的地形地貌、生物多樣,並不輸給普羅旺斯啊。他想起,福爾摩沙大地曾有成群野鹿奔馳林間。但事到如今,寶島上總是少了樹,總是多了不甚要求美感的建物……。

種樹 一畝圓夢田

轉念一想:《種樹的男人》其實已示範了「當下」就開始種樹的無限力量。他一從南法回國,立刻著手「綠手指」計畫。而且不申請任何的政府補助,因為,「我不想等待。寫企畫案的時間,就可以種很多樹了!」

他先以自家為實驗對象,說服家人讓他在其中一畝不再耕種的農地上造林,想證明環境是可以改造的。已經七十好幾、仍然捨不得從田裡退休的爸爸,不明白一塊好好的良地怎麼可以拿去種「沒路用」的樹,但還是默默讓老么兒子動手了。

畫樹 一牆藝術秀

盧銘世還在家中林間自建一棟「四分之一玻璃屋」,以此為基地,繼續伸展他的「綠手指」。和一般僅以環保為主的植栽活動不同,學藝術的盧銘世並希望他的種樹能結合美感,展現給鄉親看:只要有意願,不必花大錢,咱們的生活環境一樣可以「和國外一樣」美麗。

例如,早在二○○四年官方舉辦諸羅(嘉義古名)建城三百週年活動之前兩、三年,盧銘世即公開徵求嘉義縣市一百個社區。只要有人願意,他和夥伴就會專程前往,免費種樹、布置。一時種不了樹,他也會想辦法畫樹,如此這般逐漸改造雜亂小空間,成為「美感角落」。

這項行動表面免費,其實還是有樹苗、顏料、磚頭、水泥等等成本的。創作型的盧銘世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他發通告,號召社區中人和親友學生捐出物件舉辦義賣會,籌募經費,也同時凝聚了社區情感。

第一場拍賣會,「拍賣官」盧銘世拿出的第一項捐贈品,是盧媽媽親手種的絲瓜,「代表我母親的一點點心意。」結果,十元起標的絲瓜,每一條皆以一百多元賣出。最後,這項完全由民間自發的播種活動,創造了大約一百三十個美感角落,比原定「業績」多達三○%。

已經七十好幾的盧媽媽,不只捐出農作物,還長期親手培育、扦插一株又一株小樹苗,好讓兒子能到處種樹。

盧銘世說,如果你們要問「森林癒」的具體療效,「我母親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記得小時候,月子沒坐好、又操勞過度的媽媽,每年至少住四次醫院。現在,她沒有了農作物必須收成的壓力,又是無怨無悔的支持寶貝兒子的一切,種樹、勞動,所以,盧媽媽很久沒給醫生看了。

送樹 一台阿福號

除了擁有自家基地、媽媽的支持,盧銘世還要將他們之所以能到處種樹,歸功給一輛小貨車。姑且名之為「阿福號」,車主是盧銘世的社大學生,羅成福。只要有空,「阿福號」就會現身,幫忙載運種樹、美化環境的眾多工具。它最新的任務,就在今年七月上旬。

以嘉義荒野保護協會會員為主的幾個家庭,決定騎著單車去環島。盧銘世是抓住機會就要種樹的人,馬上藉此創造了「單車環島送樹苗」的運動,首度嘗試將種樹觀推到其他二十縣市。

樹苗大有來頭:盧銘世曾擔任嘉義縣大林鎮三角里的駐村藝術家,村中有株非常震撼的、高達十六公尺的老茄苳(收錄於《台灣老樹地圖》一書),盧銘世親暱的稱她「樹奶奶」。但她雖然年紀大得不得了,三百歲了,樹型依然年輕,而且還不斷的掉下種子、長成樹苗,早就是盧銘世播種的主要來源。

如今,這尊樹奶奶開枝散葉到外縣市。「阿福號」載著二十株她的新苗和騎士補給品,隨荒野單車隊巡迴全台,邀請各地願意種樹的新朋友留下樹苗,簽下像婚約般的「樹口名簿」。

未來,雙方結緣週歲或社區慶典時,新朋友會獲邀回大林「娘家」。就在本文截稿前,車隊已平安回到三角里,向樹奶奶報告:二十位孩子(小茄苳)都已經送到好人家了,就等她們好好長大。

這篇文章其實可以一直寫下去,因為盧銘世已實踐或將進行的種樹創意,就像那位樹奶奶不停繁衍的種子般繁花遍地。但這位真正的莊稼漢很怕別人把他種樹這件事說成個人秀。他說,他並不像雲門舞集般,燈光一打就上台來表演種樹的。

或可說,這件事僅是忠實反映他的「宗教觀」:沒有世俗宗教信仰的盧銘世自承,自然與美,就是他的宗教。無論他遭遇何等挫折,只要一回到自然與美的懷抱中,一切雲淡風清。播種,是他無所求的回饋。也正因為無所求,樹已成林……。

*關鍵書》種樹的男人

法國作家讓˙紀沃諾(Jean Giono),在他《種樹的男人》(L則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中譯本由時報出版)一書中,描繪了一幅品行高尚者的畫像。一位獨居牧羊人,完全不存回報念頭,以一己之力持續種樹35年。最後,將南法原是童山黃土的高原,變成綠意盎然的大地。

這位老人孤獨的種呀種,僅僅在第一階段的10年,樹就長得比成年男人還高。再15年,林木大約已有七、八公尺,沒有人不被那森林的魅力震懾。再10年,不只景象改觀,空氣也不一樣了,「原先刺面的焚風變成微風徐來,充滿馨香之氣」。連人心亦因為居住環境走向生機、活力,而從相互憎恨進化為平和共處。

請注意的是:紀沃諾是小說家。不過,曾到書中普羅旺斯實景朝聖的盧銘世,一點也不介意那位男主角是虛擬人物。重點在,受了這本書感動的人,也願意種樹。就像盧銘世,成了一位真實的、種樹的男人。(文‧馬萱人) 樹與藝術

盧銘世的「綠手指」計畫不只重生態永續,還希望能兼顧環境美學。他不多批評蔓延台灣的「潦草」建築物,而是一有機會就種樹,種不了樹就畫樹,以壁面藝術創造了無數藝術森林,從小角落播下美的種子。(地點為嘉義新港,與為嘉義大林,為盧銘世老家。)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