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用桌子生出桌子的思想大解放

Front工作坊》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第一天,老師就要二十五個學員一起躲在桌子下上課,去注意桌子通常不被注意的那一面。她們也常常花很多時間「逼迫」學生重新思考大小問題,例如: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家具嗎?現在看來是桌子的桌子,會永遠是桌子嗎?還有其他可能否?

老師是來自瑞典女子設計四人組Front Design的其中兩位——蘇菲亞(Sofia Lagerkvistm)與安娜(Anna Lindgren)。Front的外貌簡直像辣妹合唱團,但作品獨特又有趣味。她們擅長將動植物等自然元素融入作品,Front的馬身立燈、豬身桌子、會膨脹的垃圾桶等精品家飾,可是常登上設計新聞版面。她們連動物咬痕、鳥獸巢穴,都可再創造。

台灣學員、嶸鋼公司特約美術企畫簡宏銘則感慨,人家畢竟比較敢衝,敢做不一樣的作品。他覺得:有沒有膽識,實在影響著未來設計的創新之路啊。

這堂創意課的作業是:學員得「利用一張桌子做一張桌子」。IKEA家具免費提供每人一張簡單桌子為素材,學員必須盡量不添加其他零件,再重新設計全新的桌子。她們還要大家動腦:什麼是桌子?什麼又不是桌子?在吃飯、工作等功能之外,桌子還可以滿足哪些重要目的?可想見,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對桌子之社會意義,各有不同理解。亦即:「事物的背後,都有故事。」

桌子,可以不是桌子

結果,台灣同學的思路,在布瓦布榭大解放。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學系學生劉百合保有童心,以桌子做了個有聲玩具。支柱是中空的,中間被她安了數個原本用來組裝IKEA桌子的金屬零件。上方圓桌有個小洞,投入彈珠,就會一路發出清脆撞擊聲、滑至桌腳末端。

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杜欣穎的作品則很有空間感,是張可讓兩個人同時使用的桌椅組。但兩人可視當時心情,決定要面對面還是要背對背。其中一人還能鑽到桌子底下(感覺就像個小屋),坐在地板上,拿原來的圓凳當桌子,用法完全視使用者高興。

簡宏銘所學、工作皆和設計相關,他先釐清桌的定義:是由水平的桌面與垂直的桌腳所構成。然後,他將原本的大桌子拆解成細細高高的、最小的水平加垂直之元件,桌面呈十字,他單獨是一張小桌子,排列組合起來,則可以形成各式各樣的桌子,例如長方形、正方形、甚至大一點的十字型……。他不只再造一張新桌子,而是創出無限張的桌子了。

相較於簡宏銘非常理性又費工的桌子,同學Morgan六人組的桌子,極其浪漫與簡單。

他們的作品發表會訂於晚上十點。只見這一組人馬布置了香檳、巧克力,邀請所有師生依著桌面上寫好的名字站在桌子前方。接著,Morgan輕敲酒杯,說:「這張桌子的故事,代表著我們每個人在布瓦布榭的相遇,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我們分享不同的事物……,這是一張為了交流與分享而存在的桌子……,我們要一起完成這張桌子!」

「一、二、三,讓我們一起抬起這張桌子,然後,一起坐進椅子!」原來,那是一張沒有桌腳的桌子,並須由大夥兒的腳來一起支撐。你可能說:「我也會做!」但如果沒有思考「事物背後的故事」,這張桌子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做」出來的。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