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無米樂老農 讓割稻飯變搶手菜

〔發現米觀光〕

2015/08/18

  • 文字 / 施穎瑩
LINE分享 FB分享

一群從台北前往台南後壁鄉菁寮和墨林村的「水噹噹姐妹團」,有人一下遊覽車,看到傳統的牛車,馬上興奮地衝過去,搶著要跟牛合照。還有人衝到挑菜的媽媽前,把扁擔竹提籃搶過來,像小孩子般挑著團團轉,笑得合不攏嘴。

當主角米王崑濱伯、拉牛車的文林伯出現時,現場更是一陣騷動,大家前推後擠的要跟兩位阿伯合照,人氣之旺,不輸年輕偶像或天王。

純樸的鄉民對上熱情的「台北ㄙㄨㄥˇ」,形成一幅有趣的畫面。兩位天王級人氣阿伯,露出靦腆的笑容,擠在這群姐妹團中間一起合照。

一碗割稻飯 收藏多少記憶

之後,今天的重頭戲「割稻仔飯」開始了。農村婦女穿上藍染衣,以肩挑方式擔著傳統竹提籃,將飯菜鋪放在牛車上,包括菜脯煎蛋、白斬雞、燜煮虱目魚、滷焢肉等鄉土料理為主,最重要,還有「無米樂」紀錄片(主要紀錄台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黃崑濱、殷煌明、黃文林的勞動與生活。他們對工作的堅持,與面對困境時,仍然樂觀面對的那股打拚幹勁)裡,三位主角農民種植的台農71號冠軍米,讓到訪的遊客,吃得到濃濃的芋頭米飯香。

割仔稻飯,是過去農田主人為犒賞幫農的親友、工人,總是盡心準備當時過年才吃得到的白斬雞、紅燒肉,讓大家坐在田埂裡大碗吃飯,大塊吃肉。

姐妹團大老遠的跑到台南無米樂的故鄉,在大太陽底下,圍著牛車,吃得津津有味。回味品嘗過去農忙時,經過一整天辛勞的大餐。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我常陪媽媽挑著竹提籃,裡面放著冰塊加綠豆湯,拿到田裡給阿爸叔叔吃。我們小孩子,最興奮就是在回家途中,等待吃剩下的綠豆湯。」姐妹團中的王小姐,懷念起兒時的記憶。

過去鄉下的老人家,平常除了種田,生活過得非常平淡。「無米樂」紀錄片拍攝後,看過紀錄片的人,對此地產生莫大的好奇度,加上人稱崑濱伯的黃崑濱,得到二○○六年度的全國米王,「台農71號(益全香米)冠軍米」之名不脛而走。

盛名帶來了遊客,但是後壁鄉民卻不知道,如何為遊客規畫參觀行程。

一部紀錄片 改變三個村莊

最後,在菁寮村、墨林村、後村三個村長的協助下,由社區營造員黃永全統籌,兩年前推出「鄉土教育遊」,設計體驗稻田收割樂、無米樂農村割稻飯饗宴、菁寮庄古蹟聚落巡禮等,找來社區的義工阿伯大嬸,一起幫忙導覽,讓社區產生凝聚力。並特別將午餐設計成「割稻仔飯」,菜色的設計和傳統雷同,只是從田埂搬到樹蔭下享用。

趁著插秧或收割期間,後壁鄉還會舉辦無米樂農村生活體驗營,吸引學校、機關團體參加。就在十一月十六日,就有一群當地小學生在「崑濱伯」的稻田嘗試人工收割稻子。割稻前,還舉辦謝天祭典,祈求五穀豐收、國泰民安。

後壁鄉目前至少有三千到三千八百公頃的土地面積種植水稻,仍是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許多遊客在品嘗完割稻仔飯後,都會指定要購買崑濱伯的冠軍米。

在崑濱伯的影響下,後壁鄉農民也開始走精緻化農業路線。在當地經營四代的芳榮碾米廠,看準未來台灣米須從質入手,二○○五年向農委會申請稻米產銷專業區,與當地九十位農民簽約契作,分成四個班,一起生產台農71號冠軍米,打出少化肥少農藥。並找專人負責田間紀錄、和輸入電腦資料化。

之後又找來無米樂紀錄片的三位主角,以及二○○五年的後壁鄉稻米比賽冠軍蘇群謀代言,冠上「無米樂」良質米品牌,傳達農人像和尚修禪般的心情種田,甘心忍受風吹、日曬、天災的來襲,讓無米的日子也過得很快樂。碾米廠老闆娘黃麗琴還找專人設計,特別以完全手工方式,用稻草編織了一個提袋,把平凡的米化身高級品牌,白米裝在背後採透明設計的紙袋中,讓人看得到晶瑩剔透的米粒。

她甚至讓農民直接面對消費者,以了解市場變化與消費者想要吃的口味。

一分有機田 一個樂天老農

兩年前,她就曾帶著崑濱伯上台北台大體育館設攤賣米推廣。種米四十幾年的崑濱伯第一次當面被一位家庭主婦稱讚:「你的米真好吃!」不好意思的說:「客人稱讚好的榮譽感,比我得獎更開心。」

也有消費者不放心,要求親到崑濱伯田裡觀察,看其用藥是否安全。「買我的米就是我的人格,品質不好會被消費者嫌棄,沒有市場種再多米也沒用。」明年即將八十歲的崑濱伯,人老心不老,他說,現代農民頭殼要改變,重質不重量,品質好,價錢才賣得高。

崑濱伯的米不全部是有機米,而是少化肥少農藥的良質米。但未來他要朝純有機發展,目前先挪出一分地種植有機米,待市場穩定後,再大量栽培。

最傳統的割稻仔飯變「觀光化」之後,讓更多人享受到「吃米樂」。這回我才知道,崑濱伯右眼早已經失明。但他還開玩笑的說:「我去看電影都跟賣票員說買半票,因為我只有一隻眼在看啦!」

在牛車旁享用這頓道地古早割稻仔飯菜的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這群老農夫的樂天知命,做人,就是要笑臉看待人生。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

你可能不知道,天天吃到的米,除了田中正常的農事程序,收割後,還有很多處理步驟。

1農藥檢測:割稻前20天,請公所到田裡取樣,檢測過關取得農藥殘毒檢驗單。

2割稻:將收割完稻穀連同農藥殘毒檢驗單,送交農會或碾米廠。

3烘乾:搶鮮度,送去的稻穀盡快烘乾,不能超過5小時,否則會發酵。烘乾過程中不斷測試,烘到米粒含水量在14.5%為標準。

4米粒檢測:分別以稻穀、糙米、白米取樣分析,篩選出一等米,分成三個等級賣價(另外還有二等米,也是分三等級)。

5碾米:磐穀機去稻殼、玻璃檢視機去除沙石、精米機去除胚芽、色彩選別機挑選好的白米,將碎米、蟲蛀等不佳的米去除。最後洗米機將白米拋光,洗淨表面殘留的米糠,使米粒晶瑩剔透。

6包裝:分抽真空、脫氧劑、普通包裝等。

7分類儲存:冷藏溫度在14~18℃。

(資料來源:池上鄉農會、陳協和碾米場、整理‧施穎瑩)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