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Lesson18 一張畫一張社交門票

2015/08/18

  • 整理 / 李郁怡
LINE分享 FB分享

藝術品不僅是投資標的,更有強烈社交功能,就像是俱樂部的會員卡一般……

陳冠宇(以下簡稱「陳」): 我有一個朋友,他在兩年前花了六、七百萬美元買了一張畫,讓他瞬間被視為一個口袋有錢的蒐藏家,成為所有拍賣公司注意的對象。

當佳士得拍賣在香港舉行晚宴的時候,他常常被邀請。你知道,佳士得的老闆(大股東)皮諾(FrancoisPinot)又是PPR(巴黎春天百貨)與Gucci(精品集團)的大老闆,他本人也蒐藏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等人的作品。當然,佳士得晚宴上,也出現這些大藝術家。然後在那樣的一個餐桌上,大藝術家、大老闆、大蒐藏家互相認識。

在那之後,我的那個朋友就被邀請在巴黎近郊的城堡享受最好的紅酒,跟歐洲社交圈企業家、時尚圈人士結交成朋友;他去參觀村上隆的工作室、私人派對、展覽開幕……。他的社交圈人脈完全被打通到另外一個境界;花一樣的價錢,在台北市買一個兩百坪、每坪一百萬的豪宅,他得到的效益可能差很多。

蔡康永(以下簡稱「蔡」):買藝術品有一種像是會員俱樂部的會員卡功能,台灣的蒐藏家,最有名的幾個團體,像是馬志玲和駱錦明的那個「清翫雅集」,你認為他們見面的時候都完全在聊宋朝的瓷器?他們應該也會聊一下生意……。我幾乎都覺得,台北市有一個社交門票已經有代表性了;比方說,你進(某人)客廳看到常玉(中國當代藝術家),跟比有趙無極(中國藝術家,以抽象畫聞名)更多一點,因為你很難向人家描述趙無極的畫,可是常玉,只要你一講,「那個盆景上有一隻貓的常玉在誰家」,大家就,「喔!還有大象那張在誰家……」這種(藝術品)當門票,更有社交功能。

西方有一種有趣的賞畫party(宴會),就是,有一幅新畫到了,他們會慎重其事的用布把畫蓋住,當晚大家還是一樣喝酒聊天,當要把這塊布掀起來的時候,就說,「莫內的畫到了,請大家來看一下」。無非就是製造一個大眾聚集的時刻。

陳:大部分的買家、蒐藏家,他們並不在藝術圈內,但他們會參與。做紡織的,做電子的,平常是不往來的,但在一個畫廊開幕酒會裡面,他們有機會結交成朋友。(還有)幾個重要的art fair(藝術博覽會),香港、邁阿密、紐約……白天有展覽,到晚上是一個又一個party,你可以去認識人、交朋友,很多人在這裡談藝術、談藝術的生意,或是談其他的生意。這樣的社交場合,其實門檻並沒有那麼高。

蔡:看藝術博覽會只要買票就可進去啦!

陳:拍賣會場,你隨時可以走進去參觀;一般的畫廊開幕酒會,你走進去參觀,是沒有人會阻攔你的,而且很歡迎的。

陳:我發覺,越年輕的世代好像越不懼怕這件事情,很多二十幾歲的小朋友、上班族,他們可能有的很喜歡藝術,有的可能喜歡社交,他們會出現在這些場合,而且我發現他們真的很enjoy(享受),手裡拿個酒杯,看藝術啊,看畫啊,跟人聊天。

蔡:其實企業家們都很高興,因為中年男人可以看到妹妹們;場外看有腳的藝術品,場內看沒有腳的藝術品。(說笑)

我覺得藝術的社交功能,很難具體的講,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有時候也會變成社交場上的災難啦。

我有聽過就是,某個西方的專家被聘到台灣來看大蒐藏家的瓷器蒐藏,然後他整晚,看到的都是假貨。他不敢講,因為替這個企業家買瓷器的人,也在同桌吃飯。所以這個專家特別從歐洲搭了專機飛過來,看了一整晚的假瓷器,然後一整晚都要不斷的找出各種稱讚的話,度過一個痛苦的晚上;他既不能為這些瓷器開出鑑定證明,也不能說出來,「你買到假貨」。

那當然這個專家回去後會告訴別人,台灣有個二百五,買了這麼多假東西,這個蒐藏家的社會地位當然會降低,可是他自己高興就好,……他並不在乎這些錢。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