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關鍵10小時 我家變大了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我很愛看日本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專家常能把坪數極小的住家,重新創造出新空間。但身為長期粉絲,我發現他們空間擁擠的問題中,收納區域不足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許多個案家裡本來就有大櫥櫃,但裡面的東西堆到拿不出來、也沒在用。長期忽略堆放的雜物,以致侵占了生活空間,才是大問題。當他們為了重新裝潢而打包物品時,同時清掉不少無用舊物,說老實話,已可讓舊空間的生活機能恢復一半了!

年節將近,整理的關頭又到。我們要告訴你:丟,就是輕鬆收納的第一步。

實行得徹底一點,當無用之物丟得夠乾淨時,書架已經自動變得疏鬆好拿、衣櫃變得通風好收取。家裡變得清爽時,僅剩的生活用品,即使只是一個水罐,放在已無長物的乾淨茶几上,都非常好看,像日本雜誌裡的風景。收納、美化問題都迎刃而解。

但為什麼教人整理的書那麼多,但你家的東西一直還在那?關鍵並非不懂技巧,而是心理障礙。多數人明知東西多到快要沒有生活空間了,但仍緊緊依賴著擁有物質的安全感、靠著牢守舊物來牽連過去的回憶,過年前每清一塊地方都像是割心頭肉、捨不得丟。

我們在《生活魔法家》、《超市魔法家》作者、「家事達人」陳映如的部落格上,公開徵求大家無法清理掉東西的理由,alive優生活最後歸納為五大類。這些理由背後,其實都是一種心理上的死結,只有打開這個結,跨越心理障礙,你家才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新面貌。馬上來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心結1》有一天我會用到它……

在回信中,這是頭號麻煩。表面上是惜物,「每樣東西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位母親周婉渝這樣告訴我。深層一點來看,擁有物質,是讓人有免於匱乏的安全感。但請你反過來想,丟掉物品,你才能擁有「空間」這樣東西。丟得越多,空間越寬闊,這才是你每天都用得到的「東西」。



但周婉渝質疑,她的兒子學校表演,自己收了二十年的長裙,意外派上用場,還借了兩件給兒子的同學使用,不是更堅定她衣服不要輕易丟的信念嗎?但眼見臥室越來越擠了……。

癥結是,大家都高估了舊物能再使用的機率,低估了使用足夠空間的舒適感。留了二十年的衣服有好幾大箱,但最後只用上三件,這樣的利用率,值得您犧牲將近一坪的生活空間嗎?《別為家事抓狂》等諸多生活書籍作者、「家事女巫」林素芬正面提出:不是不能留,但要有把握保存在良好狀態。黃了破了、配件不齊的,丟;質料不佳已變形的,也丟。要能隨時方便取用。最好有清單、目錄足以檢視,才有留的意義。

心結2》這東西太重要了不能丟!

和嗜好有關的蒐藏,或牽涉回憶的紀念品,往往早就爛了還丟不下手。例如住在板橋的曹玉玲,女兒親手做的每件押花作品,她都留著。

我們都會覺得:把奶奶生前在用的碗盤丟掉,就是不懷念她;把小孩兒時塗鴉丟掉,就再也不會有了,留著才是愛孩子。但難道過去美好回憶無法長存你心中,你必須要看著那些東西才想得起來嗎?更重要的是,我們活著的是當下,你現在把空間擠滿了,甚至讓孩子羞愧到不敢帶同學來家裡玩,不就是不珍惜你們未來創造更美好回憶的機會嗎?

更殘忍的事實是,多數人無法妥善保管這些心頭上重要的物品。曹玉玲將多幅押花作品放在桌子下,乾燥好未使用過的花材,密密麻麻塞在箱子裡,數組押花用吸水板和其他周邊用品則已不知道要擠到哪去。

無法好好展示的作品或蒐藏,淪落到擠在角落蒙灰,一點尊嚴都沒有,稱不上是蒐藏品或紀念品。重新精選出少量,在家中好好擺飾,或分送親友認領帶回家掛,才顯得出價值感。





心結3》這東西太貴了,我捨不得丟……

因為物件原價很貴所以捨不得丟,只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當你很實際的去算隱藏的成本,你會發現所有東西都是越放越花錢。

住中和的李承遠,兩年前買了列印相片的印表機,八千多元不算小錢,但只用過約十次。二手商估折舊價只有幾百元,原價高到他扔不下手,卻也賣不出去。

林素芬幫他計算印表機的再利用成本,和囤積空間成本。若高效率的使用一年,墨水匣花費可達三萬元。約六分之一坪大小的體積,擺在每坪月租一千元的房子,一年成本是兩千元。

每放一年就要多花三萬兩千元,原價八千元比起來已經很便宜,放越久越吃虧。林素芬建議送人、捐贈,至少還賺人情。陳映如建議在MSN上放出消息,以物易物,還能換回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務必確定這一點,否則又是占位置而已)。

心結4》我沒有時間整理!

多數不愛清理的人家裡,散亂問題絕不僅限某個區域,一想到要清理就頭皮發麻,覺得工程浩大。這是個巨大心理障礙,阻礙你即時開始行動,沉重到讓你連桌上幾張發票都懶得動手扔。這個問題點在於,你以為整理就是要清整個房間,當然沉重。林素芬有妙招:化整為零,善用極零碎時間,攻擊極精準區域。

例如規定自己洗完澡之後,「只」能花十分鐘(搭配鬧鐘或會滴答叫的碼表更有感覺)順手整理浴室;或「只」能整理一個抽屜、一小格書架。但丟東西有一種快感,一旦上手,就會上癮。你會發現自己不做到一個段落停不下來,但心情愉快。

例如九揚建設的林瑞苓證實,她有天為了找雙手套,在儲藏室裡遍尋不著,氣起來乾脆拿個黑色垃圾袋,把擋路舊物清一清。結果欲罷不能,丟了朋友送但用不上的腳踏車置物架、擋泥板,丟了從沒派上用場的鬆餅機,丟了還能用但嫌功能太陽春的DVD機(以上物品其實建議捐贈)……,直到垃圾袋滿了才歇手。花一個小時,回頭一看空間已多出三分之一之多!



心結5》我沒有東西要丟!

試試《太多了!》這本書中開出的問題:在開派對之前,你是否不需要整理家務?(或你根本沒想過你家可以開派對?)你的衣服都放得進衣櫥嗎?(拜託,那些掛在椅背上和門後面的也要算進去,不要作弊)你現在就答得出來你家的燈泡、螺絲起子在哪個櫃子的哪個抽屜嗎?醫藥箱裡裝的有什麼?你家餐桌能見的桌面面積,和當初購買時一樣嗎?你衣櫃裡每件衣服都合身嗎?你放在書架外的雜誌有幾本?你為了不時之需保留的紙袋和購物袋有幾個?

你回答的「否」越多,或後兩題的數字越大,越不需要爭辯你是否要丟東西。或者,林瑞苓一小時多出三分之一空間的案例擺在眼前,林素芬說,試著想想你可以得到的空間,應該比現在更大,住起來更舒服,這也是開始丟東西的動力。

《丟掉五十樣東西,找回一百分人生》作者蓋兒‧布蘭克主張,一開始丟的幾樣東西最困難。建議先從丟些無關緊要的東西開始,例如紙袋、早就壞掉的物品。她說,等到你慢慢丟到超過五十樣,就會開始養成慣性,那麼就沒有太多眷戀的感覺了,能夠享受放手,不再緊抓物品來滿足自己。在這個「儀式」之後,你也會發現過去買了太多無用的東西,未來應該更謹慎考慮能進你家的物品。

你是否已經躍躍欲試?接下來各篇,是家中分區清理的細項技巧。每篇之後,我們請來一位在人力資源公司工作的素人廖庭誼,家中堪稱爆滿。但實際操作,只花十小時,就改善客廳、廚房和書櫃。家裡變清爽了,一定會有好事發生。期待每位讀者都是自己的「全能住宅改造王」。你會和我們發現的讀者一樣,丟得過癮、送得溫馨、賣得嚇嚇叫。

【本專題顧問】
「家事達人」陳映如,部落格:www.wretch.cc/blog/sonaqueen
「家事女巫」林素芬,部落格:www.a-fin.com/
更多您私人問題可上網詢問
【參考書目】
《太多了!減法的生活空間美學》,彼得‧魏爾許(P. Walsh),久周文化。
《丟掉五十樣東西,找回一百分人生》,蓋兒‧布蘭克(G. Blanke),大是文化。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